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慕容曦留下的兩個廚娘頗能幹,人也聰明,說心裏話,做的菜不差,不過僅限于大菜,若是上等酒席,這個兩個廚娘絕對能操持的漂漂亮亮體面非常,可就憑懷清哥那點兒俸祿,別說天天吃上等酒席了,就是一個月來上一回,也得吃窮了,所以還是得家常菜。
更何況,懷清從來不覺得那些精工細作的山珍海味有什麽好,有時候簡單的家常菜更能吃出本來的味道,而且健康。
懷清的要求也很簡單,就是少油,少鹽,少肉,這并不等于克扣夥食,她哥賺的再少,吃飯上她也絕不會摳摳索索,摳唆不等于節省,炸醬面不也隔三差五的吃嗎,作為大夫,她覺得科學飲食很有必要,當然,也要适當照顧口腹之欲。
所以,她規定每半個月炖一回肉,每周都有詳細的菜單,早餐較簡單,大都是稀飯,粥,鹹菜,饅頭,花卷,雞蛋之類,晌午三天吃一次炸醬面,其餘四天,一天吃餡兒,或者包子,餃子,肉餅都可以,剩下四天吃炒菜。
炒菜每次保持一葷一素的标準配置,主食輪着來,可以烙餅,蒸饅頭,也可以吃米飯,這個廚娘自己靈活掌握。
晚上她哥回來,也是兄妹倆在唯一在一起吃的一頓飯,自然要豐盛些,不過就兄妹倆也沒必要弄太多,就三菜一湯,有時候懷清想起什麽新鮮吃食,臨時吩咐下去也成,總之,晚上的菜單比較靈活。
前頭的廚娘已經讓她調教出來了,不用自己怎麽費心,就能做出較為滿意的飯菜,可新來的這倆是做慣了大菜的主兒,家常菜反倒做不好了,少不得懷清一樣樣的告訴她們,這個豆腐湯怎麽做?那個炒青菜一定要少放油,炖肉的時候應該放什麽等等,逐一說了一遍。
兩 個廚娘自然有些小情緒,雖不敢反駁懷清,臉上卻也露了出來,懷清笑了笑道:“我知道兩位媽媽是有大本事的,趕明懷清若在汝州府開個大館子,請兩位去主竈, 定然賓客盈門,可如今不成,咱們平常家裏過日子,也不能天天吃大菜,最重要的是健康,想必二位媽媽也知道,我張家祖上世代行醫,從我爺爺哪兒就重養生,一 日三餐莫不以身體康健為宗旨,就拿鹽來說,吃多了鹽,對身體可大大不力,容易得,……嗯……”
懷清略想了一下古代人能接受的詞彙,道:“易患大脖子病,還容易造成肝陽上亢,嚴重的還可能頭暈,中風,手腳四肢不遂,甚至癱瘓,油也一樣,雖然油和鹽是做菜必須用的,我們就少用一些,畢竟身體最重要,兩位媽媽說,我說的有幾分道理嗎?”
這兩個婆子其實也不是別人,就是引鳳樓裏的廚娘,許克善伏法,守備府抄家,許克善的兒子也被抓了回來,父子倆一起押解進京聽候發落,引鳳樓天香閣被查封,其餘人等獲罪的獲罪,回家的回家,慕容曦就把兩個廚娘要來給了懷清。
故此,南陽縣這檔子事兒,倆廚娘知道的一清二楚,別的不敢說,知縣的親妹子解了砒霜毒的事兒,南陽縣就沒有不知道的,再加上柳大虎的頭痛症,給這位姑娘一劑藥就給去了根兒,柳大虎逢人就說,縣太爺的妹子是個神醫,不用號脈一看就知道什麽病,且藥到病除。
弄到現在,南陽縣的老百姓無人不知,兩個廚娘自然也是知道的,所以,懷清一說這些,兩人方才信了,下心思照着懷清吩咐的做。
懷清出了竈房的小院,甘草道:“姑娘何必跟她們費這些口舌,交代她們做就是了。”
懷清道:“若不讓她們心服,只嘴上答應,到時陽奉陰違,該怎麽做還怎麽做,豈不麻煩 。”
甘草撅了撅嘴:“六皇子也真是,好端端把咱們的廚娘帶走做什麽,奴婢就不信他的王府還能缺廚娘。”
懷清道:“傻不傻啊,他哪是缺廚娘,是沒事兒找事兒呢,像六皇子這樣的人,哪吃過咱們這樣平常人家的飯,故此一吃才覺得新鮮,等他吃多了就會想不過如此,也就丢開了,馬車了備好了?”
