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君心
身為一只賊子,本不應該要求太多。
但解般沒有辦法,自從前世死在百馬蹄下,她就對馬這種生物産生了嚴重的恐懼症,輕則筋骨痛,重則變結巴。
當然,這也是因為疼痛對一個摸爬滾打十多年的将軍來說,确實算不上什麽,但是口吃卻很能影響一個将軍的軍威,不能想象将軍在作戰前動員的時候,滿臉嚴肅道:“今今今天,我我們要要要打他他們一個措措措手不及,揚揚揚我軍威威!”
再高的士氣都要被打擊一番。
于是當第二日,當貴公子明确要求想帶她一起走時,在發覺不可能拒絕的時候,解般提出了要求:要麽宰了所有的馬,要麽給她一頂用人力拉的轎子。
一旁的薛儒眉頭倒立:“想得美!”
解般也承認:“我是想得很美,不美不走。”
她十三歲征戰,此刻就算深陷敵國一身布衣,往門邊負手一站,也自然而然蕩出一代名将的風骨,說出要求時微微挑了一下眉,更顯肆意。
薛儒氣得恨不得拔劍相向血濺五步,但他一介文人,自認幹不過赫赫威名的征澤大将軍;且昨夜被自家大人不分青紅皂白打了十軍棍,屁股疼得慌,只得悶着氣扭頭找上正在禦馬前查看信件的貴公子,瓦聲瓦氣告狀:“大人,賊子過于猖狂——依臣下看,不如……宰了吧?”
貴公子沉默看完信件,然後單手揉捏成一個紙團,在紙張獵獵聲中微擡了下颚,睫毛遮了眼中半分深沉,直到過了半柱香,他才緩慢側頭,看向惴惴不安的薛儒,開口道:“孤做之事,你屢次抗命,薛儒,你也很狂。”
薛儒猛地跪下,咬牙道:“君上,此人真不能留!”
“就因為她是征澤大将軍?”
薛儒愣了愣,一個激靈:“君上你知曉了?”說完想起君上剛看完密信,想必心中也是很恨這位敵國将軍,急忙喜道,“既然君上曉得,臣立刻去命人宰了她!”
貴公子神色不明看着他半晌,忽然勾起嘴角,全無笑意道:“來人。”
兩名重甲兵出列,低頭靜候吩咐。
貴公子手一松,團成球的信件掉落地上:“借個棒槌,把這個捅到他胃裏去。”
Advertisement
薛儒瞪大眼睛,還沒說話就被重甲兵按住,眼睜睜看着貴公子轉身而去。然而貴公子剛轉身,停頓了一下,側過來半張臉,垂着眼簾道:“雜事多擾,孤确實有些輕重不分。”
薛儒心中欣喜,心想是啊是啊,就算臣監軍不嚴且畏罪不敢上報,也要先宰了征澤大将軍再罰臣不遲……然後他聽見貴公子緩聲道:“先打二十軍棍,再吞東西,免得打到半截吐了。”
薛儒:“……!!”
解般靠在元氏的屋門前,正在絞盡腦汁想貴公子究竟是何許人物。
身為一個合格的将領,解般也了解過穆戍王室,六年前穆戍發生奪嫡之亂,八位皇子搶一把椅子,最後是隐忍不發的二皇子最終勝出,将敢給他使絆子的兄弟們宰了個七七八八,鐵血上位,清洗朝臣,掌控穆戍近八十萬大軍。
然而解般在跟下屬的将領們開軍會時,談的大多是在前線的穆戍大帥,偶然一次提到這位罪魁禍首發動征伐的二皇子——也是如今的穆戍國主,卻不記得此人叫什麽名字。解般指着地圖半晌,然後一揮手:“這穆戍老二在朝堂上很有雄風,卻不知對戰事了解如何,若是他僅僅會紙上談兵,倒不如用離間計……”
自她之後,将領們稱呼穆戍國主,就變成了:“穆戍老二怎麽怎麽有雄風……”以至于簡化到後來就成了“雄風老二”。
大黎士兵聽了頭頭們的談話後,一旦說起穆戍國主,神色都非常微妙……
穆戍國主一定不知道,他的某種威名不戰而屈人之兵,響徹整個大黎軍營。
話說回來,雄風老二宰了五個兄弟,僅留了兩個。這兩個分別是殘廢癡傻的三皇子和一奶同胞的八皇子。
想起貴公子那養尊處優的模樣,解般覺得既不雄風也不傻缺,那就只可能是八皇子,可這八皇子為何跟她有舊呢?難道前世她死得太慘給穆戍王室托了夢?
……那也應該是找個高僧斬草除根吧?
解般斂眉推算各種可能,一擡頭發現貴公子正停在她面前,滾邊的披風攏了他的身形,顯得頃長而穩重,此刻見解般回神,他面上浮出一個淺淺的笑,目光卻瞥向了別處:“薛儒已經領一萬輕騎啓程了。”
解般沒領會話中意思——所以呢?要綁着本将軍走了麽?
貴公子續道:“你跟我一路,可以慢些。”
解般問:“無馬?”
貴公子微微點頭:“這一路上,都不會有。”
解般沉默片刻,忽然按住手中劍柄,略微往下壓了些,低聲道:“薛儒視我如臨大敵,公子應是知我身份了?”
貴公子抿了嘴唇,這個在他人做來冷漠的動作,在他臉上卻添上一絲溫雅:“有些意外,不過你既然踏在我穆戍的國土上,那麽征澤大将軍就等于死了,我不同死人計較。”
解般握劍柄更緊一分,心下警惕:“公子已将本将軍看作死人?”
