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玉茗就這般被李瑁抱着不知多久,等到耳邊傳來緩慢的呼吸聲,她确定他已睡着,才輕輕從他懷中起身,去床上取了錦被蓋在他身上,又把瓷枕墊在他頸後,臨出門前又看了那人一眼,才整了整身上宮服,推門走了出去。
管事見她這麽久才出來,問起裏面情形,聽她說壽王已經睡着,這才放下心來。玉茗跟中年內侍告辭離開壽王府,又從原路返回韋家,帶下車時,玉茗已經換回出門時的那身裝扮,跟內侍道了謝,轉身回了府中。
她回了屋中,只覺得又累又乏,倒在床上任婢子換下一身衣裙,卻聽那婢子驚呼一聲,起身一看,才發現自己腳背已被血跡染紅。她想了想,應是方才被李瑁丢的那酒瓶碎片所傷。
這傷口不淺,而她這麽就竟然沒有察覺,直到此時才覺出火辣辣的疼來,待婢子上完藥包紮好,她才倒在床上歇了,卻昏昏沉沉總也睡不踏實,李瑁那張蒼白的臉不時浮現在眼前,令她伸手想要為他拂去臉上哀傷,可一伸手他又不見了。
睜開眼時,已是滿面淚水。她此刻終于明白,自己怕是忘不了他了。從第一次見面,他便在她心上施了咒,再也無法将那人從心中拿去。
這場落在李瑁身上的災禍,讓鐘情于他的玉茗心力交瘁,第二天便有些發熱,昏昏沉沉的說着胡話,連人也認不請了。請郎中灌了幾碗藥下去,好歹退了熱,卻病恹恹的沒什麽精神,整日不發一語,不是昏睡就是發呆。
韋昭訓不知這個女兒怎麽了,懷疑跟上次那回生病一樣,又起了請道士做法的念頭,還是元氏提出她那個弟弟正在長安,不妨讓他前來看看再議。
說起李泌,韋昭訓還是知道的,畢竟這個名滿長安的神童當年不僅深受宰相張九齡器重,連玄宗都曾親自召見,對他贊嘆有加。是以元氏一提出,他便答應下來,只求女兒能早日康複。
李泌在家中聽聞韋家來請人,便猜到自己當年算的那一卦已經應驗,嘆了口氣,當即起身去了韋府。一到府上,跟韋昭訓寒暄幾句,他便提出要跟玉茗談上幾句。
韋昭訓曾聽玉茗說認此人做了師父,也就放心帶着他去了後院。因女子閨閣終是不便進去,李泌坐在屋外檐下,而玉茗被婢子攙扶着靠在門旁幾案上。
她一見李泌,喊了一聲師父,眼淚突然流了下來。李泌讓婢子稍作回避,待院中只剩他們兩人,才嘆了口氣:“你曾問我當年那一卦,現在明白我為何不肯與你說了吧?”
“莫非,這便是我的求不得?”玉茗回想他們當年那番言談,喃喃說道。
李泌見她一臉病容,整個人都萎靡不振,也不知該說什麽,只問道:“當年你曾說不試過怎知道得與不得,現下又如何呢?”
玉茗輕輕搖了搖頭:“徒弟不知。”
李泌看着院中的花草,淡淡說:“那我若是勸你放下那不可得之人,你是否能放得下?”
她想了想,搖了搖頭。若是能放下,又怎會痛苦至今?
Advertisement
“那你已無路可選了,不是嗎?”
她一愣,呆呆看着李泌,卻見他一臉淡然說道:“其實,在我算出那一卦時,一切已經無法改變。有因才有果,你便是那因,所以才會有今天的果。你本就不是那尋常女子,又何必用那尋常之理來看自己。”
“我上次便勸過你,可是終是徒勞,或許,這便是你選的路吧。”李泌轉臉看向她:“你若無法放下那人,便去吧。即便我跟你說前途兇險,歷經磨難,恐怕你也是不會改變心意的,對不對?”
玉茗聽他說完,沉思良久,突然淡淡一笑:“師父說得對。我這些時日一直在想這求不得之人,卻忘了本心是為何。”
李泌這一番話讓她茅塞頓開,覺得整個人輕松起來,仿佛連病都好了一半。她沖李泌行了一禮說:“多謝師父指點。”
李泌看着她,心裏卻不是滋味,搖搖頭說:“不必謝我,你可知選了這條路,對你未必是好事,甚至有可能帶來一生的波折。”
玉茗聞言,微閉了眼,許久才睜開,堅定地說道:“應了師父所言,這一切本就是我所選,只因我心向往之,才會種下這因,哪怕結出來的是顆苦果,我也認了。”
李泌見她心意已決,也不再多言。玉茗因心結已解,病很快便好了。待能下床走動後,她便又去了太子府。
韋瑤兒見她面色仍不好,心疼道:“身子不好便好好在家養着,為何又着急來找我?”她嘆了口氣:“莫不是又為了壽王?”
