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山中珍寶與商機
涼粉果的學名叫薜荔果,是攀緣植物薜荔的果實,本身可入藥,可它其實還是一種很好的食物。
餘清澤望着眼前一大片攀爬在石頭和周圍小樹上的涼粉果,欣喜異常,這可是夏天解暑降燥的絕佳食品!
他還記得小時候在爺爺家,每到盛夏的時候,村裏有幾棵樹上就爬滿了這種涼粉果,村裏人都會摘來制作成涼粉,裏面加上蜂蜜或者砂糖,清清涼涼的,像果凍一樣,特別好吃。
制作方法也特別簡單,他還記得。
發現了這好東西,餘清澤也顧不上洗刷自己眼瘸的名號了,直接挑着個大果實飽滿的涼粉果摘起來。
他左邊肩膀受傷,左胳膊擡不起,只能用一只手摘,幸好那涼粉果的藤蔓攀上的樹都不高,還有些就在旁邊的石頭上,都不算高,他很輕易地就能摘到。
不遠處,同樣眼瘸的常浩小少年又發現一朵菌子,興奮地摘了就要再顯擺一下,誰知轉頭,卻發現餘清澤已經‘不務正業’根本沒有在找菌子了,而是在摘什麽東西。
“餘大哥,你在幹嘛?我又找了朵菌子哦,有兩朵了!”你再不快點找,就追不上我了。常浩拿着自己找的兩朵菌子走到餘清澤身邊,好奇地看着地上放着的一小堆果子。
“這果子又不能吃,摘來做什麽啊?”
“可以吃的,下午做給你吃,保證你喜歡!”餘清澤頭也沒回,踮着腳去扯頭頂枝桠上的那顆涼粉果,那顆色澤青綠,飽滿碩大,裏面的果膠肯定很多!
“這個可以吃的啊?不是藥嗎?”常浩很驚奇了,他認識這果子也好幾年了,從來不知道它還能吃,倒是看見過餘大夫摘來入藥。
餘清澤終于把頂端那個果子摘了下來,笑着解釋道:“很多藥材本身就是可以吃的。”
“哦,好吃嗎?”常浩最關心的是這個問題,“會不會一股藥味?”
餘清澤戳了下他腦門,笑罵道:“小吃貨,有藥味你就不吃了?”
常浩笑嘻嘻地摸了下腦門,厚着臉皮道:“要是好吃,一點點藥味也還是可以忍受的!”
餘清澤笑,轉身繼續去摘果子。
常浩也不找菌子了,反正找不着,還不如摘這個野果,眼前滿是的,都不用費勁去找。
兩人摘了一堆,餘清澤看着差不多了,跟常浩一起用衣服兜着去找常爺爺和常樂。
常爺爺和常樂對他們摘這果子也面露詫異,不過餘清澤既然說能吃,那估計就是能吃了,反正餘清澤就是現在指着地上的青草說是能做出美味來,他們也不會懷疑,還會笑眯眯地吃下去。
常爺爺和常樂兩人撿了很多菌子,加起來能有三四斤,倒在一個糞箕裏,餘清澤和常浩就把摘來的涼粉果放在了另一個糞箕。
幾人收獲滿滿地回了家。
這裏中元節不用忌口,還有個風俗是必須吃鴨子,取其‘壓’的諧音,意指壓住鬼魂。
昨天爺爺就從同村的人家裏買了只鴨子回來。
回去後,也臨近中午了,一家人開始動手做飯。
常浩煮飯,常爺爺殺鴨子。
餘清澤先讓常樂将雞肉斬塊焯水,然後和枞樹菌一起放進大砂鍋裏,加入姜蒜,放到小爐竈上讓常浩燒火炖着。然後常樂去洗菜,餘清澤開始跟常爺爺一起拔鴨毛。
鴨子處理好,剖開,留一半晚上吃,剩下的一半,按餘清澤的安排,準備做子姜焖鴨。
“樂哥兒,今天你來做吧。”餘清澤說道。
常樂看向他,擺擺手,表示自己沒做過子姜焖鴨,連菜名都沒聽過,而且一次都沒看過餘清澤做,不會做。
餘清澤拉下他的手腕,說道:“沒事,我教你,你按照我說的去做就行了。”
常樂猶豫了一下。
餘清澤指了指自己的左手,道:“我胳膊還擡不起來。”