Advertisement
甘草點頭:“車把式在外頭候着呢,姑娘去汝州城做什麽?”
懷清邁腳往外走,一邊走一邊道:“賣藥。”
賣藥?甘草立在原地苦思冥想了半天,也沒想明白,好好的姑娘賣什麽藥,莫非還是那個救心丹?聽見懷清招呼,忙跟了過去。、
這是懷清所能想到,自己也唯一能做到的一個開源的途徑,所以,她決定走一趟慶福堂。
到慶福堂跟前下了車,懷清擡頭看着門樓子上的招牌,不禁再一次佩服自己那位穿越前輩,人家也是女的,自己也是女的,而且,自己既是中醫世家出來的,還學了六年西醫,可瞅瞅現在,別說幹這麽大的事業了,想弄點兒生活費都這麽難,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
甘草狐疑擡頭看了看:“姑娘瞧什麽呢?”
懷清收回目光:“呃,沒什麽,就是覺得慶福堂這幾個字寫的真好。”
門口夥計正好聽見,呵呵笑道:“姑娘這話兒說的,我們慶福堂這三個字,可是咱們大燕朝的隆盛帝禦筆親書,傳到如今都有一百年了,我們慶福堂可是名副其實的老字號,且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姑娘是抓藥還是瞧病啊?若是抓藥您裏頭請,若瞧病,您今兒就算來着了。”
甘草不樂意了:“你這小子怎麽說話呢,和着在這兒咒我們家姑娘生病呢?”
那小厮忙道:“您別誤會,小的可沒這意思,您瞧旁邊,我們慶福堂的店規在哪兒立着呢,若怠慢了主顧,輕的罰工錢,重的結賬回家,小的就算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咒您啊。”
懷清瞪了甘草一眼道:“她說笑呢,你別害怕。”
小厮這才松了口氣:“小的是說,今兒我們家少東家正在醫館坐堂,我們家少東家拜的師傅是太醫院的王泰豐太醫,王太醫可是咱大燕朝的神醫,你若來瞧病正好趕上我們少東家。”
神醫?王泰豐?懷清不禁在腦子裏搜羅了一下,當初在葉府看見的那個有些幹瘦的老頭,倒真是個有本事的,與其說是自己的全歸補血湯救了葉夫人,若沒有王泰豐下的催産藥,恐怕自己的補血湯也全無用武之地。
故此,懷清對王泰豐倒是頗信服,還想問問他下的什麽藥,也好讨教讨教,可惜當時的境況不合适,自己的身份又不好上前,才錯過了,沒想到餘隽竟是王泰豐的徒弟,不對啊,上次在鄧州府濟生堂外,他明明伸手要去觸碰石頭的爺爺,若是王泰豐的徒弟,這點兒常識總該有吧。
更何況,自己跟他說的那些慶福堂的事,他也是頗有訝異之态,着實不大像餘家的少東家,莫非是假冒的,不能,那氣勢不像假的,更何況,還花了五百兩銀子買了自己的救心丹。
懷清越想越不明白,看向旁邊排着長龍的慶福堂醫館,跟小厮道:“多謝告知,這兩日是有些不好,就去瞧瞧吧。”說着轉身往醫館外排隊去了。
甘草愣了愣,心說,姑娘哪兒有什麽不好,即便有不好,這世上還有什麽病是她們家姑娘瞧不好的,非湊這個熱鬧做什麽,眼見着懷清站在隊伍最後,甘草急忙跑過去:“姑娘在車上等着,奴婢排着就是了。”
懷清看了她一眼:“是我病還是你病?”
