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就在劉轼走後的當天下午,李善列将軍派人送來了最新的海上情報。
是倭寇。
據回來的漁民和兵士們的回複,一大早,他們就裝作視察冬季魚情靠近那些未知的船只。才靠近就被當作奸細圍了起來,可見倭寇防範之密。一時間風聲鶴唳,扮作平民的士兵已經快把手伸向掩藏在層層漁網之下的利劍。好在人選得好,兩個倭寇上船後盤問,發現真的是一家人出海,便沒有繼續麻煩,還向這些漁民解釋,他們也毫無惡意,別往心裏去,還送給這些漁民一些剛捕的海鮮,滿滿兩大籮筐。
晏良點了點頭,沉吟片刻,問了句:“送的海鮮呢?”
站在營帳中回複的士兵一愣,“回、回晏公子,在帳外……”
劉顯不知所以,眼神詢問晏良,晏良目光不變,“擡進來”。
“是。”
兩個兵士一人一邊拎着一大筐海鮮進了大帳。外面冰天雪地,此刻都凍住了。
晏良起身走近,仔細看了看筐裏,轉頭随意問了身邊一位兵士:“你認得這些魚嗎?”
“啊”,突然被問的兵士一愣,“認、認得”,被曬得有些黑的臉上揚起憨憨的笑,“屬下家裏上數三代都打漁!這些”,掀開草編筐蓋,“朔州沿海是不常見,不過,東瀛那塊,就是倭寇老巢,氣候與咱們這還是有些不同的,像這種黑脊鲳魚,他們那比咱們這多!不過多也沒用,咱們不喜歡吃,也就他們喜歡”。
劉顯走了下來,“你的意思是說,這些魚也就他們那捕得多?”
“回侯爺,是的。”
“景貞。”
晏良朝劉顯笑了笑,心照不宣,“我跟你想的一樣”。
“都下去吧,這個也擡下去。”
“是。”
等到營帳裏只剩了他們兩個人,劉顯才心事重重地向晏良說道:“景貞,你覺得他們在等什麽?或者,到底在探查什麽?”
這個季節本就不是捕魚的好時節,他們居然送出兩大筐,那只有一個原因:他們在上船之前就做好了準備。
準備長時間地待在船上。
晏良走到自己重新繪制的換防圖前,右手食指沿着海岸線寸寸劃過,“我也不清楚……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在計劃一場突襲,這場突襲可能就是沖着這次換防來的”。
劉顯皺眉,“你覺得會是什麽時候?”
“圖紙才繪出來,預定的換防時間是明天,這個改不了,文書已經發下。而且也是越快越好,如果順利,十日之內就能得個大概。怕就怕這十日裏萬一突襲……”
但是兵不歸隊,将不就位,倭寇一來,必然自亂陣腳。
“我現在就吩咐下去,已經收到文書的現在就開始換防,不得有片刻延誤。”
晏良想不出更好的方法,神色凝重:“先這樣吧。”
“可以再向附近的兩個州借調一些守衛,不過不在我的職權範圍裏,得上書說明。”這也需要時間,而且可能更長。
晏良看着圖紙上蜿蜒的海岸線,有着人數标識的各地屯營,突然問劉顯,“一定得今天換防嗎?”
問完也覺得自己問了一個沒什麽意義的問題。如果因為察覺倭寇要突襲就遲遲拖着不換防,那也不是長久之計。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圖紙被放到一邊,晏良走到桌案前揀了一小塊栗子糕,“有點餓了……”
原本有些緊張的氣氛被打散些許,“少吃點,還有一會才用晚膳”,劉顯走過去給人倒了一杯茶,“換防的時候一半一半,留一半人盯梢”。
晏良點點頭,“這樣也好,其他的州的援助也要拿點過來,誰知道他們這次會有多少人……”
劉顯想到了兩年前的那次,眉頭緊皺,出口慎重:“不會太多,兩年前那次已經是極限了,還被我們傷了元氣……”
“嗯。我們也要多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