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重生
這小女兒出世的晚,可雖然是莊戶人家的姑娘,但是家裏有幾個閑錢,又是一向嬌慣大的,從沒吃過苦頭。是以平日裏很有些任性嬌氣,卻不知道近來是怎麽了,不僅性子靜了不少,就連嬌蠻的脾氣都和磨平了似的。
這讀書真有這麽好?她雖嫁了個秀才相公,卻也沒覺得讀書能如何,大朗沒認真跟着他爹讀多少書,如今在城裏不是一樣過的好?哪兒能只有讀書這一條出路呢。
雖然是疑惑,可是王氏左右也沒想多一會兒,畢竟這事兒也不是什麽壞事兒,女孩兒的性子自當是要收一收才好的。不然這性子跳脫,年紀小可以說是純真活潑,年紀再大點,那就要被說成不夠莊重舉止輕浮了。
錦繡今年也快十五了,雖然當朝倡議晚婚,可到了十八歲誰還不是要許個人家的,她家閨女生的好看,又能段文識字,就更不說女工了,那是樣樣都拿得出手的,自然要好好找個好人家。
王氏想到錦繡,很有些得意。別的她不敢說,可她生養的這三個兒女,哪一個不是讓人交口稱贊的?
她吩咐喜丫頭往竈膛裏再填一根大柴,,斜眼又看到院子裏縮在籬笆栅欄窩裏的十幾只雞,再看見這青磚黑瓦的新房和房梁上挂着的幹辣椒和苞米,心裏說不出的舒坦。
安家一共三個孩子,老大安謹言今年二十九,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帶着妻兒在城中經營一家有些規模的酒樓,日子過的安逸,卻也不忘了家裏的父母妹妹,每月的銀錢與每個季度的衣裳,那都是有專人送回來的。
村裏人無不對安家大朗交口稱贊,大朗年紀輕輕自己外出打拼,有膽識又有眼光,像他這個年紀就能掙出一份家業的可不少,雖是成了家,那也是顧着家裏的,不然怎麽會買了小丫頭送回來服侍呢?
可不是這個理?王氏只要從村口的柳樹邊轉上一圈,必然得到的都是這樣的褒美之詞,回家都是輕飄飄的。
老二安謹行今年二十有二,今年秋試上京趕考,估摸着過年前能回家。老大對讀書這事兒就不上心,最後也就是算個能讀會寫,老二安謹行卻是個書蟲,和安秀才一個脾性,成天埋進書堆裏的。
安家村安秀才一家就出了兩個有聲望的讀書人,這次安謹行上京更是有不少人對他抱着期望。臨行前族長特地讓他給祠堂裏的祖宗上過香,就指着他這一趟去了光宗耀祖而歸。
而至于這安家的小女,樣貌出衆性子又外向,安秀才疼愛女兒又一直随着她不願意拘着的。有這樣的家底,兩個兄長又都是靠的牢的,多少家人都等着呢,就等安家小女的年紀到了,那提親的人家必定是要踏破門檻的。
王氏輪番将這三個兒女想了一遍,心下滿意,又想起城裏沒兩日就要回來的乖孫孫和乖孫女,笑的眼睛都眯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