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破廟
眼下同行的,除了他們三個和李靖夫婦,還有浮玉,那妖怪也不知何德何能,能動用這麽多人收他,也算是一種造化。
三人說到此處,哪吒問他道:“素知夫人說三日後出發,使者可知道?”
倉曉道:“方才有人來過,我已知曉,你們且準備着,要帶什麽東西提前都帶上。”
哪吒往椅背上靠了靠,翹起一條腿,道:“無外乎是兵器而已,也不用準備別的。”
倉曉知道他向來這樣,只略笑了一笑,也沒說別的。
哪吒垂眸看他,忽在倉曉素白的衣裳間發現一枚同心結,雖然不大,在他眸中卻十分惹眼。
忽又想起倉曉今日出門是去探望故友,心中不免有些發悶。
他坐直了身子,問倉曉道:“使者今日去探望何人了?”
倉曉頓了一頓,道:“不過是見過幾面的故人,我此來朝歌正好去拜訪,說了幾句話罷了。”
“是麽。”哪吒雖從小流落在外,卻也知道同心結不是尋常之物,什麽樣的故人,能送出這樣的東西。
他看着倉曉,卻也沒有多問,細思量起來憑他什麽故人,也終究是探望幾次的際遇了,往後見不見得着還得另說。
三日後,朝歌王城之外。
數匹駿馬載着即将去往鬼方國的将士。
倉曉換了常服,騎在飛雲馬之上。銀冠束發,錦衣獵獵,在晨光下別有一番風情。
哪吒在人群中轉了一圈也沒找到馬車的蹤跡,遂在糧草車上找了個舒服的地方靠着。
素知夫人見過倉曉,一行人便從此地出發。
Advertisement
李靖帶着人走在最前方,素知夫人與倉曉策馬同行。長路漫漫,二人借此機會說了不少話。
“那天魁坊中,有一白面書生看管着坊中諸事,我與老爺也曾喬裝去過,只是仿佛皆逃不過他的眼睛。也曾想過動用武力,卻始終抵不過他的一樣寶物。”
“寶物。”倉曉看着素知夫人,道,“依夫人看,那人的身手如何?”
素知夫人道:“卻也不曾知道,回回都是近不了身的,那人手中一把折扇,四下便可喚出萬縷銀絲,縛于人手足之上,叫人動彈不得。”
“如此……”倉曉看着前路靜了片刻,道,“刀槍棍棒還好,這樣的東西最是磨人。”
“誰說不是呢。”素知夫人嘆了聲氣。
兩人正說着,眼前忽然暗了起來,雷聲入耳,豆大的雨珠子就此砸了下來。
一行人忙加快了腳程,到最後大雨攔路,只能在破廟之中暫且避雨。卻正是龍王廟,好大的一片地方,熟悉的破敗之景。
匾額已看不出是何地的龍王,倉曉看着那神像,略略拜了一拜。
哪吒靠在門框上靜靜看着大雨。
“此地的廟宇這樣破敗,想來是不敬神明。”
“神明的心思,誰又知道呢。”
幾個年輕的将士在檐下說話。
素知夫人見哪吒一個人,便帶了些幹糧去給他。
“不必了。”哪吒擺了擺手,轉身去了倉曉身側。
素知夫人愣了一愣,只将這東西給了一旁站着的楊戬。
倉曉看在眼中,見哪吒過來,忙道:“素知夫人是一片好意,怎麽不領情。”
哪吒道:“無功不受祿,哪吒不受旁人的情。”
“你呀……”哪吒這樣不知要叫素知夫人如何傷心,倉曉替他理了理衣裳,問他道,“這軍中有數匹好馬,你怎麽反倒做到那糧草車上。”
哪吒聞言彎了嘴角,道:“我不會騎馬的,也只有這糧草車可以坐上一坐。”
“不會騎馬?”倉曉看着他,道,“行軍打仗,出門在外,不會騎馬怎麽能行。”
哪吒道:“待天晴了,不若使者教我?”
“叫楊戬教你去。”
倉曉丢下話,自個兒轉身去了神像之後。眼下哪吒的話,他到是不知道幾分可信了,今日說不會騎馬,明日若是渡河,又要說不會劃船了。
頭頂處落下些細沙來,倉曉擡手,沙土落在手上又從指間漏下去。
“使者在想什麽?”楊戬從神像處探出頭來。
倉曉道:“沒什麽,在想素知夫人罷了。”
“素知夫人?”楊戬看了身後一眼,走近來,道,“素知夫人和李将軍這般是前些年造下的因,一時半刻也解不了,使者也不必太過擔心。”
“正是這個理兒。”倉曉看着他,嘆道,“可是閑下來總是會想這個。”
楊戬笑了笑,道:“使者與其想着哪吒,不如順其自然,許多事情提前打算,是防不住的。若是當真要想,就想想自己,人總要為自己做打算。”
“為自己打算……”
楊戬這話說的也不錯,這些年來他總是事事替哪吒擔憂,倘若他日哪吒輔佐大周離了身畔,他一定找個地方好好修行,再不去管什麽妖魔鬼怪。
倉曉道:“若是要想自己倒也簡單,我只盼着能尋一處好地方,想睡就睡想吃就吃,如此也算是順其自然,道法歸一了。”
楊戬笑道:“或許還能尋得一個同心人,相伴朝暮呢。”
“朝暮就不必了,只我一個也還清靜。”
倉曉這話也是實話,這天底下的人那麽多,志同道合的少,同心人便更少,他可再沒這個心思去找。
混不如歸隐山林,逍遙自在去。
二人說罷了話,倉曉從神像下取了只剩下半只的掃帚,将四下的蛛網掃了一掃,好歹同族一場,也算是略盡綿力。
待到天色全然暗下來,大雨仍不間歇,和人做對一般。
哪吒倚在門邊賞雨,遠遠看見一個人影冒雨而來。
“什麽人?”
人也不曾停下,只快步走進廟來摘下鬥笠。
“你是……”
那人将鬥笠扔在一邊,道:“小兄弟,在下是路過的修士,今夜天降大雨想在此地避上一避。”
“避雨?”哪吒打量着他,未曾說話。
這人深更半夜冒雨而來,實在可疑。
倉曉正與李靖在後院廊下商量鬼方适宜,聽見聲音便一同過來。
卻當真被這來人驚了一驚,這個浮玉君還真是說到做到,如今這就來了。
“這位……”
李靖問他道:“不知這位先生打哪兒來,要往何處去?”
浮玉拱手道:“在下乃是東海畔的修士,要往鬼方國去。”
這人眉宇間自有一股浩然正氣,所說之話很難讓人懷疑。
作者有話要說:
倉曉:哦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