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諸哥威武
有個好編舞的加持,果然不一樣。
諸銳這人雖然外表看起來有點浪不怎麽靠譜,對待工作倒也非常認真。在圍觀了一場徐靈均的訓練了解了他大致擅長的技術動作,外加征求了他關于編舞的偏好之後,沒幾天就帶着初步剪好的音樂回來了。
短節目諸銳給他挑的是一首中國風格的琵琶曲,走得是清新歡快的風格。長節目他挑的是一部紀錄片的配樂,是幾首曲子打亂重新剪過之後的成品。至于表演滑,則是挑選了一首複古爵士樂。選曲風格各不相同,都比較小衆,風格也很适合徐靈均的年紀。
葛天行聽完之後贊不絕口,摟着諸銳直說老弟辛苦你了。
好編舞和葛天行這樣的半吊子選手之間最大的區別除了對音樂的理解與審美趣味,便是細節把控和抓分能力了。諸銳設計的定級步法在合樂的同時充分利用了冰面,包括了各種類型的單足轉體、雙足步法,以及幅度很大的上半身舞蹈動作。跳躍、旋轉都被精心安排在了冰場的各個位置方便徐靈均擴大冰面覆蓋率。整個節目還塞進了各式各樣的銜接,變得前所未有的飽滿起來。
“這裏一開始的動作設計呢是顯示幼崽出殼的過程,手部動作要到位。然後滑到場地中央,這裏需要你做出好奇的表情,左顧右盼,因為這是看到世界的第一眼。诶,這個動作,太老氣橫秋了,可愛一點,說好的13歲花季少年呢?”
“我14了。”
“好好好你14了。”諸銳露出一個“真拿你這個小孩子沒辦法”的笑容——看得徐靈均非常想打他,随即腳踩冰刀為徐靈均做着示範,他滑行很好,整個人腳踩着刀刃在滑行的時候,腳下仿佛不是冰面而是一整塊巨大的黃油。“然後這裏轉三,弧度大一點,直接進4t。”
“這個節目講的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破殼出生,迎接風雪,潛入海底,學會在冰面行走和生存,最後為了新生命的誕生再次踏上漫長的旅程。”
“生命的輪回?”徐靈均對這樣的主題很敏銳。
“對。拔高一些說,這個故事體現的其實是即使自己很渺小,也要成為歷史的參與者的這麽一種渴望。”諸銳雙手握拳擺在胸前,用一種很感性的腔調抑揚頓挫地說着,一邊用欣賞的眼光看着徐靈均,“乖寶你對音樂的感覺很好,肢體也很有張力。這個主題應該會非常适合你。”
乖寶你妹啊!早知道就應該強硬一點讓何菲飛別在公共場合叫這個小名了……
徐靈均很想反駁,但是這個時候編舞到了旋轉的部分,他實在是分不開心張不開嘴。
中間一段舒緩的音樂被諸銳安排用來做定級步法和适當休息。
“滑到這裏你應該已經累得不行了,”諸銳沖徐靈均眨了眨眼睛,“這一段可以适當放松一點,但是動作還是要做得标準不能放松,不然就會看起來沒精打采。這一段你跟我一起做一下,從前面的跳接燕式轉開始。”
于是又是一段重複的步法訓練。
Advertisement
節目的尾聲走向漸漸激昂起來。這一段音樂象征的是克服艱難險阻的旅程。在這一段音樂中諸銳穿插了整個節目半數的跳躍,因為本來節目後半本來節奏就稍快一點,并不顯得突兀。
“這裏需要你做一個內刃大一字,配合手臂展開的動作——很好,這個姿勢太漂亮了!”諸銳激動地看着徐靈均做出這個非常有特色的動作,“等你到了成年組就會發現,整個節目中有記憶點很重要,尤其是剛剛升組的時候。你的內刃大一字做得非常好,可能是我見過刃最深的,配合音樂高潮能夠加深人們的印象。還有就是雙向旋轉,這個技術也很特別,輕易不能被模仿,所以我把蹲轉和聯合旋轉裏都加入了反向旋轉的提級難度動作。”
諸銳的講解很細致,不僅和他說明了編排的各個動作,還解釋了這樣編排的理由。徐靈均自己編舞的水平和諸銳之間差得十萬八千裏,聽得仿若醍醐灌頂。
如果說滑上個賽季節目的體力要求是七成,那這個賽季就得有十二成。饒是體力好如徐靈均,連着幾次嘗試着整套滑下整個自由滑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吃力。
保持結束動作三秒後徐靈均忍不住直接趴倒在冰面上,他的胸口緊貼冰面,冰冷的濕意漸漸浸透他的訓練服,可是他依然覺得渾身火熱——額上的汗成股流下眼角,浸濕了睫毛和那顆小紅痣。嗓子裏火燒火燎的,甚至冒出了一股子血腥味。
眼前一暗,一只大手伸到了他的面前,一張帥臉從上方俯視着他,好像一直帶着笑意的狗狗眼裏流露出一絲擔心:“還好嗎?冰上冷,先站起來吧。”
“諸銳,你不用管他,讓他自己起來。”葛天行話音未落,徐靈均便喘着粗氣眼冒金星地爬起來滑到了擋板邊上。
葛天行面色嚴肅手裏拿着一大盒餐巾紙遞過來,徐靈均看也不看,扯過來就開始擦鼻涕。
“別光顧着擤鼻子,把頭上的汗擦擦,感冒了怎麽辦?”葛天行嘴上沒什麽好氣,眼裏卻不自覺的透出關心來,“剛剛最後一次練習你自己覺得滑得怎麽樣。”
“不好。”徐靈均低着頭說。
“具體哪裏不好?”
