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番外5 克魯采
52赫茲的鯨魚與小提琴協奏曲
顧維南的微信頭像是一只鯨魚。
他喜歡鯨魚,甚至專門請了設計師,幫他給店鋪設計了一個鯨魚的LOGO。他會給別人解釋因為他喜歡像鯨魚一樣潛水,無憂無慮地生活在海裏,如水中精靈。
但他從來沒有告訴過別人,那并不是從古至今生活在海洋裏的大型哺乳類動物的統稱,也不是自然百科中的某一個特定物種。
他是一只特殊的鯨魚,名叫Alice。
他恐怕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動物之一。正常鯨魚發出的音頻波段是15-25赫茲,而Alice的聲音高達52赫茲,這就表示無論他的語言還是歌聲,他的同類都是聽不見的。他就這樣獨自從太平洋游到大西洋,一路尋找知音,直到1989年被美國科考隊發現。
他覺得自己和這只鯨魚很像,在遇到巫山以前。
今年的生日,巫山送了他一條墜着鯨魚的項鏈,他很喜歡,然後給他講了Alice的故事。
那天他們在貝多芬的《克魯采奏鳴曲》中做到淩晨。顧維南抱着巫山給他講音樂背後的故事:
“克魯采曾是音樂神童,16歲就能作為首席小提琴手進入皇家教堂演奏。”
巫山把他的頭發卷在手指上,看着項鏈上的鯨魚在他白皙的胸口随呼吸起伏:
“或許他也很孤獨。”
一滴汗水順着顧維南的耳鬓流下來,滾過颀長的脖子,滴落在鯨魚圓形的頭部,像是他噴出的水花。
“連貝多芬都對他的才華贊不絕口,并把自己所作的小提琴奏鳴曲74號送給克魯采…”
顧維南閉上眼睛享受着被音樂環繞的溫情,
“也就是這一首《克魯采奏鳴曲》。”
Advertisement
“可是他如此才華橫溢,為什麽沒有成為音樂大師呢?”
顧維南睜開溫潤的眼睛去看巫山,那裏邊除了深情,還有一絲落寞。他用那只紋着小提琴的手去摸巫山的臉:
“克魯采44歲的時候,由于馬車事故摔斷了手臂,從此結束了演奏生涯。”
巫山沒再說些什麽,他捧起顧維南的手臂,溫柔地親吻他的每一根手指。
“說起來,這個作品還有故事。”
“我想聽。”
“據說克魯采收到這曲子以後,覺得‘奇差無比’,并且一次也沒有演奏過。”
“就算是貝多芬也有不被理解的時候啊。”
“但是這個名字卻跟随他走過了兩百多年。”
“這讓我想到你說過的那條鯨魚。”
欲望再次被點燃,旋律悠揚,随風入夜。
後來一位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學生為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演奏了這首奏鳴曲,令他深有感觸,提筆創作了一部同名小說。
再後來,一位捷克作曲家看了這部小說,譜寫了他人生中第一首弦樂四重奏,當然也被命名為《克魯采奏鳴曲》。
再再後來,巫山身上多了個紋身,是專門拜托大神設計的。在左胸心髒的位置,紋了一個小小的鯨魚,顧維南笑着問他為什麽紋這個,他用深吻代替了回答。
因為想把你放在心裏。
END
小彩蛋,顧維南的店:鯨靈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