“我無此意。”貴公子微微挑了眉,看着她的眼睛,“休衷,在我面前,你不必捕風捉影,字字珠玑。”
解般聽了此話,便有些茫然,不自覺問出口:“我們相識?何時何處的事?”
她問出此話本是無心,然而貴公子卻久久不曾答話,四周只剩下風聲獵獵,輕騎兵身上熟鐵铠摩擦的沙沙響,解般望了對方一眼,然而貴公子卻重新垂了眸子,睫毛壓抑了深沉的眼瞳,讓人瞧不清他究竟是何想法。
六年前的奪嫡之亂,穆戍的八位皇子争鬥是如何慘烈,外人是想象不到的,正因為想象不到,親身從那血路中殺出來,才曉得煉獄的顏色。
身為王後嫡長子,卻被備受父君寵愛的庶兄處處打壓,就連十多年前,穆戍居留大黎的前代質子病逝,大黎要求再送一位質子。朝廷上下一致認為庶出的大皇子最為适合,然而庶兄的生母薰貴妃哭了兩月,最終父君決定送去的卻是身為嫡長子的他。
王後神态沉靜,不哭不鬧,身披華服高坐鳳座,嘴角含笑道:“既然君上決定,本宮也不可因私廢公,二殿下,叩謝聖恩吧。”
朝臣齊聲稱贊王後賢德,這一份賢德保證了數十年的後位,即便是薫貴妃再受寵的時候,也不曾動搖過後宮之主的位置。
然而傷的最深的不是父君的偏愛,也不是母後的賢德,而是那一聲“二殿下”,母親叫了他八年的“二殿下”,他不明所以地受了,然而在大殿之上,對比薫貴妃哭得梨花帶雨求道:“彥兒性子不好,若是離了臣妾,不但臣妾心若刀割,便是他闖出禍來又怎麽得了……”
他垂着眼想了許久,才想出“彥兒”莫約值得是他的庶長兄虞彥落。
薫貴妃從不曾叫過他大殿下。
就像母後從不曾叫過他的名,仿佛過去的八年他根本沒有名字,只是一個單薄如刀的代號。
這柄刀,細細切切地在他心口足足割了八年,卻只是在離去時,他才後知後覺感受到了傷筋動骨般的疼痛。
“二殿下,可是身有不适?”在被送去為質的漫長途中,随行的陌生仆從緊張地盯着他。
他習慣性垂了眼,不讓人看出他眸中刻骨的深色,只是按着自己的心口道:“已離穆戍,不必叫我二殿下,稱大人便罷。”
生平第一次被人喚出名字是在大黎的國都,他抵達大黎的那一年,大黎發生了件大事,二字并肩王“遠仲王”因有心謀逆而被當街絞殺,他遙遠地看着刑場的那個瘦削蒼老的女人,縱然殘留年輕時的铮铮風骨,然而已近遲暮——誣陷這樣的人謀逆,誣陷的人不長腦子,相信誣陷的人更不長腦子。
衆多看客中,嬉笑着有之,茫然者有之,義憤者有之,嘆惋者有之,那個女人淡淡笑着,漠視了這一切,唯看向一個被老仆抱在懷裏的女孩,嘆息道:“休衷。”
女孩也看着她,不說話,也沒有流淚,目光卻藏了如海般的哀戚沉重。
遠仲王被吊起的那一刻,女孩緊緊閉了眼睛,哆嗦了一下。
遠仲王逝世,老帝王憐她前半生忠君報國,賜了一口薄棺,保留封號。既然是留了封號,那麽也算是一位人物,按道理質子府的豬狗們都要寫一篇祭文,還要送些禮物去王府表示哀悼。
他帶了一位随從親自登門,因為王府門前門可羅雀,所以輕而易舉見到了那個小小的女孩,女孩接過他的祭文和作為禮物的羅緞,認真将羅緞鋪開,蓋在了棺中女人的身上,仔細掖了角落,然後又将祭文從頭到尾看完。
他自覺心意達到,向王府管家告了辭,剛轉身卻聽見那女孩有些艱難念道:“虞……衣。”
微弱的幾個字震得他幾乎站立不穩,他生平第一次慌亂,回身這個動作都顯得僵硬,話一出口更是呼吸不暢:“你說……說什麽?”
女孩将頭磕在棺沿,就像靠着母親的肩:“不認識中間的字。”
“什麽……什麽中間的字?”
“你的名字,中間的字……我沒有學過。”
他只覺得有一股湧流抨擊着胸口,充實發熱,卻又微微有些疼,他幾乎想不顧一切告訴她自己的名字,教十遍教一百遍都無所謂……然而他張了張口,卻忘了如何說自己的名字。
“就是這個字。”女孩忽然擡頭,舉起手中的紙。
“授。”
“……虞授衣?”
“是的。”
于是在之後的無數個日日夜夜,他開始留意這個女孩,同時在那些孤獨剪影的深夜,在大黎質子府,在穆戍奪嫡戰,他垂下眼眸,總會一遍一遍書寫兩個名字,一個是他自己的,另一個就是“休衷”。
他從八歲,寫了這個名字足足二十一年。
面前的女将手按重劍,眉目帶風沙與倦意,仿佛二十多年前遠仲王的風骨又浮現于世。虞授衣拂了下袖口的浮灰,輕聲道:“休衷,我們相識很久了。”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