第17章 碧玉簪·送鳳冠(1)
兩天後,虞孟梅就回劇場了。
她的燒倒是退了,不過嗓子還沒回到最佳狀态。陳雲笙勸她多歇兩天,她沒答應。畢竟她不在,劇場的票房是要受影響的。
陳雲笙當然知道這點,可是她現在嗓子又沒好全,勉強上臺,觀衆不滿意怎麽辦?
張老板這時倒是很體諒,與大家商定,接下來的幾天都只演折子戲,虞孟梅雖然也演出,卻至多演個一兩折,可以稍微多休息一下。
饒是這樣,陳雲笙都還是不大放心。只要虞孟梅上臺,她就去旁邊看着。要不是老板死活不答應,她都準備再演回小丫環,以便上臺照顧虞孟梅了。
然而上了臺,虞孟梅的表現又很出人意料。不得不承認,她确實是善于用嗓的人。既然嗓子不及原來好,她就加重鼻音,聽起來反而另有一番味道。觀衆不但聽不出來她狀态沒回來,還以為虞孟梅又創了新腔。兩天演下來,掌聲反而比平時更加熱烈。陳雲笙至此對虞孟梅佩服得五體投地。有些人,就是怎麽唱都好聽。
雖然戲份輕了,虞孟梅也沒閑着,心裏琢磨着陳雲笙當了頭肩,第一出大戲可馬虎不得,要好好籌劃。思來想去,最後決定還是演出老戲《碧玉簪》。
按理說,這種老戲大家都是輕車熟路,排個兩三天也盡夠了。不過這是陳雲笙升頭肩後的第一個全本大戲,虞孟梅特意多安排了些時間與她磨合排練。
陳雲笙如今已非吳下阿蒙,演起戲也老練多了。就是《三蓋衣》還是沒達到虞孟梅的要求。
倒不是說她唱得不好,只是虞孟梅聽起來,總是差了點感覺。偏偏這一折幾乎是花旦的獨角戲,有一點不足就會變得極為明顯。虞孟梅便讓陳雲笙再好好琢磨琢磨。
陳雲笙琢磨了半天也不明白自己差在哪裏?為此,她還特意跑去向梁豔芳請教。
梁豔芳去了新劇場後也不像以前那樣總遲到。她的唱做本就很好,人又長袖善舞,如今收斂了那些壞毛病,在這個新地方倒是混得風生水起。
陳雲笙來找她時,她剛演完《雙下山》,穿着一身尼姑裝,一扭一擺地從後臺走出來,全無出家人的莊重。
聽陳雲笙說明來意,她用帕子掩了口,咯咯笑起來:“誰說你不好,你去問她啊,找我做什麽?”
“豔芳姐你花旦唱得好,李秀英這個角色演得也多。我覺得你應該能點撥我一下。”
“小丫頭,”梁豔芳煙視媚行地對她挑了下眉毛,“聽沒聽過,教會徒弟,餓死師父?”
“哎?”陳雲笙愣了。
見她傻愣愣的,梁豔芳止不住笑了:“算了,不逗你了。”她正色道:“我這人懶,演戲不大動腦子,覺得是什麽樣就演什麽樣,從來不管別人怎麽說。你問我你哪裏演得不好,我可真說不上來。照我看,既然你唱做都沒錯,那就是對了。阿虞倒是和我不一樣,很肯在這上面花心思琢磨。你何必舍近求遠來問我呢?”
