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開機
餘溪沒有時間關注這場酒會所引來的餘波,《蘇武傳》已經快要開機了。
回到s市的餘溪這段時間一直在為這個人物做準備,不但通讀劇本,還找了《漢書》來看。先是看原文,有些通假字和古語實在弄不明白再去看譯文,兩相對比,務必要把這個人的人物形象做到了然于胸。
甚至在私下裏特地請虹姐找了中戲研究古代史的副教授進行指導,很是下了一番苦工。
導演張成風一直以刻畫人物,善于拍攝鴻篇巨制而著名,蘇武這個人物就是出自兩漢班固的《漢書》中的名篇。
這是他第一次擔當中等制作的男一號,要從人物的青年時代一直演到80多歲,年齡跨度很大。前兩天導演親自打來電話,通知餘溪參加為期20天的專業訓練。
為了讓演員安心訓練,劇組特地租賃了一處訓練場館,請了經驗豐富的禮儀和動作指導,适當的進行特定場景的排練,減少拍攝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餘溪一早就趕到訓練館,随着演員們陸陸續續的進入,餘溪打量了一下,發現女主角竟然是圈內很有名的女演員趙曉青。
她現在應該是30幾歲,一頭黑發柔順黑亮,餘今剛出道時給她做過配,那時候她是女一,當然現在仍然是女一,也算是難得的緣分了。
另外的三個男演員中有一個比較面熟,應該和自己是同一個公司,聽說是經過虹姐向劇組推薦的。
剩下的兩個男演員一個高大精壯,另一個四十多歲,五官深刻。他們分別飾演和蘇武交情甚篤的朋友李陵以及投敵叛國的前同事衛律。
他們後面,還有一些戲份不多的小演員。比如飾演引發蘇武兩次自戮事件的虞常、張勝和嘗慧。
很快,禮儀指導也到了,演員們很快被分成不同的幾個小組。
像餘溪、趙曉青和其他幾個主要演員都是由專人來訓練。
“我看了你需要拍攝的部分。”指導老師是個三十多歲的年輕男人,站在幾人面前,對餘溪說道,“區別見到不同的人所要使用的禮節對你來說很重要。”
“在劇本涉及場景中,你需要面見漢武帝、漢宣帝、匈奴的單于,你的同僚,自己的妻子等等,禮儀要恰到好處。”
對方開始詳細的解說,“首先我們說立容:賈子曰:固頤正視,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閑二寸,端面攝纓。端股整足,體不搖肘,曰經立……”
男人喘了口氣,接着道:“也就是說經立時正身、平視,兩手相合,掩在袖子裏。手從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東西也行。
我們常見夫子行叉手禮的像——但這個動作應當是配合磬折來表達敬意的——也就是說,腰應當同時彎曲大概三十度。行禮……”
餘溪點了點頭,“好的,我明白了。”
“老師,單純說的話,有些不夠直觀。不如這樣,您大致演練一下,可以嗎?”
趙振雷點了點頭同意。
接着,男人便拿出一套漢服,首先細細的展示了一下穿法,接着挑選了其中的一些揖禮、拜禮演示了一番。
“看清楚了嗎?”趙振雷最後行了一禮完成最後的動作,擡頭問道。
餘溪默默翹起一根拇指,“您真是厲害。”男人剛剛最起碼展示了□□種的禮節,每一種都流暢自然。
電影裏面的動作,首先要有觀賞性,但最基本的,還是要準确到位。
好比在漢代抱膝而坐就是大不敬。雙膝在前,腳底踩着地面坐在地上,是現代人常見的坐姿。但在漢代,用這種坐姿與長者和尊者交談和用餐,就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漢代标準的坐姿是什麽樣的呢
兩膝着地,小腿貼地,臀部坐在小腿及腳跟上,稱之為跽坐,類似于我們現在所說的跪坐方式。
比較變态的是,在漢代,人們以跽坐為合乎禮節的坐姿,還形成了一整套以跪坐坐姿為基礎的禮儀制度。跽坐是正坐,在會見客人、飲宴、議事或者與長者、尊者交談等正式場合下,必須正坐,否則就是失禮。
目前這一傳統的坐禮還影響着周邊國家,甚至日本、韓國現在也還保留着我國傳統的坐禮。所以說漢朝的禮節,是十分講究的。
随後,餘溪在對方的指導下,開始做一些最基本的訓練,比如坐禮,站立、行走,接下來的幾天還要陸續學宴客和迎賓等等,這些都要做起來有模有樣,否則就會在鏡頭中鬧笑話了。
而相比于他這個主角,其他演員的訓練要輕松不少。
餘溪穿着道具漢服,來到一面大鏡子前面,連續練習跪坐、起立和行走時的動作,旁邊的指導老師偶爾看到滿意之處,還會點點頭。
旁邊不遠的地方,擔任女主角的趙曉青也站在鏡子前面,正在練習女子拜禮,只見對方雙膝着地,攏手下垂,頭微低,行了一個漂亮的跪禮。
他抽眼看了看,對方動作輕松流暢,很有美感。聽說她上一部戲,是需要穿“花盆底”的清宮戲,相比起來,漢朝雖然禮節繁多,卻不至于那麽摧殘女性。
趙曉青也注意到了餘溪,趁着他休息的時候,走了過來。
“Hello……”她主動打招呼道。
餘溪也禮貌的回應,“好久不見,青姐,還是那麽漂亮!”