常樂一聽,立即點頭了。也是自己大意了,餘大哥現在可是個病人,怎麽能還讓他炒菜呢,他臉上有些過意不去。
餘清澤笑了,其實他右手又沒事,一只手炒菜完全沒問題,但是他就想看常樂做一次。
而且,要想有好廚藝,平時多練是肯定的,但是以現在這個世界的物質條件,沒辦法讓常樂拿吃食來自己做練習,餘清澤便只有這樣一步一步在旁邊教他做,既是學習也是練手,一舉兩得。
從鴨肉斬件開始,餘清澤全程沒動手,他只在一旁口述指揮,讓常樂來做。
那邊,竈前炖的雞肉已經開始飄出香味,咕嘟咕嘟的,混合着枞樹菌的濃郁香氣,聞起來就想流口水。
“真香!”常浩一邊燒火,一邊探頭靠近砂鍋邊使勁吸了口香氣,鮮香甜美的味道。
常樂咂咂嘴,餓了。
“小浩,火燒得太大了,小一點,不然一會兒湯都燒幹了。”餘清澤看見那邊湯汁把蓋子都頂開了,趕緊提醒常浩。
“噢,好。”常浩趕緊抽出兩根柴火,他哥很喜歡喝湯,要是沒湯汁了,哥就沒得喝啦。
這邊,常樂在餘清澤的指導下,先将鴨肉斬塊,子姜、紅辣椒切片。随後燒開水,将鴨塊焯水,沖去血沫瀝幹水分。另起油鍋,爆香姜蒜片,再将鴨塊倒進鍋裏爆炒至金黃,放進子姜片炒勻,再依次放入醬油、白醋、酒炒勻,最後放水沒過鴨肉,煮沸後轉中小火焖,最後剩餘少許湯汁時放入食鹽和紅辣椒片,翻炒收汁,撒入蔥花,就做好了。
裝好盤,常樂看着碗裏的子姜焖鴨,鴨肉金黃油亮,子姜浸着湯汁,鮮紅的辣椒片和綠色的蔥花豐富了顏色,看起來就很有食欲。
這是自己做的呢。常樂臉上帶着一抹笑,取過一雙筷子遞給餘清澤,讓他嘗一下味道。
餘清澤接過筷子,夾了一小塊鴨肉放進嘴裏,咀嚼了幾下吞下,然後伸出個大拇指,道:“唔,味道很好。”
其實味道比起他做的來,還是有差別的,不過對于第一次做這道菜的人來說,很不錯了,他也樂意看到常樂高興的表情,想讓他開心。
常樂聞言,雙眼亮起,嘴角彎了起來,滿足地将這碗菜放到另一邊的案桌上。
能得到師父的認同,開心。
“你也吃一塊。”說着,餘清澤将筷子換了一頭,又夾起一塊鴨肉,很自然地遞到常樂嘴邊。
常樂看着嘴邊的筷子,愣了一下,餘大哥怎麽還喂自己?有些猶豫要不要吃。
“怎麽了?吃啊,這是你自己做的。啊——”餘清澤催促着,還哄起來。
常樂臉一熱,也不想了,快速張開嘴,湊上前一口将那塊肉給叼走了。
“怎麽樣?味道是不是很好?”餘清澤笑眯眯地道。
常樂低着頭點頭,耳根都紅了,根本不知道嘴裏的鴨肉是什麽個滋味,只知道自己臉燙,耳朵也燙,有些羞。
餘清澤看着他的反應,抿唇一笑。
常浩小少年低頭偷偷捂嘴笑。
鴨肉做好的時候,枞樹菌炖雞也差不多好了,餘清澤放了點鹽調了下味,然後就讓常浩抽出了柴火。
常樂又炒了個青菜,午飯就做好啦。
有雞有鴨,味道上有淡口鮮甜的枞樹菌炖雞,也有重口送飯的子姜焖鴨,再加一盤綠油油的青菜,對于農家來說,也是很豐盛的一餐了。
每人先喝了一小碗雞湯。這湯完美地融合了雞肉的香濃和枞樹菌的鮮甜,讓幾人回味不已。一鍋雞肉還沒開動,燙已經見了底。
然後就吃了起來。
常樂特別注意了一下爺爺和弟弟對鴨肉的反應,見他們都說好吃,心裏樂開了花,特別滿足。
一頓午餐幾人都吃得特別飽,肚子滾圓。
不過對于小吃貨來說,他還念念不忘着上午摘回來的野果,餘清澤說過要做好吃的給他吃的。
午睡起來,他到廚房裏找着餘清澤,就開始念着了,“餘大哥,我們什麽時候做那個涼粉?”