玉茗見她這樣說,也不再遮掩:“妹妹久在家中,對這宮闱之事不甚了解,姐姐身在宮禁,又八面玲珑,我唯有求姐姐幫忙出主意了。”
韋瑤兒拉着她坐了,慢慢說道:“我知你心儀壽王,可這牽涉到宮中的事沒那麽簡單,且先聽我說幾句,你仔細想明白再談。”
見玉茗點點頭,她接着說:“壽王現下比不從前,以前武惠妃受寵,他便是最受聖人寵的皇子,連太子位都差點落在他身上。可是自從惠妃死後,聖人待他已大不如從前。”她看了看門外,這才悄聲說:“連太子都被削了權,壽王不過是閑散王爺,難道還能好到哪裏去?”
“況且,又多了個楊玉環在中間。若是沒有她,或許聖人還會念及惠妃舊情,對壽王寬容以待,可你仔細想想,當年武後嫁給高宗皇帝都被罵了這許多年,如今聖人得了壽王妃,難道不怕人非議?”
玉茗未曾想這裏面竟然會如此錯綜複雜,心中一沉,忙問道:“難不成聖人會……可壽王畢竟是他兒子……”
瑤兒冷哼一聲:“難道賜死的三位皇子便不是他的兒子?茗兒,你未免太過天真,在這宮中,哪有什麽父子,只有君臣,不論誰敢忤逆皇權,便是死路一條。”
“那壽王他……”聽她這麽一說,玉茗頓時心驚。
瑤兒按住她的手,寬慰道:“你且放心,聽聞寧王過世,壽王向聖人請去為養父守孝,聖人已經恩準,如此看來,應是不會有性命之憂。”
她見玉茗松了口氣,接着說道:“只是逃過一劫,卻注定不會再受聖人眷顧,壽王恐怕這一輩子只能這般下去。”
她定定看着這個妹妹,正色道:“茗兒,壽王如今已是落魄皇子,誰都避之猶恐不及,就算如此,你也要跟他一起嗎?”
玉茗聽了,低頭想了一想,這才擡起頭來看着她,一字一頓的說:“是,哪怕他有日被流放至蠻夷之地,我也願跟他一起受苦。”
“你這又是何苦,我們韋家女子,上門求娶的好郎君有的是,為何偏偏是他?”
她淡淡一笑:“我心意已決,求姐姐能成全。”
瑤兒見勸不過她,只得放棄:“罷了罷了,既然你認準此人,我也不再說什麽。只是,以如今的情形,不是我不幫你,你能做的只有等。”
“等?”玉茗看着她,卻不知是何意。
瑤兒晃着手中團扇,慢悠悠的說:“雖然那楊玉環奉旨出家當了道姑,名義上已不是壽王妃,可壽王卻暫時不會娶妃的。只因這乃是一宗醜事,加上楊玉環是長安城出了名的美人,壽王突然娶新妃,必會引起世人非議,這件便瞞不住了。”
“況且楊玉環進宮,究竟能受寵多久,誰也猜不出來,唯有聖人自己知道,若是她一直得寵還好,若是突然失了寵,恐怕不僅是她自己活不了命,壽王跟楊家也難免被株連。”
玉茗聽了,輕聲說:“我只想陪在那人身邊,哪怕替他分擔一些哀愁也好,那王妃的名分,不要也罷。”
瑤兒拿團扇拍了拍她的頭,帶了些責備:“你只想着與那人比翼雙飛,可曾考慮待你如掌上明珠的父親,他又怎能允許自家女兒連名分都沒有?”
玉茗一聽,才想起父親來,一臉愧疚,覺得自己太欠考慮:“姐姐說得對,是我過于任性。”
“況且,壽王既然自請去為寧王守孝,這三年自然是不會冊妃的,你若是真願意選這條路,便等他三年。若三年以後還未改主意,姐姐再幫你想辦法。”
玉茗從太子府出來,一路心事重重。她終是太過天真,本以為只要自己願意就能留在那人身邊,卻沒考慮他和自己的身份,竟然牽扯宮廷、宗族甚至是那位高高在上的帝王。
她頓住腳步,突然想到一件事:這件事從始至終都是自己一廂情願,他呢,他是否願意讓自己留在身邊?
她一直都遠遠地望着他,跟在他身後,卻從不知道,在那人心中,對她是何等感情,想着想着,她心中突然害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