盡管已經三十多歲,但對方的樣貌形體仍然非常出色,女演員在這方面的自我管理,确實要超過很多男演員。
“跟誰學的這麽嘴甜!”趙曉青笑着搖搖頭,接着說道,“我們之前合作還是六七年前呢吧!”
餘溪想了想,不禁笑着說道,“是啊,您還記得,得有六年了呢。”
對方望着餘溪,說道,“我聽導演提起你時,還有些不敢信。”
“我那時候哪會演戲呢。”餘溪也想起自己那時傻乎乎鑽進娛樂圈,什麽都不懂,就敢去試戲,也是好笑。
對方又說道,“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真金,張導是好眼光才對。”
餘溪抿了抿嘴,露出一絲羞澀的笑意。說起來,當年餘溪不過是個臺詞還算多的男四。對方是否像表現出來的那樣真的記得自己,大概也是個未解之謎了。
他原本準備休息,對方主動過來,他也願意和對方多聊了一會,畢竟是女主角,未來拍攝中跟他有不少對手戲,現在續一續交情也有利于以後的拍攝。
十來分鐘後,兩人分別回到自己的區域,繼續各自的練習。
餘溪練了一會拜禮之後,趙振雷擔心演員無聊,讓他們集合在一起模拟其中會拍攝的幾幕,作為調劑。
訓練館面積很大,更衣室和化妝間都是室內隔出來的空間。靠近門一側的牆邊擺放着成排的冷兵器。鐵質環首刀,鐵制□□箭頭,鐵制铠甲等。
蘇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陝西西安)人,西漢大臣。武帝時為郎。
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
郎,作為官名。戰國始有。原本是君主侍從之官。漢初有郎中、中郎,以後有侍郎和議郎,郎是其總稱。
郎平時主要負責持戟宿衛殿門、殿廊,大朝會時立于殿階兩旁,皇帝出行則充車騎扈從。
而中郎将作為漢朝武官:将軍、中郎将、校尉三級中的第二級,由于将軍并不常置,有戰事時才冠以統兵者将軍之稱,所以平時一般武官所能獲得的最高官職就是中郎将,品秩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衛隊,屬光祿勳管轄。
當然也正是這些制式裝備的大批量裝備,才使得漢武帝的軍隊戰鬥力大幅提升。蘇武作為武官的一員,也有幾場動作戲需要用到這些道具。
一上午的訓練轉眼過去,餘溪回到休息處,接過小助理遞過來的毛巾擦了擦汗,又拿起杯子喝了口水。今天的訓練課到此結束,餘溪正準備先去更衣室換衣服,跟他同屬于一個公司的男演員卻走了過來,餘溪記得他好像叫劉毅。
“嗨,餘哥。”男人打了個招呼道。
餘溪點了點頭,笑着說道,“啊,你好,劉毅,我聽虹姐說過你,你是跟源哥的?”
對方趕緊在他手上握了一下道:“是啊,這次全靠虹姐照顧!”
雖然對方年齡比他大,但是餘溪在劇組裏地位,是要比劉毅高的,所以他也不得不主動過來問好。
兩個人雖然是同一個公司,但私下了也沒什麽接觸。尤其虹姐在公司裏一向得臉,其他的經紀人也會偶有微詞,這次會幫着推薦演員,大概也是真的推據不了。想想以後要在同一個劇組工作,擡頭不見低頭見,餘溪對他也頗為客氣。
兩個人寒暄幾句,餘溪和小助理率先告辭離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