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遷戶更名合籍
“小的也告辭了,家裏那個不省心的還喝着藥呢。”白大富也跟着文景輝他們起身告辭。
“哦,對了!”文景輝突然想了起來,腼腆的朝陳忠敬一笑:“還有個事兒想麻煩大人。”
“啊?”
“是有三個親戚,想要落戶到我們那兒。”文景輝一張嘴就先跟老範他們成了親戚。
武大呼吸一滞。
“可有戶籍證明?”
“有!”
“那行,這就馬上辦理。”
因為文景耀的事情鬧得太大,文景輝他們現在可是關注的很,知道他那個崗子村,其實就三戶人家四口人,要說有人去那邊落戶,八成也是讓文景輝給拉過去充人數。
武大拿出老範他們的戶籍證明,但是沒提供路引。
“因為我遠房表弟發熱,他們着急忙慌的過來,路引都不知道什麽時候丢的,他們也不識字,根本沒法兒找。”文景輝的說辭,不上不下,情有可原。
但是也同樣,難辨真僞。
“宣寧府?”陳忠敬沒什麽見識,不代表潘縣令就沒眼光,他一看到那戶籍證明,就知道是軍中轉出來的,擡頭看了看武大,又瞅了瞅文景輝。
文景輝一臉的平靜笑容:“保人是武大,裏長是學生。”
保人只有一個,裏長也只有一個,說白了,這些人還真是有湊數的嫌疑哎!
“你這是想怎麽個立法兒?”潘縣令倒是揣着明白當糊塗,還問文景輝怎麽立。
“武擎蒼跟文景輝合籍,範四二為父,範三七為子,丁六一單獨立戶。”武大替文景輝作了安排。
“啊?”文景輝茫然了一下,随即反應過來,搶過潘縣令手裏的戶籍證明,這才發現,老範竟然是叫範四二,小範是範三七,而丁六一竟然是小丁!
這什麽情況?
“這是他們的名字。”武大看到文景輝失态,解釋了一下。
文景輝:“……!”
走了!
元朝的陋習!
蒙古人入主中原後,統治者把人分成了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地位最高;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西夏人、回回人和畏兀兒人等,也就是原來幫蒙古人打天下的那一群人;第三等是漢人,指原金統治區的漢人、契丹人和女真人等;第四等是南人,并不是南方的人,而是指原南宋統治區的漢人和其他各族人。
元朝的制度是普通老百姓都不能取名,只能用行底和父母年齡合計為名。所謂“以父母年齡合計為名”就是“夫年二十四,婦年二十二,合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
“夫年二十三,婦年二十二,合為四十五,生子或為‘五九’,五九四十五也。”這個制度在《元史》裏并無記載,但是根據有大量的史實可為佐證。
當時文景輝在學習歷史的時候,還跟同學們一一辯論過,都是一半信一半不信。
都叫數字成名字,這不是成了犯人叫號了嗎?這也太奇葩了。
如今文景輝不用史料了,現成的證據就擺在眼前,老範小範和小丁他們奇葩的名字。
盡管朱元璋建立大明已經二十多年了,但是老範四十多歲了,十幾歲的時候,還是元朝呢!
小範是色目人,只是此色目人非彼色目人。
小丁就更好解釋了,窮鄉僻壤的人們,消息不暢通,而且已經養成了習慣,沒多少文化的父母,依然沿襲了舊制起名。
“這……?”潘縣令更看着文景輝了。
只有軍中才有“結契”這一說,也只有軍中同生共死過的兄弟,才會合籍成為一家。
“潘大人,學生,想給我那三個新的村民,重新起個名字,您看可以嗎?”文景輝深吸一口氣,這三個人,以後就是他崗子村的村民了,怎麽能叫這個名字?跟代號似的,崗子村又不是監獄,他們也不是犯人。
“當然可以!”潘縣令一笑,“一般人家想要改名字,還得找個先生給起名呢,你這個裏長,直接給村民們起了,省了許多事兒啊!”
前朝的陋習,今朝能改的全都改,朱元璋可是豎起大旗恢複漢人制度的開國皇帝,對此十分執着。
也因此,他雖然出身不高,卻盡得天下人心。
文景輝想起老範那老奸巨猾的樣子,再看看他的名字:“以後範四二便叫範偉。”
再想想小範的樣子:“範三七改名範德彪!丁六一改名丁有才!”
衆人:“……!”
“那你們倆,要合籍嗎?”合籍非比尋常,一定要潘縣令點頭才能成事,現在潘縣令就在這裏,他問的是文景輝。
在他看來,文景輝是秀才,武大,若沒猜錯,應該是個莽夫,這倆人合籍,文景輝能同意嗎?
