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平均律
“您好,靈通快遞。”
九點鐘準時出現在304門口,巫山今天他自己帶了鞋套,沒想到顧維南打開門,彎腰放了一雙客用拖鞋,讓他把鞋套收起來。巫山腼腆的笑了笑,把鞋套團成一團,塞到褲子兜裏進了門。
屋裏彌漫着濃郁的咖啡香氣。顧維南今天穿的是一件黑色的長袍睡衣,齊肩的卷發在腦後随意紮起來,他轉過身露出颀長白淨的脖子,把咖啡壺從機器上取下來。客廳裏播放的是一首溫柔似水的鋼琴曲,巫山覺得自己的心也跟着軟了下來,站着沒動。顧維南遞過來一個紙杯,
“幫我喝一杯?加了點糖,要加奶嗎?”
“謝謝,不用了。”
雙手接過,熱氣從紙杯邊緣氤氲開,巫山輕輕吹着,蒸的鼻子暖暖的。顧維南抱着馬克杯閉着眼睛,像一顆被音樂融化的糖粒。
“平均律,裏赫特69年莫斯科音樂學院的錄音,昨天剛到的貨。”
“感覺..很溫柔。”
顧維南沒有回他話,閉着眼睛輕輕颔首,睫羽扇動朱唇微啓,像是認同,也像是早已融進那如春日午後的旋律中。巫山把杯底的咖啡一飲而盡,杯子扔進垃圾桶,準備開始幹活兒。
“外套脫了挂那邊吧。”
顧維南指了指牆角的木質衣架,上面簡單挂着幾件風衣外套。巫山把外衣脫下來,內裏朝外折起來卷成一個卷,放在昨天他坐過那張吧臺椅上,不好意思的撓撓頭,
“不挂了,不太幹淨。”
還真的挺講究的,顧維南心想,自己沒看錯,巫山确實比之前幾個快遞小哥素質高。鋼琴的曲調忽然轉快,巫山也跟着節奏開始工作,為了方便他打包,顧維南已經把訂單分類擺好,一摞一摞的CD碼放得很整齊,甚至連合适的箱子都已經找好放到對應的商品後面。
“小巫,你多大啦?”
“二十五。”
“念過書吧?”
Advertisement
“高中沒念完就出來幹活了。”
“我昨天跟你們老板說了,他同意你上我這來,但是不能耽誤每天的工作量。”
“沒問題,不會耽誤的。”
“工錢我每個月直接打給你,經一道手就少一點,不想讓你吃虧。”
“謝謝,真的謝謝。”
巫山說這話很輕,一個受過良好家教懂事聰明的年輕人,如果不是有什麽難處,哪個家長會忍心讓孩子幹這活兒,顧維南也沒多問,打開電腦開始回客服。今天大概二十多單,巫山幹活麻利,不一會兒就已經包完了一大半。忽然看到窗臺上還放着幾摞盤,擡起頭問到:
“窗臺上那些需要發嗎?”
“那些不用,是同城熟悉的客人,有些還沒都到貨,等齊了我親自送去就好。”
“明白了。”
顧維南坐在吧臺上敲着電腦,自言自語,
“除了包郵就是砍價,要不就是跟你聊半天什麽也不買,這年頭客服太難了..”
巫山想起他的微信昵稱不禁笑道,
“為難你你為難?”
“可不是麽。”
“我看別的店都有專門的人做客服啊。”
“賣古典樂一般人還真做不了,同一段旋律,每個人演奏得都不一樣,幾幾年的錄音好,哪個公司發行的質量高,那種賣衣服的小姑娘還真不一定知道,只能自己來咯。”
“那您是學音樂的嗎?”
旋律漸漸沉靜下來,顧維南合上一直敲敲打打的筆記本,拿起手邊的玻璃杯喝了口水,左手的衣袖滑下去露出那條刺眼的傷痕,他擡頭看了看轉角櫃頂,巫山順着他的目光過去,那裏躺着一個落滿灰塵的皮箱,看起來應該是裝着某一種樂器,
“別看我這樣,好歹也是音樂學院弦樂系畢業的,不過三年前出了點事故,就沒再拉過琴。”
“這樣啊,那太可惜了。”
顧維南看起來也沒有特別失落,反而安慰起巫山來,
“你別放在心上,沒事,玩兒樂器需要天賦,我再怎麽練也趕不上那些大師啦,還是專心聽比較好。”
“您剛才說,這首曲子是誰彈的?”