“4t3t摔了,沒接上連跳,換足蹲轉圈數沒有夠,夾心跳第二跳在冰上拖了,要是比賽的話第三跳可能不會承認。”徐靈均掰着手指頭一個個數到。
“很好,還有一個問題,定級步法中間撚轉步做完後,你應該做什麽?”
“看向裁判席然後微笑。”
“那你微笑了嗎?”
“沒有。”
徐靈均低着頭回答,葛天行彎下腰用冰刀套在他大腿後側輕輕敲擊了兩下,徐靈均腿一軟差點坐倒在地。
“撐不住了怎麽不說?”葛天行一臉嚴肅,“4t3t點冰的時候你注意力就已經散了,這不是你應該有的水平。人不是鐵打的,累了就要說,不然不小心受傷怎麽辦?”
“……我覺得這套節目我理解得不夠好,想趁着編舞在多練幾次。”徐靈均低聲回答。
葛天行嘆了口氣,在弟子後腦勺上一拍:“下不為例,起來收拾收拾,去理療室讓師傅多給你按按。”
徐靈均套上刀套走向了更衣室。
葛天行看着他的背影眉心微蹙,長嘆一聲:“我剛才是不是太兇?他已經這麽努力了。”
諸銳看着葛天行鬓角變白的頭發,感慨道:“可憐天下父母心,你這教練當的和親爹也沒區別了。”
“你不知道他有多有天賦。靈均小時候有一次自己在那裏玩,就把五種兩周跳都練會了,才一個下午而已,我連教都沒教過他。我總覺得這麽好的苗子,要是在我手上練廢了,我是一輩子都不能原諒自己的。”葛天行皺着眉說道。
“偷偷找我讓我把節目排得滿一點的是你,然後練得辛苦心疼的也是你,要不要這麽矛盾?以及現在小徐才青年組而已,這個節目對于青年組來說太超綱了吧?”
“我希望他這個賽季就能拿下世青升組,成年組節目要滿得多,不過渡一下/體力很容易跟不上。”葛天行掰着手指頭說,“這個賽季是奧運賽季,下賽季有不少名将要退役,是新人上位的最好時間段了,如果運氣好,就能趕上四年後的奧運。”
“靈均他早熟,八歲的時候就說以後要拿奧運冠軍進名人堂,我從來沒見過這麽有毅力有決心的孩子,一旦給他把路鋪平,說不定他真的能走到我們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境地呢。”
葛天行臉上露出了自豪的微笑,突然轉過身來直直地看着諸銳:“諸銳,你和諸衡想好了去哪家俱樂部嗎?如果還沒定的話,不如來玉壺吧。我們這裏有靈均和寶珠,不客氣的說,我有信心讓他倆在成人組賽場也大放光芒——你會喜歡他倆的。”
“說了半天,原來在這兒等着我呢。”諸銳嘴角上挑露出了個微笑,“怎麽,你買了玉壺的股份?現在就開始為了進管理層努力了嘛。”
躺在理療室接受理療師大力按摩和拔火罐的徐靈均自然是不知道葛天行的挖角行動已經成功挖走了未來明日星俱樂部的招牌編舞和招牌滑行教練。此時的他正忍受着後背滾燙的火罐,有一搭沒一搭地和理療師阿姨聊天。
“小徐最近好像個子長得沒有那麽厲害了。最近關節還痛嗎?”