“合籍!以後我們倆就是一家人了。”一開始分開,只是文景輝跟武大不熟悉,且也是為了建立村子。
現在嘛!
文景輝心裏嘚嘚瑟瑟的想着,合籍就是一家人了,以後武大可真就跑不了了!
辦完遷移立戶的手續,文景輝跟武大便跟潘大人告辭,白大富也着急回家看兒子,自然也跟着告辭離去,但是潘縣令看着離去之人的背影,卻是抹着自己那小胡子發起了呆。
“大人?”陳忠敬喊了他一聲。
“嗯?哦!”潘益民回過神,卻笑着吩咐人:“趕緊去準備一下,縣丞讓下面的人,照着方子抓藥,先給幾個重病號試一下,要是有效果,你就跟我一起,去北平府一趟!”
到底不是親眼所見,潘益民小心謹慎慣了,非要看到實效才敢真的向上禀報。
可不能像王縣令那樣,渾渾噩噩,到了最後丢官去職,落得個獲罪的下場。
回了白家之後,白大富留文景輝和武大住一夜再走:“你們也趕不回去,走夜路,尤其是在山林裏,太危險!”
“那就打擾白叔父了。”文景輝也不想走夜路,這年代太純天然,各種野物不要太多。
小胖子自打喝了第三碗藥,就開始跑廁所,拉了一晚上,到了第二天早上的時候燒就退了許多,文景輝将大黃改成了黃岑,白天小胖子不拉肚子了,就開始補覺,這一睡一般是一下午,等到了晚間華燈初上,已經徹底退燒了!
這下子,有了小胖子的實例,陳忠敬趕緊告訴了潘益民,而白家人更是把文景輝和武大倆奉為上賓。
“你什麽時候學的醫術,我怎麽不知道?”小胖子燒退了,人也精神了,雖然拉了老長時間的肚子,但是小胖子底子好,反倒是瘦了那麽一眯眯,圓乎乎的臉蛋子,現在看起來還挺清秀。
“家裏書籍一大堆,什麽沒有?正所謂‘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锺票;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随,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文景輝搖頭晃腦的感嘆一番,唬的小胖子一愣一愣的,倒是武大看了看文景輝,文景輝雙眼一瞪,他給瞪了回去!
怎麽解釋他會醫術?沒法解釋!
幸好原主家裏別的不多,就是書籍不老少。
裏面包羅萬象,從四書五經,野史外傳,到山川地理,徐霞客記都應有盡有,甚至包括了一些醫道藥典,天師佛陀等,更有一些神怪奇談的小話本。
記憶裏,好像是他母親喜歡看這些小話本,他父親則比較喜歡雜學,所以家裏才會有這麽多亂七八糟的書籍。
“聽到了沒有?多讀書,才能學到裏頭的東西!看看人家都是秀才了,你什麽時候也給你爹我考回來個秀才,我死也瞑目了!”白大富由衷的發表了一番感想。
小胖子灰溜溜的低頭吃他的“病號飯”,一碗稀溜的小米粥,一盤清炒小白菜。
簡直清淡的不能更清淡,素的不能再素了。
倒是文景輝他們,晚上白家招待的晚飯就是一只雞一條魚,其他的炒菜加起來,也就六個菜呢。
早飯這桌子上擺的也很豐盛,大肉包子小米粥,蘿蔔白菜和黃瓜拌的小菜兒。
“白叔父,吃完飯,小侄就要告辭了,家裏還有人等着我們回去呢。”看小胖子已經退了熱,文景輝就放心了。
他們倆已經在縣城裏耽擱了一天,家裏還有人等着他們呢。
“行,白叔不耽誤你們時間,以後有事情,盡管找白叔開口。”白大富這人交際廣,樂于助人。
“哎!”文景輝笑眯眯的答應着,等的就是這句話。
小胖子畢竟還小,雖然是獨子,但是也不好越過白大富這個當家做主的老爹去,這次的事情,文景輝沒想到牽扯這麽大,誰知道文景耀他們說的是真的呢?牽連上了燕王府啊!
不過文景輝相信,治好這次熱疫,這麽大的功勞,怎麽着也能抵過了,燕王應該不會拿他們怎麽樣……吧??
還是先回家貓起來吧!
燕王要是真遷怒了,大不了,他把老的小的一打包,帶進空間裏去!
蹲一輩子不出來也不錯!
盡管文景輝知道此事牽連到了燕王府,可他還不知道牽連有多廣呢。
武大駕着牛車,白家給倆人帶了許多東西,別的不說,光是豬肉就給帶了半扇啊!
文景輝又跑去開門的幾家鋪子買了一些東西給老範他們,才跟着武大一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