“裏赫特,曲子是巴赫寫的,很多人演奏過,不過我最喜歡這個版本。”
“不鑽研還真不了解這些。”
“其實就是聽,以後我每天放一張給你聽,聽幾年估計你也成樂迷了。”
顧維南和巫山都明白,快遞員這行業人員流動大,很多人做一段時間就不幹了或者換了給錢更多的公司,之前的小于也不過是另謀高就,很快就會有新人補上來,新人變成老人,老人再換成新人,沒有誰會一成不變,說不定明天行業倒閉,淘寶店也會關門,兩個人之間又何來的幾年時光。
可人總得有點兒美好的願望吧。
顧維南的手機震動起來,他看了一眼聯系人,繞過巫山穿過客廳打開陽臺的門才接起來,剛好播放到抒情的樂章,巫山一邊專心包貨,一邊能聽到斷斷續續的通話聲從陽臺傳過來,
“對..是我,謝老師您說...”
“聽得見...聽得見...上次您要我幫忙找的?嗯...嗯...”
“貝多芬已經到貨了,勃拉姆斯還在途中,對....”
“大概下個月吧,到了我給您打電話...”
“好好...不客氣..我先挂我先挂...”
“謝老師再見...”
顧維南挂了電話搓着胳膊回到屋內,外面刮風,陽臺可能還是有點涼,每次巫山看到他晃來晃去的腳脖子就覺得冷,
“我家信號不太好,老樓,接電話都得去陽臺。”
“是客人打來的嗎?”
“嗯,一位杭州的老先生,年紀大啦,不會用電腦,只能給我打電話。”
“您的這些客人,好多年紀大的?”
“是啊,過兩天王老師可能過來,沒準你還能見到,七十多了吧,老伴兒不讓他買,他就偷偷來我這兒買,然後悄悄帶回去,不能發快遞,老太太容易起疑心。”
“挺有意思的。”
“是啊,你說他們,退休了,孩子也大了,有錢有時間享受,就這點兒愛好還得偷摸的。”
“他們家裏是不是也跟您這似的,盤多到聽不過來?”
“可不是麽,老伴兒其實也不懂哪張新的哪張舊的,就知道聽不完還買,不就生氣了麽。”
“你說..他們要是真沒了,這些盤怎麽辦?”
顧維南看着窗外出神,他突然想起以前聽過的一段話,如果廢品站突然出現大量書籍,一定是有老人去世了,真到那時候,這些CD也會被打包處理吧,雖然這不是他應該擔心的問題。巫山已經包完了所有的貨品,卻沒有起來的意思,飽含期待的目光看向他,好像還想聽點什麽,
“以前我總以為,古典音樂行業會因為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而逐漸沒落,卻沒想過,有可能會是因為熱愛這些的人大量消失而走到盡頭。”
“數字媒體?”
“沒錯,以前CD屬于最高級的無損音源,但随着技術的成熟進步,如今你在很多APP上也都能聽到無損格式的音樂。載體的變化導致很多唱片公司倒閉或轉型。”
“可是還是有很多人聽CD的對吧。”
巫山看着自己包好的整整齊齊的箱子問他。
“是啊,畢竟咱們人口基數大,到現在還堅持買CD的,八成都是跟我一樣的發燒友。”
“怎麽算發燒?”
“應該說音樂器材愛好者。”
顧維南看着客廳正中間的那套功放設備對他說:
“我這一套自己組的,大概有十幾年了,目前的狀态是我能調整得最好的。”
“原來如此,那我就放心了。”
巫山分兩趟把箱子都抱到門口玄關處,又折回來拿放在椅子上的外衣。
“只要有人還買您的盤,我就不會失業啦。”
“能不能別老叫‘您’,我就比你大三歲。”
“不好意思,習慣了。”
“沒事兒,明天見。”
“明天見!”
十一點半,顧維南把屋子裏的包裝材料收了收,洗了手打算煮碗面條,一個人住就是麻煩,做太多吃不了,做少了不夠費勁的。其實和巫山聊天挺開心的,顧維南往鍋裏放了幾片奶白菜,下次要是做飯做多了,就留他一塊吃得了。
晚上巫山回到宿舍有些渴,看見桌子上還放着顧維南昨天給的那罐可樂,打開喝了。不知道是不是可樂的原因,直到很晚他都沒有困意,塞上耳機準備聽歌,軟件推了一首小提琴獨奏。
淩晨四點的微光裏,巫山遠遠見到一個站在燈光下拉琴的人,他想走過去,可兩人之間永遠隔着一段距離。旋律如斯,那人站得挺拔筆直,指尖輕動,拉弓的手行雲流水,那是站在光裏的顧維南,他阖眼沉醉,璀璨如星,卻孤單而冷清。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