“不怎麽疼了。”徐靈均趴在床上用手機看着自己的跳躍訓練錄像,聲音被埋在枕頭裏悶悶的。
從12歲到14歲這一年半他的身高激增,相應的就是竄身高太快伴随而來的生長痛。好處就是長得快技術幾次就可以調整成型,不然的話每年五厘米五厘米的變高,他的跳躍估計就完了。
目前他的身高已經接近前世成年後的身高,不高不矮在男單選手中算是很理想的身材,既不會由于太高而行動笨重,也不會因為太矮而在冰面上降低存在感。現在徐靈均能祈禱的只有自己的身高千萬不要再有什麽變化了。
手機裏的視頻上錄制着他跳的最好的幾次外點四,外點連跳,勾手四周,以及勾手連跳的訓練錄像,軸心很正,滑出也流暢。最近徐靈均發現他在跳躍時候總能産生一種奇妙的感覺,在那短短不到一秒的時間內,他的意識好像脫離了身體浮在空中,觀察着他的跳躍,如果他的意識“看到”軸心前傾了,那麽他就必摔無疑。不知道這是不是傳說中的“跳躍千遍,其義自見”。但是不能否認的是,這種直覺給了他很大的幫助,即使只有一瞬間,他也能夠更好地調整身體,控制肌肉,盡量以不傷害自己的方式落冰。
在這種情況下,多看看自己成功的漂亮跳躍自然好處多多。按照徐靈均的想法,大概就和孕婦在懷孕期間喜歡多看漂亮小孩的道理有點相似。看多了完美的起跳落冰,在實際操作中,自然就會下意識做出類似的動作。
果不其然,他四周的成功率直線上升,葛天行聽說了他這個辦法,頗感驚訝,但是想想也沒有什麽壞處,便也随他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中00在練習的自由滑音樂是《帝企鵝日記》的原聲大碟。作者假設的剪輯順序是The Egg 片段+Antartic片段+Song of the sea 片段+To the dancers on the ice片段+高潮結尾The Voyage片段。
這張碟我還買了實體版本,是當年我非常非常喜歡的一張原聲碟,Emilie Simon真的很有才。
題外話說一個逗比的事情,作者這兩天覺得相比于其他新晉榜上的文章,我這篇看起來好淳樸啊,連個封面都沒有,就想自己做一個,但是不會……于是就靈機一動,打開了萬能的tb,結果搜小說封面,居然還真的有!而且好多!
作者就找了個購買人數最多的點開問客服可不可以做封面,結果被客服十動然拒,說他們只做古言小說的封面[捂臉]……我看了一下那個古言小說封面範例的畫風,頓時虎軀一震……全都是什麽王爺的小嬌妻,霸道将軍愛上我blahblah,幻想了一下這本書頂着那樣的封面,可能看的人就更少了,還是讓它裸/奔吧2333333333
------------------------這裏是小科普的分界線------------------------
關于标志性動作:
也就是signature move,我個人覺得還是很有意義的。花滑這一個運動,想要成為一個明星級別的選手,一般都有一些很有個人色彩的動作,讓大家一提起來就想到這個人。典型的來說,羽生的拖刀;荒川的鮑步;小卡娅的雙足貝爾曼;軟卡的蠟燭轉;金妍兒的yuna spin;坎德羅羅的跪轉;包娜麗的後空翻,等等
花滑選手的身高:
男選手随着跳躍越來越難,現在對身高的限制也越來越大,一般來說很少有頂級選手會超過180cm。女單同理,170cm以上的就很難練33了,近幾年女單頂級選手裏出過最高的也就是索茨科娃(瑪索)和科斯特納(雞姐),具體她倆哪個高我不太清楚,反正在冰上存在感都破表。
青年組和成年組:
青年組的自由滑比成年組要少一套編排步法,而且整體上對于節目內容和銜接要求沒有成年組的高。
所以說我們的葛教練是一顆慈父心啊,嚴格要求是為了更好的适應。
以及我們評價某個選手的節目很junior(青年組),就是指這個選手的節目編排比較空,在跳躍、旋轉、步法等元素的中間都是大段大段的簡單壓步起速,這樣的節目不是很好看。青年組小孩的節目經常這樣,一部分是編舞的原因,更大的原因在于青年組小孩的體力能力有限,不能夠完成一個塞滿銜接的自由滑節目。這麽看有沒有覺得平昌冬奧會女單冠軍紮吉托娃(雜技)很牛逼?她的節目雖然表演有時候動作沒有做到位,有點急匆匆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節目真的塞得滿當當啊,想想她的年齡,別的不說,就這個體力就值得膜拜了
關于選手的團隊:
作者認為一個成功的運動員背後是必須有一個強大的團隊的。現在體育競技發展越來越快,人們逐漸憑借更科學的訓練方式突破人體極限,僅僅一個光杆司令配上一個狗頭軍師的組合肯定是不夠的。所以按照作者的構想,00的團隊需要跳躍教練兼總教練,滑行教練,編舞師,經紀人,理療師,醫生,營養師,律師等等,但是全部寫出來不現實,人物太多太啰嗦了,所以只有一些重要人物會有出場啦
關于名人堂:
花滑名人堂是花樣滑冰界的最高榮譽,在選手退役超過五年後就有機會被列入。只是獲得一個世界冠軍可能都不夠格,名人堂裏都是些迪克·巴頓(五次世界冠軍,兩屆奧運會冠軍,第一個做出三周跳的人),索尼娅·海妮(十次世界冠軍,奧運三冠王)這樣的bug們。當然現在很難做到像上古時代的大神們那樣的統治力度了,但是能進入名人堂的依然都是一些傳奇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