“可是……”陳雲笙還是很猶豫,虞孟梅也沒告訴她到底是哪裏不對啊。
梁豔芳說:“你要是實在想不出來錯處,就讓她給你演一次,看看有沒有啓發。”
“啊?”陳雲笙不解,豔芳姐這是什麽意思?演一次,是說讓虞姐和她對一次戲的意思嗎?可是《三蓋衣》幾乎沒小生什麽事,而且她們排練時也都演過了啊。
“反正你信我,”梁豔芳很肯定地說,“問她不會錯的。”
陳雲笙回來劇場找虞孟梅。
她吞吞吐吐地向虞孟梅交待了她和梁豔芳的話。虞孟梅聽了,搖頭苦笑:“阿梁這是給我挖坑啊。”
轉頭見陳雲笙一臉期待地看着自己,虞孟梅輕嘆一聲,讓陳雲笙在桌邊坐下。自己則随手拿了一件戲服,對陳雲笙說:“你好好體會下李秀英這個人物。”她輕輕抖開衣服:“她對王玉林固然有怕有恨,可是又有情。所以你演的時候,不要一味表現她的怕,更要表現她對王玉林的情意,還有她對婆婆的感激之情……”
一邊說,她手上衣服又是一翻,向着陳雲笙的方向移過去。
陳雲笙忽然屏住呼吸:“虞姐你……”
虞孟梅停下:“怎麽了?”
“虞,虞姐,”陳雲笙結結巴巴地問,“你以前是反串過花旦嗎?”
剛剛虞孟梅無意中做出的兩個身段,還有向她移過來時的碎步,都是相當漂亮的花旦功架。陳雲笙有理由懷疑,她是不是之前串過花旦的戲?
虞孟梅含笑不語,轉身将衣服挂回架子上。
倒是方秀瓊正好經過,聽見她問,笑着丢下一句:“傻丫頭,你不知道吧,你虞姐以前是唱花旦的。”
“什麽?!”陳雲笙震驚了。
怎麽可能呢?臺風那麽潇灑的虞姐,竟然會唱花旦?陳雲笙覺得自己有點淩亂。
“在科班的時候,”虞孟梅柔柔開口,“我确實學的花旦。”
陳雲笙咽了一下口水:“那後來怎麽改了?”
虞孟梅和方秀瓊相視而笑。虞孟梅解釋:“剛出科時,我們在餘杭一帶演出。當時戲班裏花旦多,但是缺小生。我就改唱小生了。”
陳雲笙終于明白為什麽梁豔芳說她舍近求遠,又讓她來問虞孟梅。記得當初她演《賴婚記》裏的陳氏,是在後臺依稀聽梁豔芳說過一句“有人都能從花旦唱到小生”。她那時不知道梁豔芳指的是誰,鬧了半天,原來說的就是虞孟梅本人。
“我一直忘了問,”方秀瓊笑着對虞孟梅說,“學戲那會兒,你沒少偷師吧?不然怎麽一演小生就這麽像模像樣?”
虞孟梅只是看着她笑,并不回答。
倒是陳雲笙忽然說:“這麽說,我和虞姐是一樣的哎。我在科班學小生的。哦,不對,是相反。”
虞孟梅揚了下眉,随即想起當初在巷口聽陳雲笙唱的那段《十八相送》,梁山伯唱得很對味,确實是小生的底子,也就釋然了。
倒是方秀瓊很驚奇:“那你怎麽改花旦了?”
“因為我那時老不長個,”陳雲笙不好意思地說,“師父說我太矮,就別演小生,演花旦算了。後來等我長高了,我都已經改工花旦好久了,就沒改回去,一直唱下來了。”
方秀瓊聽得直笑:“這是今天我聽的最好笑的笑話了。你們這一對搭子怎麽都這麽颠來倒去的?”她眼睛轉了一轉,忽然有了個主意:“要我說,你們這出《碧玉簪》,幹脆虞姐演李秀英,阿笙演王玉林算了。”
作者有話要說:
越劇早期行當劃分不嚴格。宗師裏,尹桂芳早期就是學花旦,後來改的小生,解放後演屈原,還能應工須生。和她搭過很長時間的竺水招則是初學小生,後改花旦。尹竺拆檔後,竺因為沒有小生搭戲,又改回了小生。有興趣的童鞋可以搜下她的《柳毅傳書》。另外據說王文娟早期也是學小生的。
笙妹虞姐反串,大家期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