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一代明君11
一段流言,涉及父與子和女人,畫面感就出來了。
罪魁禍首很快就被找了出來,是個年紀輕輕的小宮女。一通大刑伺候,小宮女把萬妃咬出來後便不堪酷刑咬舌自盡。
屍體被扔進了亂墳崗,下人就是這麽的命如草芥,沒過幾天,這個屍體憑空消失了也沒人察覺。
武元帝聽到結果後卻沒有立刻處置萬妃,而是将萬妃和周貴妃叫到了跟前。
武元帝當着一衆妃嫔的面,問道:“此事可是你做的,萬妃?”
他問的是萬妃,眼睛盯的卻是周貴妃。
周貴妃心裏發怵,不明白陛下眼中的寒光是因何而生。
萬妃哪裏敢承認,哭哭啼啼直呼冤枉。真是一報還一報,當初她聽到這個傳言還在幸災樂禍,今日這髒水就潑到自己身上來了。是哪個賤人誣陷她,對了,一定是她!
“陛下!”萬妃哭得梨花帶雨,“臣妾真的是被人陷害的,是周貴妃,一定是周貴妃陷害臣妾的!周貴妃,你好歹毒的心!你先是制造流言玷污譽王殿下和王貴妃娘娘的清白,又把這禍水東引陷害我,令陛下對我及源兒生厭。若是王貴妃有什麽三長兩短,我便成了罪魁禍首、殺人兇手!而你自己卻如一朵盛世白蓮,幹淨得很吶!真是好算計,周貴妃!”
周貴妃怒極,“啪”一巴掌扇在萬妃臉上,“放肆!休得在陛下面前妖言惑衆,那個宮女都說了是你做的,都到了這個地步你還在狡辯!”
“是嗎?”武元帝的聲音如同出鞘寒刃,頃刻間便可取人性命,“周貴妃可認識此物?”
他往案下扔了一件東西,東西墜地,震擊着地毯發出“砰”的一聲悶響。周貴妃只是掃了一眼,臉上頓時血色全無,“陛下,您這是何意?”
“你以為那個宮女死了便可死無對證?她的房間裏可是藏着你的東西,藏得嚴嚴實實,朕派人找了三遍才找到。周貴妃,你可真有膽子,竟敢如此戲弄朕,當朕是牽線木偶還是傻子?”
“陛下,這是構陷,絕對是構陷。臣妾若真要收買此人,大可将無數財寶賞給她,斷斷不會将這個揭示臣妾身份的白玉扳指給她啊。”
“此地無銀三百兩,這難道不會是你擔心哪日東窗事發而想出來的借口托詞?你知朕多疑,你自己被摘得幹幹淨淨反倒顯得不那麽幹淨,所以留下一個扳指作為自毀的證據也不無可能。”武元帝雙唇緊珉,眉頭冷蹙,“宮女死無對證,你們二人又互咬不放。來之前娉婷勸朕放過你們,今日朕便看在娉婷的面子上饒你們這一次。你們兩個,從今日起在各自宮中反省一個月,罰俸半年。周貴妃,你統領六宮,卻未阻止謠言肆虐,此為失職,再多反省一個月,罰俸一年。”
“自古謠言殺人于無形,三人成虎。你們逃過一劫,那些下人朕卻要一個一個懲戒,朕倒要看看以後還有沒有人敢胡亂說話!傳令下去,一日之內,讓所有曾經傳播謠言者自己去慎刑司認罪。若是自己去認罪,明日午時當着朕的面自扇耳光五十。一日後若是未去認罪卻又被人指認,杖斃。認罪者指認一人可減二十掌。若是膽敢胡亂指認,淩遲處死,誅九族!還有你們這些妃子,若是曾經說過,也各自閉門思過,別讓朕再查第二遍。”
Advertisement
房間裏死一般沉寂,除了武元帝怒吼的咆哮,就只剩下妃嫔們各自狂竄的心跳聲。
突然,一聲凄切冷笑響起,周貴妃哀莫大于心死,“陛下若信臣妾,臣妾不需解釋你便懂我。陛下不信臣妾,認準了臣妾從中作惡,臣妾縱有百口也莫辯。自臣妾執掌後宮,盡心竭力,全心全意待您,陛下卻從未信過臣妾!陛下您這般冷血無情,傷透了臣妾的心,臣妾心疼得厲害啊!臣妾這就告退,關緊宮門,盡心忏悔!”
周貴妃顫顫巍巍站起身,頹然向外走去,就要走到門口時武元帝叫住了他。周貴妃低着頭,眼睛微眯,在旁人看不見的角度勾了勾唇角。她伺候聖上二十幾年,摸透了聖上的性子。只要自己示弱哭泣,聖上必定不忍。
周貴妃用帕子擦了擦眼角,轉身看向上座,“陛下還有何事?”
“朕打算冊封王貴妃為後,這段時間你雖禁足,但也要好好想想該怎麽準備封後大典。到時候由你主持,若是再出差錯,否則唯你是問。”
周貴妃瞪大了雙眼,“陛下您說什麽?您讓臣妾執掌六宮,卻要封王貴妃為後?王貴妃她何德何能,能擔得起皇後之名?!她整日禮佛不論後宮之事,身體弱不禁風,性子又軟弱優柔。為江山社稷着想,臣妾求陛下收回成命!”
