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張清竹家!
張清竹氣呼呼的在路上走,走着走着覺得自己氣的莫名其妙。想了想歸結于自己看梁痞子不順眼,然後就不再糾結這個事,而是一心的往家趕。心裏猜測着他娘會怎麽收拾他,想着只要別是不給飯吃就成。
說起張清竹家在名山村也是出了名的人家。他家有名的原因有二,一是家裏有兄弟八個,二是兄弟八個只有兩個成了親的,出了名的窮。
對于古代這種生産力水平低下的時代,人多力量大是真話。家裏勞動力多的,過的自然要比勞動力少的寬裕些。而且,古代講究多子多福,又因為沒什麽避孕措施,完全是生到不能生的年齡為止。但是,對于衛生條件同樣低下的古代,能生可不代表就能養得活,因病因災夭折的可不少。
張清竹的娘王氏就很能生,一連生了八個兒子,典型的三年抱倆的現實範例。關鍵人家不止能生,還能養活。一共生了八個孩子,八個全都養活大了。
家裏有八個兒子,東源國又是施行均田制,他們這裏土地兼并也不嚴重,按理說張家應該過的還行。只是,張家的貧困根源不在于孩子多,而在于張老爹的病。
張老爹得的是慢性病,得靠藥養着,每年都得花一筆不少的錢保命。對于自己造成家裏的困境,張老爹心裏很內疚。但是幾個兒子都孝順,一個個的勸着他讓他放寬心,他要是敢尋短見,他們兄弟幾個一輩子都活的虧心。所以張老爹就只能這麽靠藥續着命,張家也依舊那麽窮。
張清竹背着包袱從村子外圍轉到了自己家的,來到他家院子門口時,伸頭伸腦偷偷摸摸的往院子裏瞧。只看到自己二哥張清木和五哥張清水在編筐子,沒看到別的身影,心裏猜測着其他人在屋裏窩着的可能性。
模樣俊朗的張清水擡頭瞅見了張清竹的腦袋,笑着說道:“小竹,是你吧?偷偷摸摸的,幹嘛呢?”
張清竹見他五哥這個反應就知道家裏肯定沒別人了,便笑嘻嘻的露出身子來:“二哥,五哥,我回來啦。想我不?”
左臉上有道劃過眼角的疤,有着一張國字臉的張清木笑着說:“嗯,想了,回來就好。”
張清水則故意笑話他說:“呦,還知道回來呢。我可聽四哥說了,你在那個梁漢家過的挺滋潤的,有吃有喝還不用幹活。”
張清竹嘿嘿笑了笑,湊到他們身邊問他們:“咱娘去哪裏了?就你們倆在家嗎?”
張清水詳細的跟他說了一下家裏人的去向:“咱娘陪着咱爹去串門去了。大嫂娘病了,大哥陪着他回娘家了,秀兒也跟着一起去了。三哥、四哥去砍柴了,小六、小七倆人不知道有什麽小秘密,都出去了。至于三嫂,出去串門子去了。”
張清木笑着跟他說:“趕緊把東西放屋裏去吧,跟我們一塊兒編筐,看你那麽勤快,娘回來還能少說你兩句。”
“就會騙着我幫忙。我先把東西放好。”張清竹笑呵呵的提着東西進了西屋。
他們家住房有四間,其它三間,他爹娘跟他兩個成了親的哥哥各住一間,他們五個還沒成親的兄弟則睡在這個西屋裏。
一進屋就能看到一張大炕,上面堆着疊好的被垛,是他們幾個的被褥。兄弟五個晚上并排睡一塊兒,因為人多,晚上得說好一會兒的話才能靜下來,特熱鬧。他們這麽些年一直這麽過的。
張清竹把東西放好,先去看了下自己的被褥,見像是被曬過了,心想應該是知道自己今天要回來提前把被褥曬好了。張清竹樂呵呵的出去了。
張清竹拿了個小凳子坐在二哥旁邊,拿起削好的竹篾,開始動手編筐。這是他們趁着農閑的時候編些筐子拿出去賣,雖然不怎麽值錢,但能掙一文是一文。
張清竹問張清水:“五哥,大嫂回娘家了,那中午做飯誰幫咱娘做?”
張清水笑呵呵的說:“不知道,反正不會是三嫂。”
張清竹瞪了他一眼,沒好氣的說:“提她做什麽。”
張家兄弟八個關系親厚,家裏也算父慈子孝。但每個家裏都可能有那麽一兩個不和諧因素的存在,而讓他們家不安生的就是他三嫂薛春蓮。
薛春蓮當初嫁給張清林的時候已經年方二十了。那麽大還沒嫁,可見還是有些原因的。而她不好嫁的原因則是,醜吧,還多作怪,出了名的嘴巴臭的人物。還沒嫁人的大姑娘就能說人家男人的是非。後來他爹娘眼看姑娘越留越大,越來越不好嫁,便打上了有名的窮戶張家的主意。雖然自己女兒不太好,但覺得不要禮金的話張家兒子還是會娶的。
張家兒子多啊,除了破了相的張清木,其他幾個一個個的都是特端正的好相貌。只是,除去已經娶親的老大張清山,和破了相的老二張清木,年齡上能和薛春蓮相配的就只有老三張清林和老四張清遠了。脾氣爆的張清遠是不願意湊合,媒人上門的時候他喊明了自己還不想成親,所以薛春蓮選了張清林。
薛春蓮嫁進張家後性子一點都沒收斂。還因為自己嫁進來不止沒收張家的禮金還帶了份不錯的嫁妝,腰板挺的特別直。想着張家娶不起媳婦,怎麽着也不敢休了自己,所以想怎麽作就怎麽作。剛開始幾年真是特別會擺譜,家裏的活一點也不幹,公公婆婆不放在眼裏,丈夫也得壓着。只是一年年的總生不出孩子來,脾氣才稍微收斂一些。
說起張家的媳婦是沒有一個像王氏這樣好生養的。薛春蓮是七年沒有生,大媳婦方容則是只生了個女兒。方容生女兒張秀秀時傷了身子,之後一直沒有再懷孕,如今張秀秀都十一歲了,眼看老大張清山是沒有兒子命了。不過兩夫妻感情好,張清山覺得自己兄弟八個呢,即使自己沒兒子,大不了将來哪個兄弟生的兒子多了,過繼一個來,給他養老送終。只不過這一年年的拖下來,都這麽些年了,家裏也沒添丁進口,實在讓人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