“現在做!”知道常浩盼了很久了,餘清澤便答應了。
他本來和常樂在廚房做涼皮,看小吃貨起來了,便洗了手,開始做起來。
常樂也暫停下來,看他做涼粉。
先将涼粉果切開,将裏面的籽弄出來,放到幹淨的棉布巾上包起來,将口子紮好。然後将整個包着果籽的那一頭浸入到事先準備好的涼開水裏。
餘清澤弄的果籽多,他就用了他們做涼面過冷水的那個木盆裝了大半盆水。
過了幾分鐘,餘清澤捏穩布巾,讓常樂洗幹淨手使勁搓揉擠壓那包果籽,将裏面乳白色的果膠都揉擠出來。這整個過程,都是在水裏完成的。
等到揉擠到沒有東西出來了,餘清澤拎出布包,放到一邊,将水裏不小心弄進去的果籽弄出來,然後就讓那盆水放着。
常浩眼都不眨地看着整個過程,此刻見餘清澤走開了,問:“餘大哥,做完了嗎?”
餘清澤點頭,“對,讓它放着就可以了,過兩刻鐘就可以吃了。”
常浩指着那盆水,目瞪口呆,“就喝,喝這盆水嗎?”
餘清澤失笑,道:“過一會兒就不是水了。诶,你別動它啊,讓它就那麽放着,待會它會讓你大吃一驚的。”見常浩想去晃動那水,餘清澤趕緊制止了他。
家裏沒有蜂蜜,不過有一小罐糖稀,他舀出一些加了點水讓它溶化,待會就可以用了。
常樂一動不動地待在那盆水邊,想等着看待會會讓他‘大吃一驚’的東西,可看了好一會兒,也沒什麽變化,他腿蹲麻了,邊站起來去幫他哥燒火做涼皮。
可燒一會兒,又忍不住跑去看一眼。
等到他跑了五六次的時候,他忽然發現那水好像有什麽不一樣了。
“凍,凍起來了!哥,你快來看,凍起來了!”常浩震驚,指着盆裏叫他哥過來看。
常樂聞言,好奇地走過來一看,盆裏的水已經不見了影子,裏面已經凍成了一整塊,還是透明的!
餘清澤走過來一看,道:“可以吃了!”
他拿過四個小碗,用勺子一勺一勺裝了四碗,然後又将化好的糖水放進去,遞給常浩和常樂,道:“嘗嘗。”
兩人接過碗,裏面的‘凍凍’晶瑩剔透,看起來就好像寶石一樣,可是勺子剛放上去,就能将它切開,特別嫩。
常浩用勺子舀了一塊,放進嘴裏,入口清涼,整個人都精神一震,那‘凍凍’帶着甜味,他剛想嚼一下,那‘凍凍’卻一下就滑進喉嚨裏去了。
常浩:……哦,不用嚼!
“好吃!”常浩又立馬舀了一大勺呼嚕嚕就‘喝’下去了。
常樂嘗了一口,也是一臉驚喜的表情。他開始以為涼粉,就是跟涼面涼皮那樣的吃食,原來是這個樣子的,這應該算作甜品一類了。
不過,真好吃啊,清清涼涼的,又爽滑又脆嫩,本來忙着做涼皮很熱的,現在整個人都舒坦起來了。他還沒吃過這個樣子的甜品呢,‘凍起來的水’?
餘清澤見他們表情,滿意地笑了,然後端着碗涼粉到堂屋給在修鋤頭的常爺爺。
常爺爺嘗過後,也是大為贊賞,鋤頭也不修了,天這麽熱,先到廚房再吃兩碗涼粉再說!
“餘大哥,這個涼粉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弄去賣啊?山上那麽多果子,又這麽好吃,做法也簡單,不賣白不賣啊。而且,肯定特別好賣!”常浩一邊吃還不忘開發一下生意。這陣子跟着擺攤,他對什麽吃食都會想着能不能賣,能不能賺錢了。
常爺爺和常樂也點頭贊同。
餘清澤道:“可以賣,我也想着過幾天我們就弄去賣,這肯定比綠豆湯更受歡迎,做法也簡單,買點糖就可以了,如果有蜂蜜,味道更好。”
打定主意,他們就商量明天再去山裏采一些。
自從在山裏摘了涼粉果和枞樹菌,餘清澤對山裏的興趣可大了。山裏山珍多,多去走走說不定就能又發現什麽好東西呢?
第二天,餘清澤跟着常樂和常浩進山裏轉悠去了。常爺爺一個人在家裏,半上午快到午時的時候,家裏迎來了兩個意想不到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