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活字印刷
百姓是不認識告示上的字的,還好有一位叫張奇的大人,每每都會為他們大聲讀一遍,若有什麽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直接問。
長公主府手下的官員,和原來的達官貴人不同,他們對百姓非常好,沒人會因為百姓無知的問題而大發雷霆,這讓一直生活的兢兢戰戰的百姓們,終于有了一點兒活力。
江尤正在吃早飯,隔着老遠就聽到門口的喧鬧聲。
“每日那些百姓都會過來,張大人也真是好性子,昨日他閑來無事,還給幾個孩子講課呢。”花容不太習慣這種喧鬧,王宮中是決不允許有這種充滿市井氣息的喧鬧聲的。
但她并不排斥。
“前些時日,我同他說起天上京想建立學院之事,他便十分上心,年輕人熱心腸而不狹隘,是件好事。”江尤随口說了句,突然她一愣,想起一件事來,“阿三回來了嗎?”
花容先是愣了楞,沒想起阿三是誰,随後想到了那一車白紙白鹽等等的珍貴寶貝,“回來了回來了,昨日便回來了。”
“昨日回來,為何沒同我說?”江尤當下便皺了眉頭,她才來天上京一個月,竟然就有人敢不将她的吩咐放在心上了?她明明叮囑過府上的下人,阿三回來必須第一時間通知她!
“那阿三回來時天色已晚,他将韋天子的賞賜送入府上後,就去了戶籍部登記戶籍,而非來尋長公主回話,府上無人知曉他回來的事。”花容的意思是,阿三回來時,天晚了,為了避免瓜田李下,于是阿三就走了。現在天還早,張三沒來複命,也就沒人敢擅自來禀告江尤張三回來了。
“那他如今在何處?”江尤點點頭,對張三有了新的印象,看上去像個傻大個,但是心思異常缜密。
如今首要的事只有兩件,一件是建設天上京,一件是建造天上京學院,不管是哪一件事,都需要大量的金錢,阿三此行效果如何,江尤十分關心。
花容剛要說,外頭就快步走來一人,低頭行禮道:“參見長公主,門外張三求見。”
張三?誰啊?還有李四嗎?
江尤第一時間先給自己講了個冷笑話,然後笑道:“叫他去花廳回話。”
除了阿三外,江尤不認識名字中帶三字的,只是沒想到阿三竟然姓張,真是莫名的巧合。
阿三見到江尤時,神情莫名很激動,江尤人還沒走進屋中,阿三就對她行了大禮,整個人都快趴在地上了。
Advertisement
“快快起來,何故行如此大禮?”江尤第一次見到有人行大禮,除了父母葬禮上,以及國之祭祀上外,很少有人行大禮的。
阿三一彪形大漢,本想在地上趴着說話,他覺得江尤乃是身居高位的貴女,不太可能将他扶起來,誰知江尤一拽就輕松把他拽起來了。
阿三當下就愣住了,沒想到長公主竟有如此力氣。
“長公主!張三願投效長公主門下,誓死追随長公主!”雖然心裏很驚訝,但這并不影響張三效忠,“張三願為長公主赴湯滔火!只求長公主能留下張三!”
張三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庶民,沒有任何出身的孤兒,除了一身蠻力外,沒有任何價值,他以前是游俠,靠着殺人放血的手段活着,昨日他回到天上京,聽見有百姓議論登記戶籍之事,他本是想去試試,沒想到今天一早,去那名字奇怪的戶籍部時,他真的領到了自己的戶籍!
戶籍上的登記,還是良民!
游俠,孤兒,一朝竟然成了良民,還分到了城外二十畝田地,雖不全是上品良田,甚至哈有兩畝下品旱田,但他有屬于自己的地了,他還有了家!
天上京的情形,和他帶着珍寶去往金林前,那是大不相同。
街上的流民少了許多,官府的官員一派清正之氣,且年紀都不大,街上有了叫賣的小攤,也有百姓拿着銅幣去買東西。
一枚銅幣可買一斤米,壯年男子一天也只需吃一斤米!若是去內城做工建城,壯年男子可以賺取三枚銅幣,在內城還管一頓飯,省下來便是三斤米啊!
張三太清楚了,饑荒之時,三斤米可以養活一大家子好幾日。
有吃有喝後,百姓的精神面貌會變得很好。對比正處于戰争中的宣國百姓,以及韋朝國都金林中的百姓,天上京的百姓就如同是另一個世界的人。
張三意識到江尤和其他諸侯很不一樣,這片名為上霸的土地,名為天上京的城市,會在江尤手上,變得越來越好。若能認江尤為主,日後必會受益無窮!
