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水燈會
謝玄英和榮安公主打了個照面, 又等了一刻鐘,被皇帝叫進去。
皇帝正在用早膳, 頭也不擡地?問:“榮安沒哭吧?”
謝玄英一語不發?地?撩起袍角, 輕輕跪下?。
身如青松,衣如紅楓,照得整個宮殿都明亮了起來。
“唉, 跪什麽??”皇帝無?奈地?放下?調羹, “起來起來,半年前就跪過了, 今天?沒讓你跪。”
他不容置喙道:“坐下?, 吃過沒有?給他上?茶, 沒眼力見的東西, 這?麽?冷的天?, 別凍壞了。”
謝玄英起身行禮,規矩地?坐在杌子上?,接過宦官遞來的茶盞:“用過了。”
“趕着上?朝, 肯定沒吃好。”皇帝也是人, 平時和一般的長輩并無?區別,“陪朕一道用些。”
宦官們麻利地?備好新?的碗筷, 一個和氣的太監手持公筷,替他布菜。
謝玄英陪皇帝吃飯的次數太多,已經熟得不能?再熟, 知道該怎麽?吃、吃多少,才?顯得不生疏也不逾越。
反正,看上?去用得很認真, 很好看。
皇帝心神?舒暢,又吃了幾口。
大?伴湊趣:“每次謝郎陪膳, 陛下?總會多用些。”
這?是從小陪伴皇帝的太監,情分非同一般。皇帝呵呵笑,點點他:“次次都打趣三郎。”
換做其?他人,必要誠惶誠恐說什麽?“不敢”。但謝玄英這?麽?做,就太生疏了。皇帝并不希望他太客氣。
因而只是點頭:“大?伴最愛拿我玩笑。”
Advertisement
“冤死老奴了,誰讓三郎不止能?開胃,更能?開懷呢。”大?伴振振有詞,“陛下?,這?可?不是老奴的錯。”
“欸,差不多得了。”皇帝說,“三郎要臉紅了。”
謝玄英:“……”
他默默放下?筷子。
宮女換上?新?茶,漱口擦嘴。
做完,皇帝才?準備去前面的光明殿處理正事。而他召謝玄英來,也不止是為了處理小兒女的感情問題。
入光明殿,賜座。
皇帝說:“三郎,将你在鹽城之事,仔細說與我聽。朕想知道,如今我大?夏的衛所,究竟成了什麽?樣子。”
謝玄英頓了頓,收斂容色:“是。”
十月十五是人節,也就是古代版的老人節,要進行一系列尊老愛幼的活動,什麽?準備壽桃,給尊長拜壽,等等。
這?個節過不過,看各家的情況,晏家因為晏鴻之算是老人,應景為他和洪夫人準備了壽桃作為點心,但也僅此而已了。
因為,今天?還是另一個節日。
下?元節,水官解厄之日。
設齋建醮,做法事,請人誦經,焚表疏,祭祀祖先,吃豆沙包子。
最重要的是——夜裏要去放河燈,祈求平安。
說人話:出門的日子。
但很不巧,洪夫人來了月事,行走不便。大?奶奶說留下?來侍奉婆母,被她駁了回來:“難得的好日子,做什麽?不去?”
她安排:“孩子放我這?裏,讓老大?帶你和隐娘一道去,多放幾盞,為大?郎消災解厄,祈求他和隐娘平平安安長大?。”
事關孩子,大?奶奶心動得很,不再推辭。
而程丹若更沒有開口。今日她已為洪夫人施過針,知道并無?大?礙,主要是古代沒有衛生巾,走路容易各種?漏,才?不好出門的,沒必要故作殷勤留下?。
何況,她很期待。
出門很早,分了兩輛車,晏大?爺和大?奶奶及他們的女兒隐娘一輛,晏鴻之與程丹若一輛。
程丹若已經在晏家住了一段時間?,見過隐娘幾次。她是晏鴻之的第一個孫輩,只是大?奶奶生她的時候歲數小,母體能?給予的營養有限,孩子生下?來只有三斤多,體弱多病,常在院子休養,不大?出來。
難得今天?打扮了,嬌柔如春柳,十分招人疼惜。
“程姑姑。”晏隐娘行禮,聲?音有些弱,“您怎麽?穿了男裝呀?”
“我随義父一道,穿男裝便利些。”程丹若笑着回答。
晏隐娘應了聲?,沒說什麽?,乖巧地?待在母親身邊。
大?奶奶心疼女兒,知道她沒什麽?機會出門,故不忍拘在家中,卻又怕天?冷,叫女兒感染風寒,不斷着人問:“鬥篷帶上?沒有?手爐呢?”
忙得團團轉。
晏大?爺是個二十五六歲的青年,尋常也不大?見,此時卻抱起女兒,安撫妻子:“都備下?了,走吧,別叫爹等。”
大?奶奶這?才?作罷。
水燈會設在清虛觀附近,無?論士庶,都能?進觀供奉花果香燭,祈福祝禱。
從觀裏出來,後頭就是京城的河流,附近全是河燈攤子,人們可?挑選喜歡的款式,在河邊放入水中,讓水神?化解所有災厄。
下?了馬車,人來人往,彩燈輝煌。
程丹若竟有些不習慣這?麽?明亮的夜晚,一時怔住,莫名想笑。
晏鴻之扭頭,看見兒子一家三口親熱地?說話,霎時失笑。
他這?輩子仕途中道而阻,講學尚可?,唯治家最有心得:婚姻當以情為系,無?論是自己,還是長子,都情投意合,和和美美。
“隐娘難得出來一回,有丹娘在我身邊就好,你們自去,不必睬我們。”他大?手一揮,幹脆打發?了他們三個。
晏大?爺原本不放心,但晏鴻之已經大?步進去,小女兒正好奇地?東張西望,心中憐愛頓生,幹脆把孩子抱起來:“既然父親有三妹照顧,咱們就慢慢來。”
大?奶奶面上?浮現笑容,口中猶謙遜:“這?合适嗎?”
