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六十三回辭太師致仕華亭縣
九公主點點頭,扶着木架站起身來,忽然腿腳一軟,只覺得心髒在胸腔裏砰砰直跳,臉色霎時就白了,傅博彥眼疾手快地扶住她,問了一句:“怎麽了?”
九公主定了定神,慢慢吐出一口氣:“不知道為什麽,忽然覺得心慌。”
傅博彥又問:“還能站得住嗎?”
九公主緩了一會,慢慢站起來:“還好。”
然而那種心慌意亂的感覺卻愈發濃烈,就連呼吸都急促起來。她站了一會,又伸手扶住身邊的木架,一手摁在心口,惶然道:“太子哥哥,我……我有種很不好的感覺。”
太子皺起了眉,将她的侍女喚進來扶着她:“回曲臺殿,請太醫院院正來。”
九公主卻搖搖頭:“不,哥哥,我身體沒事,我只是……”那種感覺無論如何都不能用語言表達,好像是預感到了一件很不好的事情一樣,就連手腳都冰涼起來,她低頭喘息了一會,忽然道:“我要去見我母妃。”
太子道:“我陪你一道過去。”
九公主推開他:“不用了,我自己過去就好,你和博彥進內宮還要請旨,太麻煩了。”
太子知道她最近不願意惹麻煩,當下便沒再強求,只道:“你小心些,我就在東宮,随時派人傳話。”
九公主到貴妃宮裏的時候,杭貴妃正在三清閣裏祈禱什麽,她走進去,壓低聲音喚了一句:“母妃。”
杭貴妃睜開眼睛,有些驚訝:“你怎麽來了?”
九公主道:“我心慌。”
杭貴妃輕輕嘆了口氣:“你舅父不會有事的,他是大央最優秀的主将,帝國的武力長城。”
九公主眉心狠狠一跳,失聲道:“舅父?舅父怎麽了?”
杭貴妃道:“你舅父就要率軍與鐵勒大舉開戰,難道你不知道?”
九公主想起鄭之平離開長安前的話,指甲緊緊抵住掌心:“母妃,我很害怕。”
杭貴妃的目光定在殿中懸挂的三清像上,喃喃道:“三清保佑……”
九公主又問:“為什麽沒有在朝中聽到對鐵勒大舉用兵的消息?”
杭貴妃慘然一笑:“這本來就是先斬後奏,陛下不會同意對鐵勒發兵的。”
九公主失聲道:“為什麽!”
杭貴妃又閉上眼睛,聲音低弱蚊蠅:“阿九,他已經六十了,你指望一個六十歲的老人對帝國有多大的雄心壯志呢?他已經沒有那麽多的精力,來支持發動一場大規模戰役了。何況你舅父他……的确有些功高震主,大央九邊四總督,全都與他有或多或少的關系。”
九公主深深吸了口氣,不說話了,然而心裏卻生出了一種大不敬的想法:她的父皇現在……其實可以傳位于儲君,自己安享晚年了。
邊疆依然沒有傳來消息,杭貴妃每日都在三清閣裏齋戒祈禱,九公主無心其他,便也跟着齋戒祈禱,她曾經派人向薊州送信,但一直沒有回音。
日升月落,陰晴交接,安寧祥和的後宮裏正發生着一點一點的改變,遲寶林的一月之期結束,出宮便晉成了才人,雖然只是升了一階,卻足以透露出皇帝的心意,杭氏失寵,遲氏獲寵已成定局,烈火烹油的貴婦寝宮驀然寂靜下來。
宮裏從來不缺捧高踩低,落井下的人。
然而杭貴妃對這一切變故都漠不關心,她一心一意地等邊疆的消息,每日都滿懷希望,然後慢慢失望。
七月的時候,邊疆終于傳來了訊息,來自薊州的戰報比來自鐵勒的國書還晚了兩日,皇帝見到鐵勒使臣的時候,才知道邊疆已經發生了巨變,杭遠山親自領兵上陣,聯合薊、遼、宣、大四地之兵,将前來擾邊的鐵勒軍一路打到了斡難河,幾乎全殲了鐵勒的主力部隊,這個與大央為敵幾十年的草原之國終于敵不過天朝的鐵蹄,向中原皇帝低下頭顱,遞交國書,願歲歲納貢,派去質子,與大央結為兄弟之國。
皇帝比喜悅早感到的情緒是頭疼,雖然杭遠山先斬後奏,而且還越級號令四地之兵,但這些小過在如此大功面前壓根不值一提,說功過相抵都牽強的很。而他實在不願意再給杭遠山什麽封賞——現在大央軍隊都他娘的快全姓杭了!再封賞,就該把他坐下皇位賞出去了!
曹德彰給他出馊主意:“陛下為他升爵吧,封一等公爵,另授正一品太傅之銜。”
皇帝臉色黑:“我大央上一個封一等公、授太傅之銜的,是孝穆昭宸皇後攝政時的梁國公方綏。”
曹德彰意味深長地笑了笑:“陛下忘記方綏的下場了嗎?”