“張壯士為人豪爽,又身有先天神力,投入我之門下,定能為我廣開商路,造福我上霸子民啊。”江尤如今缺人,誰來她都不會拒絕,只要能幫她做事。
張三能保護珍寶穿過戰亂之國到達金林,還能攜帶韋天子賞賜的物品回來,他是極有能力的,是個人才。
江尤與張三落座後,張三獻上韋天子此次賞賜的寶物清單,江尤看着那厚重的一大卷書卷,簡直要笑死。
一夜暴富也就如此了。
韋朝沒別的,就是有錢,韋天子之上有幾百位天子,韋朝更是延綿至今将近六百餘年,這樣長的時間,積累下的財富是極為可觀的。
因着近些年諸侯們之間摩擦不斷,韋天子的權勢日漸衰落,除了每年必須送入金林的朝貢外,諸侯國們已經許久沒向韋天子敬獻寶物了,江尤是今年的第一個,而且送去的東西都十分得韋朝大臣天子的喜愛,這回禮自然是豐厚無比。
光是拳頭大的珍珠,就有足足二十顆,這堆賞賜裏,以千做單位的都是金子!
“實在是太有錢了。”仔細看完所有物品後,江尤反倒笑不出來了,她撂下書簡,一臉沉重的看着張三,“這一路上,阿三都見到了什麽?”
張三不知道長公主的心情為何突然由晴轉陰,只得一邊奇怪,一邊老實回答道:“宣國正與呂國交戰,國內兵力糧食消耗一空,街上已無壯年男子,甚至連十二三歲的孩子都無,小貴族們也是面色瘦黃,似是家中存糧不足。”
“金林呢?”
“金林倒是很繁華,街上全是身着绫羅之人,商戶雲集,只是金林與孟國國都極為相似,南北之間,差異巨大。”
也就是說,宣國百姓吃不上飯,連帶着貴族都餓肚子了,青壯年已經全都上了戰場,連十二三歲的孩子都不放過,這樣下去,宣國離滅國不遠了。
韋朝和孟國國都一樣,只是維持着表面的繁華,除了貴族外,真正的百姓也是在忍饑挨餓,連身體面的衣服都穿不上。
而韋天子,卻能為了她送去的白紙與白鹽,賞賜她這樣多的寶物,毫不心疼。
江尤想往好處想,或許韋天子沒有做過什麽壓榨百姓的事情,他的寶物都是祖輩們積攢下來的,但這種想法,連江尤的膝蓋都無法說服。
貴族,包括江尤的金庫,有多少錢上頭,沒有沾着百姓的血。這是時代的悲哀,非人力可以抗衡。江尤唯一能做的,只是盡力對百姓更好些。
同張三又說了兩句話,張三就退下了,張三前腳剛走,張奇就抱着一堆書簡來尋江尤。
“長公主,這些是屬下一些讀書的心得,屬下打算将這些書簡抄在紙上,日後放入藏書閣供人。”張奇期待的看着江尤,“孔先生說,只要長公主點頭,我便可以抄寫。”
孔直竟然覺得張奇的讀書心得優秀到,足以讓他人借閱了?
江尤沒想到張奇的進步如此之大,她打開書簡看了看,确實是一些名家文章的心得,寫的極為淺白易懂,十分适合讓初學者讀。
“我沒想到,你竟然對書院一事如此上心。”因為江尤之前提過要建設書院,且會招來一批普通百姓,年齡從十歲到十六歲,會分學科,她有意叫張奇去負責基礎教學,自那之後,張奇就非常努力的想要當個好老師。“抄寫不必了,陸大匠正巧幫我研制出了印刷之術,将你的書送過去,他會幫你印好。“
張奇沒太明白,但他也沒細問,他不會用瑣碎之事勞煩江尤。
這印刷之術說的當然是活字印刷術。
之前因為紙張沒有做出來,研究活字印刷的工匠雖然聽明白江尤的說法,卻一直無法理解,直到紙張的出現,他們才懂了江尤的要求。
但是江尤要求的活字印刷還是沒有出現,一直到黃紙變白紙,江尤要求做了一版刻板印刷,有了經驗的工匠們,很快就做出了活字印刷。
所以說,科技的大跨步并沒有那麽好完成,如果沒有基礎,一切成果都不過是建立在虛空之中的亭臺樓閣,看似華麗,卻毫無根基。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江尤堅定了快速發展基礎教育的心思。
那些工匠不是沒有天賦,只是因為他們沒讀過書,不懂得何為思索,就如同一群只聽得懂命令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