甘草撓撓頭,心說我哪兒知道啊,根本沒病好不好,卻見懷清的臉色,只能站在一邊兒,随着隊伍一個個往前排。
懷清前頭一個年輕媳婦兒扶着一位老婦,瞧得出老婦行走不便,懷清略看了看她的腿,估摸是腳上的病。
懷清掃過旁邊略短的隊伍不禁道:“那邊兒立着牌子,行動不便的老人去那邊兒可優先瞧病。”懷清說完,老婦卻跟沒聽見似的
旁 邊的年輕媳婦兒道:“我婆婆耳背,聽不着您說話,不瞞您,我婆婆這個腳疾有二十幾年了,來慶福堂醫館也瞧過多次,藥也吃了不少,卻始終不好,平常日子好歹 還過的去,一到陰天下雨鬧天兒的日子,疼的鑽心呢,聽說慶福堂的少東家是神醫的徒弟,我才攙真婆婆來的,萬一好了也能少受些罪,旁邊兒雖快,可不是少東家 看診,故此在這兒排着。”
懷清點點頭,跟甘草道:“你去車上把裏頭的凳子搬下來給大娘坐。”
正說着,前 頭一個小厮颠颠兒的跑過來道:“吳大娘您來了,今兒人多,不能單照顧您,我們三掌櫃說,讓您去屋裏頭坐着等,我替您排着就是了,等排到了,您再過來,省的 在外頭吹冷風,雖開了春,您老的身子也經不住,快屋裏頭坐吧。”年輕媳婦兒忙千恩萬謝,扶着老婦人走了進去,那夥計留在懷清前頭替老人排隊。
懷清不得不再次佩服哪位穿越前輩,不說人家賺不賺銀子,就這番做法絕對當得起行醫濟世四個字,既照顧了老人,又維護了公平的原則,讓別人說不出話去,一舉兩得。做買賣要誠信,當醫生要醫德,人家全有了,慶福堂怎能不興盛。
懷清足足排了一個時辰,方進了醫館的門,診間用屏風相隔,專門有兩個小厮導引兼維持秩序,一次放進去兩位,其餘皆在診間外候着。
不大會兒到了個,懷清跟着前頭的婆媳二人進了診室,一進去,懷清就愣住了,本來還以為會見到熟人,不想診臺前坐着一個陌生男子。
男子一身青衣,雖坐在哪兒,整個人卻有股子如松如竹的氣韻,看了他兩眼,懷清忽然想起慕容曦說過慶福堂的少東家餘隽,有個綽號叫小潘安,當時自己還覺奇怪,今兒這一看,若是眼前男子,倒真配得上這個綽號。
懷清眨了眨眼,心說,如果眼前的帥哥是慶福堂的少東家餘隽,那麽自己在鄧州府遇見的那人是誰?懷清不覺得那人是騙子,若不是騙子,恐怕跟眼前這位貨真價實的少東家,頗有淵源,或許自己可以側面掃聽一下,再做道理。
想到此,也就不走了,好整以暇的瞧着他看病,雖是少東家,并不一味高冷,而是頗為平易近人,老婦剛到跟前,他就起身主動扶着老婦人坐下,一邊兒號脈,一邊兒問老婦人病症。
老婦人耳背,都是旁邊的兒媳婦兒答的,號完脈又道:“我得瞧瞧您老的腳。”說着在老婦人前面放了個軟凳,把老人的腿輕輕擡起放在上面,兒媳婦兒忙過來幫着腿了鞋襪。
懷清剛聽年輕媳婦兒說她婆婆的病症,就大約猜出是風濕,中醫叫痹症,說白了,就是風邪裹着濕邪侵入血脈,以至血脈不通,時日久了,痛不可忍,骨頭也會變形,老婦的腳正是如此。
懷清倒不是稀奇這個,她是沒想到餘隽能絲毫不嫌棄的伸手去摸老人的腳,即便這是一個醫生的本份,但這裏是古代,是階級分明的男權社會,餘隽不僅可是慶福堂的少東家,還是皇後娘娘的親侄子,這可比現代那些富二代官二代牛多了。
說白了,只要他想,夜夜笙歌佳人相伴,怎麽風花雪月都行,可這樣的人卻彎腰按着鄉野老婦的病腳,異常親切的問:“這裏疼不疼?這裏呢……”
懷 清盯着游弋在老婦腳上的那只手,不禁發起呆來,他的手相當好看,指骨修長幹淨漂亮,跟老婦人變形的腳更形成了鮮明對比,可是這樣的畫面卻令懷清感動莫名, 以至于太入神,都沒聽見甘草叫她,直到甘草推了她一把道:“姑娘該您了。”懷清才回過神來,那婆媳已經拿了藥方出去了,而那雙手的主人正疑惑的看着她。
懷清忍不住臉一紅,餘隽不着痕跡的打量她一遭,剛她一進來自己就看見了,畢竟這麽兩個主仆來看病,頗有些古怪,而且審視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