孝穆皇後為太後時,封方綏為梁國公,封一品太師,奪去了他手上的實權,暨帝剛剛冊立了方綏的女兒做皇後,新婚不過兩日,方綏中風卧病,禦史臺查出他貪贓枉法的證據,暨帝當即便手段雷霆地廢除了他的一切爵位和封號。
皇帝的表情立刻陰轉晴,看曹德彰一百個順眼,飽含深情道:“曹卿,朕若沒有你,該當如何啊。”
曹德彰深深拜了下去,誠惶誠恐道:“陛下折煞微臣了,為陛下分憂,是微臣的福氣!”
吳衛守在門邊,在心裏大大地“呸”了一口。
皇帝在次日下了聖旨,晉封衛疆候、正二品太子太師杭遠山為正一品太師,授一品衛國公之爵,并将他調回長安,而薊州總兵的缺則讓現任薊州副總兵鄭之平頂了上去。
杭遠山對這明升暗降的把戲早就有了心理準備,反正皇帝忌憚他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他沒急着回長安,而是先把鐵勒和薊州的事情全部處理妥當,等鐵勒終于決定了質子人選,才撥了一千軍裝樣子,帶着戰利品和鐵勒質子,還有一幫在斡難河戰役中立功,受到皇帝封賞的将軍們慢悠悠地上了路。
彼時邊疆大捷的消息早就在長安炸開了鍋,班師回朝那日,整個長安都沸騰了起來,長安居民自發組織迎接,萬人空巷,把禦道堵得水洩不通。皇帝出皇城迎接凱旋的将軍,舉行封賞大典,看到這個場景,氣的差點沒厥過去。
曹德彰在一邊勸他:“陛下息怒,息怒,這筆賬來日再算也不遲。”
杭遠山令大部隊候在城門外,只帶了三百人進城,率衆将在外皇城門下接受封賞,當一品太師的官服绶印遞過來的時候,他忽然朗聲道:“臣杭遠山懇請陛下準臣致仕。”
皇帝愣了。
杭遠山又道:“陛下明鑒,臣年老體衰,雖感陛下盛情,然終究有心無力,請陛下準臣致仕還鄉,以老骨得葬故土也。”
皇帝看了曹德彰一眼,曹德彰也挺吃驚的,鬥了半輩子的老對頭忽然開竅要回老家,還弄不清是發自內心地要回老家還是裝裝樣子跟皇帝客氣一下,要是前者當然皆大歡喜,要是後者……
他眯了眯眼睛,對皇帝道:“陛下,衛國公藝高人強,若能繼任掌軍,必能保我大央長久太平,還請陛下駁回其請。”
皇帝其實也想知道杭遠山打的究竟是個什麽主意,于是假模假樣道:“杭卿,何故棄朕于不顧?”
杭遠山态度堅決道:“請陛下體諒臣半葬之軀,準臣告老。然日後陛下若诏,臣必效勞馬前,萬死不辭。”
皇帝還想跟他客氣兩句,做出個痛失将的明君之狀,但是又害怕客氣過了,真把老頭留了下來,猶豫了一下覺得還是算了,當下便點了頭,保留了衛國公之爵,準他離京返回故土。
鐵勒投降的正式版國書被鐵勒質子與太宰帶了來,皇帝看到那封國書時,才恍然驚覺他居然成了大央辟土之君,當時就龍心大悅,連帶着看杭遠山都順眼了不少,大手一揮賞了他一堆財物,還假惺惺地掉了兩滴淚:“卿此去,猶如國失長城。”
杭遠山誠惶誠恐地跪了一下,連場面話都懶得說。
皇帝晚間在宮中舉辦了盛大的晚宴,一來為将軍們慶功,二來歡迎鐵勒質子正式入住長安。這倒黴主意不知道是誰出的,一整晚鐵勒的使臣都板着個死人臉,那個倒黴催的鐵勒質子是一杯一杯地灌,借酒澆鐵勒的愁,也順便澆澆自己背家離國的愁。
因為杭遠山的關系,杭貴妃和九公主也都得以出席賜宴,九公主将宴上的人挨個看了一遍,看到狂飲不止的鐵勒質子時,悄悄問了太子一句:“那鐵勒質子,是個什麽來頭?”
太子往那邊看了一眼:“國書上說是大阏氏的所出的兒子,草原繼承人,名叫那日松。”
九公主有點吃驚:“鐵勒怎麽可能願意将自己的繼承人送來大央做質子?”
太子笑了一下:“所以我說是國書上說的,他們鐵勒向來尊崇強者,只有武力才是決定繼承人的唯一要素,從來沒有什麽繼承人一說,看這個那日松,恐怕是鐵勒可汗裏最不被重視的兒子,正好送來當質子。”
九公主明白過來,冷笑了一聲:“這麽愚弄天朝,看來還是打得不夠狠。”
太子把她面前的酒樽拿走,換侍女來換成了果酒,道:“人之常情,如果是大央戰敗,要送質子于他國,也只會送一個不受重視的兒子。”
九公主沒再說話,又仔細打量了那人兩眼,他極瘦,舉動間連手背上的手骨都清晰可見,膚色沒有草原上風吹日曬的暗紅,反而呈現出蒼白的顏色,估計身體不怎麽好,難怪在崇尚力量的草原上不受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