“父親說合适,就合适。”晏大?爺清清嗓子,垂落袖子,拉住妻子的手,“此地?人多,你跟進些。”
大?奶奶面若飛霞,笑盈盈地?投來眼波。
一家人慢慢往裏走,恩愛無?限。
前頭,晏鴻之與程丹若已經跨進清虛觀的門。
裏頭可?熱鬧極了,像大?年三十晚上?在寺廟搶頭香的場景,人山人海。
晏鴻之年紀大?,受不了争搶,示意程丹若去供花燭。
墨點早就買來一籃花果,都是道觀出品,她只要負責提到神?像面前,上?供磕頭即可?。
這?裏人擠人,多是平民百姓,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講究些的人家,女子戴着帷帽遮蔽,貧寒人家,抛頭露面也不忌諱什麽?。
不過,走完流程,士庶的待遇就有明顯的區分。
晏鴻之能?帶程丹若往後走,進觀裏喝茶,普通人家只能?離開,渴了在路邊的茶棚休息,餓了在街頭買兩個豆沙包子。
跨過二門,空氣頓時清淨。
小道童引着他們走入東廂,那?裏已經準備好熱茶點心,供達官貴人們歇腳。
“子真,許久不見。”一個幹瘦的老頭笑笑,“今日好興致。”
晏鴻之道:“可?是巧了,丹娘,快來拜見大?宗伯。”
程丹若擡眼,沒想到這?麽?快就見到半月前八卦的主角之一,面上?卻不動聲?色,上?前行禮:“拜見大?宗伯。”
“喲,女弟子?”王尚書精神?抖擻,也不忘招呼,“三娘,別泡茶了,來見子真先生。”
立在王尚書背後的小娘子出來,大?大?方方地?蹲身萬福:“見過子真先生。”她一面行禮,一面觑了眼程丹若,朝她眨眨眼。
程丹若沒想到還有人和自己一樣,不混內宅,跑到外頭來的,不由對她升起幾分好感,也朝她微微一笑。
“義女。”晏鴻之坐下?,随口解釋了句,“這?就是你家三娘?果然不錯,前些日子的詞我也聽見了,好文采。”
王三娘道:“閨閣之作,不敢當子真先生誇獎。”
王尚書卻頗為得意:“我這?些孫女裏,獨三娘最得我意。”他打量程丹若,“既然是你的女兒,可?會作詩?不如以今日水官會為題,賦詞一首如何?”
程丹若:“……”
“丹娘才?開蒙兩月,和你孫女比,你好意思?”晏鴻之怼回去。
王尚書露出矜持的笑容:“那?讓謝郎來也可?以。”
王三娘深吸口氣,忍!
晏鴻之懶得搭理他,反而道:“我們倆糟老頭子敘敘舊,你們出去逛逛,別離觀就行。”
程丹若現今的行事方針,就是晏鴻之不說,她能?多聽就多聽,他開口,立即識情識趣,絕不讨價還價:“是。”
兩個女孩一道退下?。
屋裏傳來說話聲?:“李方平又病了?”
涼風吹過屋檐下?挂着的燈籠。
王三娘主動道:“我們去後面放河燈吧。”
程丹若點了點頭:“好。”
“你叫丹娘?以前沒見過你。”雖然被譽為京城第一才?女,王三娘卻并不清高冷淡,快言快語,十分爽利。
程丹若道:“是,才?認的義父。”
“噢。”王三娘若有所思地?瞧瞧她,沒有追問,“那?你沒放過河燈吧。清虛觀的蓮花燈做得最是巧妙,據說道長們念過經文,水神?更容易聽見。”
程丹若的社交本事較為一般,通常靠糊弄學接梗:“對,沒放過。”
王三娘沒在意,娓娓道來:“昔年太祖定都北平,改號北京,有一游方道士路過此地?,見水波婉轉,金光熠熠,道是天?下?太平之象,遂在此地?建觀,供奉三清神?像……”
程丹若聽得入神?,不知不覺就繞到了後院。
太太小姐們都在此地?,成婚的喝茶聊天?,未婚的抓住機會透氣,全聚集在道觀後面的水灣處。
路口處,早就仆婦家丁看守,圈出一片清淨地?,供貴女們玩耍。
明月高懸,不寬的小河上?飄滿了美麗的荷花燈。
燈僅手掌大?小,花瓣分明,栩栩如生,燭光染上?淡紅的色彩,順流而下?,水波微起波瀾。亭子上?,穿金戴銀的華服女孩們歡笑着,頭上?釵環叮咚,富貴安閑。
這?是不同于工業時代的美,詩意,婉轉,隽永。
程丹若很愛現代便利的設備,但總有一些時刻,不得不為古代的美而傾倒。
“絮娘,你來了。”相熟的姊妹笑着招呼,冷不丁見到她身邊站了個身着道袍的人,又吓一跳,“你作死呀!”
王三娘樂不可?支:“瞧你吓的,仔細瞧瞧。”
“別捉弄她。”又一娉婷少女走下?亭子,微微笑,“這?是誰家姑娘,過去好似未曾見過。”
王三娘道:“許意娘,這?話好沒意思,你難道見過京城所有人家的女兒?”
原來這?就是許家女。
程丹若好奇地?投去一瞥。
容貌美麗,身材合度,外表沒有短板,難得端莊靜雅,儀态從容,氣質上?把群芳壓得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