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一心之人
明轼見事已成,便道:“沈大夫說你這傷雖已大好,可還要仔細着。如今後宅之事暫且安穩,你便收心養傷,待痊愈之後,方好領兵與叛軍決戰。”
裴元修點頭。
兩年前北疆的藩王謀反,裴元修受明瑜舉薦奉命平亂。
而明轼為明瑜長子。
明瑜早已發覺裴元修之才能完全可獨當一面,此次便将自家長子送于裴元修為軍師。
北疆藩王叛亂裴元修是早就知曉。上一世他便因平叛建功,而後接替了北疆藩王的位子,受封了靖北王。
而此次受傷則是他疏忽大意造成。
上一世他也曾于此時受了重傷。主帥重傷,敵軍必定反撲。前一世裴元修咬着牙硬扛着方将來犯之敵擊退,卻也好似丢了大半條命。
這一世,便是在何時、何地,受何人所傷都一般無二,然,重來一世他卻将此事忘了個幹淨。
重傷醒來方回憶起來。
忙命人請了明轼商議,如何給叛軍下套。有了上一世的記憶,再加上多了明轼相助,這一仗打得自然漂亮。
然而他心中因惦記着一事,卻無多少歡喜。
上一世在京中那所謂的祖母便借着他陣前重傷以沖喜為名,在自己一無所知之時替他迎娶了那所謂的陳家表妹。
也正因如此,于後來,他才會一錯再錯,先迎了撫山郡王的次女為側妃。扔在京中裴府裏與那三個陳氏女相鬥。
又納了奶娘的女兒為妾氏,于北疆藩王府照顧自己起居。
前世裏,九兒最後落得那般結果,全是因自己所累。
Advertisement
若不是出了那事,他還認為男人三妻四妾皆為平常,失了九兒方幡然醒悟。
妻者,齊也。若夫妻相和,妻心念着夫君,則心心念念的皆為二人打算。
然,後宅若非一人,則夫妻往往失了真情意,不論妻妾往往只會為自己謀劃罷了。更有甚者還會因一己之私算計了夫君也未可知。
什麽齊人之福,如今想來真真可笑。
便是帝王,三宮六院嫔妃如雲,求的卻不是妻妾相和,只是為了前朝與後宮相制衡罷了。
猶記得前一世,九兒曾寫過“一生一代一雙人”的句子。然而,他卻于得娶九兒之前便失了先機。
如今能得機緣從頭來過,定當做個許她“白首不相離”的一心人。
京中那出“公雞拜堂”的荒唐事得以解決還真要多謝幾位舅兄。
當初會努力與李隆佑、李隆佐交好也只是為了九兒。不能還如前世一般,讓他們覺得九兒嫁了自己是委屈的。雖然也心中明了自己配不上玲珑剔透的九兒。
這一世努力要得到他們的認可。
誰成想,此一事還幸虧了幾位舅兄。
受傷醒來想起此事,裴元修便說與了明轼知道。當然不會說自己乃是死過一次之人,只道:京中傳來消息,家人要為自己娶妻沖喜。
之所以說與明轼聽,一則,他是自己于這一世裏第一個交心的朋友。再則,他有求于太子,雖說有交情卻也不如明轼與他之間表兄弟的感情親厚。
明轼再有謀算也不如裴元修這個活了兩世之人。三兩句之下便被裴元修算計了進去。他傻乎乎寬慰裴元修道:“此一事韌之修書于太子求助最好。一則,你與太子有舊,且如今看來你必是皇上為太子日後培養的得力之人,你有難處太子自是要管的。再則,如今你我于前線平亂,于公于私太子也要安你之心,讓你全力平叛,不能令後宅之事亂你心神。”
若說這明轼真不愧是李隆佑的表兄弟,将他的心思猜得透徹。
李隆佑之所以出面,也真是如此思量。
心中一塊大石放下,裴元修也有了玩笑的心情。
“明轼兄可是急着凱旋回家,莫不是想念嫂夫人與小侄兒了?”
“知我者,韌之也!”明轼笑得毫不避諱,“出征之時內人剛剛有喜,前兒個收到家信,小娃兒已會叫爹爹了。想你我這樣刀上染血之人也不要求百年之後登什麽極樂淨土了,只求有生之年家合美滿罷了。”
“明轼兄此言差矣,越是你我這般人方越易成佛!”裴元修笑談。
“何解?”
“佛語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裴元修面上笑容不減,眼中卻一片寞落。
此話曾是九兒所講,裴元修還清楚記得當時她面上那嬌俏可人的模樣,侃侃而談道:“僧侶一生吃齋念佛以求早升極樂,卻不如屠夫成佛的容易。”
他當時也如明轼般好奇問道:“何解?”
卻見九兒眨眼,俏皮的吐舌道:“王爺可知佛谒: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那個明麗的九兒,骨子裏都透着皇家的驕傲,卻放下公主的身段甘心做自己溫暖的小妻子。
收斂心神,裴元修伸手拿過案前軍情邸報,這場仗定要早些打完。凱旋回京應該就可見到自己心心念念的人兒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