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公子舊事
“不對!”
郭二夫人聽到孟婆細說那孩子來歷,聽到他沒了氣息,也感同身受一般,難過的淚都流出來了。卻突然聽張大人說話打斷,細想之下,确實不對。
“那孩子,明明是在我懷中沒了氣息的。”郭二夫人疑惑道。
“對,你怎麽說他在自己家就已經死……夭折了?”張大人繼續問道。
孟婆知道他們必有疑問,也不隐瞞,告知他們道。
“大人……夫人……”
“這就是小公子與夫人命不該絕了。”
“你說。”
張大人等着孟婆回答,郭二夫人也點頭示意。
“那孩子突然沒了氣息,他父母十分傷心,不忍親手把他安葬,就托人到侯府告之我,讓我來安葬他。
我便與他們商量,把孩子安葬在佛寺後山,再添些香油錢,請寺中僧人每日超度,好讓孩子早日重入輪回。
商量好後,我便把那孩子放在一個籃子中,用素巾蓋上。他父母又給了我些銀錢,用以供奉寺廟。
我告別了他父母,就帶着他向一家相熟的佛寺走去。只是走到半路,我便聽到如蚊子一般細細的聲響,四顧回望,原來是籃中發出的。
那孩子,本以沒了氣息,不知是否是因一路上颠簸,那孩子又有了一絲生氣。”
“那你怎麽不把他重新送回父母生邊?”張大人問道。
郭二夫人亦點頭道,“他父母見道,定會高興的。”
Advertisement
孟婆嘆氣說道,“我自是知道,他父母若是見到他還活着,肯定十分高興。…可是,我卻是不忍的。”
“為何?”郭二夫人剛問道,便想明白了,“…那孩子終還是沒了的……”
“嗯。”
“我總不能讓他父母,一日裏便心如刀割兩次。”
張大人聽到孟婆如此說法,也是理解,便沒有質問于她。郭二夫人自然也知道,便換做是她,也是只能如此的。
“那你沒有把孩子帶回他父母身邊,又是如何……”
孟婆自是明白郭二夫人所問,答道,“那日我發現那孩子又活了,自是不能再帶他去寺裏的。
可是,我又不能把這活不了多久的孩子,帶回他父母親人身邊。”
“我慢慢的往回走,不知不覺就走到了侯府門前。
正在我猶豫不決之時,侯府裏跑出來了一個丫鬟,正在找我。”
“原來是我生産那日……”郭二夫人細聲說道。
“是,正是夫人生産那日。”孟婆肯定道,“當時夫人正好胎動,管家差那丫鬟尋我。
我聽到夫人要生了,一時情急,立刻便跟着那丫鬟到了産房裏。
到了産房後,我吩咐伺候夫人的丫鬟婆子,拿來早已準備好的白布,開水,以及參片等物。
然後……”
“……我就把多餘人等趕了出去,”孟婆頓了頓,繼續說道,“産房裏只餘下夫人與我,還有那個被我一起帶入産房裏的孩子。”
“難道你…當時就……?”張大人疑問道。
孟婆知道張大人和郭二夫人一定會有此猜想,但是,“回大人,民婦并沒有。”
孟婆又看向郭二夫人道,“我一時情急,把那孩子帶入了侯府,其實并沒有想那麽多。
當夫人把小公子生下之後,我也沒有如此想法。”
“那你為何?”郭二夫人問道。
“我本想在夫人生産之後,冒着被趕出侯府之險,也要告發那蘭姨娘!”孟婆正聲說道。
“可是,待夫人産下小公子,我剛要抱着公子出去之時……”
“怎樣?”張大人問道。
“我剛要開門叫人,就先聽到了那蘭姨娘的說話聲。
她對正二老爺說,她是如何擔心夫人。
她又在擔心之餘,親自為夫人熬了湯藥,要親自為夫人服下,才能安心。”
二夫人聽到這疑惑道,“我産後并沒有喝什麽湯藥啊,那賤人只是喂我喝了一碗紅糖…水……”她…明白了。
“那……賤人!”
“我聽到那蘭姨娘說話,就留了心,并沒有立時出去。
我退回産房,看到夫人因生産而力竭,還昏睡着。想着外面的人,剛剛已是聽到小公子出生時的哭聲,若是總不出去,怕是不能的。”
孟婆低下頭,仿佛懷着抱着個嬰孩。
“剛出生的孩子沒什麽氣力,小公子只哭了兩聲,我又為了一些白開水,就慢慢睡着了。
恰在這時,那孩子又發出了聲響。”
“你便想到了李代桃僵?”張大人總結道。
“是的,大人。”
孟婆放下雙手,擡頭說道。
“我給兩個孩子互換了衣衫,裹布,又給那孩子抹上了點血漬,放在了夫人枕邊,把夫人的小公子放入籃子裏。
一切準備好了,我就帶着裝了小公子的籃子出去了。
到了外面,我先對那蘭姨娘點了下頭,就看見她揮手讓人把原先的食盒拿走,又換了一個來,我隐隐約約聞到了甜味,想來就是夫人說的紅糖水了。”
“此時,郭二老爺在那,難道你不能把實情告訴他?”張大人假設道。
“不能的,大人。”孟婆慢慢搖着頭,“民婦既然把孩子帶出來了,已然是說不清楚了。”
“我家老爺對那賤人……十分信賴,”郭二夫人替孟婆說道,“孟婆若是當時說了,別說我信不信,老爺是一定不信的。那賤人對老爺,對我,可謂無微不至。
……
最多也就是疑心我買通了孟婆,陷害餘她罷了。”
“謝夫人為我說話。”
孟婆沖着郭二夫人俯身道謝。
“正如二夫人所說的,我亦害怕事情說不清楚。
我暗示過蘭姨娘後,就苦着臉對二老爺說,孩子生下來了,是個公子,可是民婦不敢讨賞。看着小公子面上有青紫之色,怕是有所不妥,還是盡快請個大夫來看看吧。
我對二老爺說完,就俯身告辭了。”
孟婆說完,就等着郭二夫人詢問。
“那我兒呢?”
“我帶着小公子出了侯府,就直接去了那戶人家裏。
我對那孩子的父母說,他們的孩子以安葬好了,只是我剛出佛寺門口,就撿到了一個孩子。
這個孩子看着好像是剛出生,怕是附近無知農戶養不起孩子,所以放在了佛寺門口,以求寺裏收留,能有口飯吃。
但剛出生的孩子只能喝奶水,寺裏養不了,便托我抱回來,找護人家善養,我便想到了你們。
那孩子父母說這就是緣分,他們失了一個孩子,佛祖又送回來一個孩子。
也許,這就是他們的孩子,只是舍不得他們,所以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