“就因為娉婷她善良優柔、身體嬌弱朕才更要封她為後,成為這後宮的主人,免得被有些人欺負了去。”武元帝鳳眼一眯,“她被封為皇後之後便比你們任何一人都要高上幾階,她是朕欽點的皇後,這個後宮中再有人膽敢對她不敬,便是對朕不敬。之後依舊是周貴妃掌管後宮,你這幾年做得很好,這個權利朕不會剝奪了你的。你既然有能力便也要擔負起責任來,若是皇後再出什麽意外,朕還是那句話,唯你是問。”
那個女人信佛,現在陛下還真要把她當尊菩薩,讓整個後宮把她供起來啊!
…………
第二天,全後宮一半的人擠在慎刑司,面對面給對方扇巴掌。
脆響一聲接一聲,聲勢浩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後數日,一半的宮人頂着巴掌印伺候主子。經此一事,再無人敢在後宮嚼舌根。
宮嫔們躲在自己的房裏不敢出來,生怕一個照面惹陛下生氣便又是一通責罵,皇上這幾日怼人怼得越發酣暢,根本就是無差別攻擊,逮誰怼誰。
…………
冊封大典兩個月後如期而至,武元帝大赦天下,普天同慶。
皇城中十裏紅毯鋪路,天空中百鳥盤踞,特來朝鳳。天邊霞光映天,紫氣東來。
大周國臣民被這“神跡”震撼,皆道皇後乃是真鳳轉世,與天子是天生一對,正是應了龍鳳呈祥之說。
武元帝龍心大悅,犒賞群臣,許城外百姓歡度三日。
王貴妃身體養了兩個月已經轉好,冊封大典完畢,剛剛冊立為後的王娉婷搬進了鳳儀宮。
雕龍紅燭随着火舌燃燒,紅淚顆顆低落而下。紅霞如浪,潮起潮生。
王皇後穿着一身象征身份的鳳凰滾金璎珞宮袍,端端正正坐在主座之上。眼中無悲無喜,悲天憫人。
武元帝瞧着這麽純粹的皇後,聖潔就像牆上挂着的畫中菩薩,讓人不敢亵渎。武元帝突然便沒了雜念,和王皇後交談許久,而後和衣而眠。
次日一大早,屠容容剛送走了上朝的武元帝,就迎來了百裏舉。
百裏舉踏進鳳儀宮的剎那心中百轉千回,腦海裏不斷浮現出曾經種種。這裏的一切都是那麽熟悉,鳳儀宮空了七年,裏面的裝潢卻與七年前一般無二。
遣退衆人,百裏舉才舉起雙手拍掌,“娘真厲害,我只離開了兩個月,您就成了高高在上的皇後娘娘。”想起那段令後宮遭了殃的流言蜚語,百裏舉粲然一笑。
屠容容依舊如無人時一般,懶洋洋依靠在軟塌上,将最媚的眼神肆無忌憚地放在他身上,報以一笑,“你這兩個月做的事情我也聽說了,做的不錯,不愧是我兒子。”
流言一事,最初的受害者反而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屠容容成了皇後,百裏舉則是去南方查貪腐一案,前日剛剛回來便被武元帝連番誇獎,提到了內城都督一職,監管京都士官,帶兵巡邏京都,必要時期更可調遣城外二十萬京都大軍保衛皇都。
這跟之前那個沒有軍權的欽差大臣比,又生升了一階。
這一環到底算計了誰已是不言而喻,兩人的心照不宣更是使事情蒙上了一層胸于成竹的默契。
“你怎麽會想到用這個方法,太铤而走險了。父皇本來就在意假後的事情,你卻又用這種流言。若非父皇在意你,我們兩個就是有十個腦袋都不夠掉的。”他這兩個月一直南下微服私訪,等得知此事時父皇已經打算封屠容容為後。
“聖上不是在意我才那麽做,而是在意流言本身。七年過去,假後的不忠依舊像一把刀懸在他頭頂。這件事他雖然隐藏地極深,可并非無人知曉。通過那一段流言,他也明白了,皇室私密,一旦曝光,頃刻間便如蝗蟲過境。總有一日,這個秘密會像四月的蒲公英遍地開花,這就是那把懸在他頭上的刀。他只有殺雞儆猴,才能讓知道這個秘密的人明白觸犯龍威的下場。為我出頭只是陛下的一個由頭,他是為了殺雞儆猴,告訴那些知道秘密的人管好自己的嘴。”
“潰爛的傷口只有切掉腐肉讓傷口重新暴露才能真正結痂,看似疼痛無比,卻是痊愈不可或缺的步驟。聖上對你好只是因為多年不見對你産生的愧疚和在你身上看到了他的影子時的驚喜。時間一久,他還是會将不忠拿出來咀嚼回味,越來越不待見你。只有舊事重提,将結痂長好,才不會碰一次傷口便疼一次。你不是要為你母後平反嗎?若是聖上連聽都不願聽這件事,那你又如何平反?”
作者有話要說: 千言萬語一句話:求收藏,求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