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送客
栩夕沒有帶他進房,直接去了院落中亭臺下。用法術幻出茶水及杯盞,為他斟茶。
“這是白弗子平日裏愛喝的,我也不知三太子味口,就暫且嘗嘗吧!逛了一下午,想必也口渴了。”笑說着,栩夕端起一杯,品了一口。
亦瑝舉杯道:“我随意,妖尊愛喝的必然是好茶水。”
栩夕放下杯盞,笑道:“三太子應該比我大不了多少,也到了娶妻年齡了吧,要是有中意的,別忘了告訴我,我替你琢磨琢磨,畢竟啊,女子的心唯有女子能懂。”
亦瑝尴尬一笑,勉強擠出來三個字:“還沒有。”低下頭略想了想,又擡頭問道:“栩夕姑娘呢?”
栩夕客氣地笑了笑,她自認不是一個太會聊天的人,眼下更不知該說什麽了,故意憂道:“不瞞三太子說,我心有所屬。”說完,擡頭仰望着夜空那輪彎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麽?
那三太子頓時想笑也笑不出來了,“是……是嗎?”
栩夕望着明月,沉聲回道:“嗯。有時候,思念也是美好的,或許是因為他吧!”
亦瑝望着茶盞沉思,一言不發。
見他沒有回應,栩夕對自己心裏的猜測有了肯定,其實他很好,身為東海太子,長的又英俊潇灑,可一個人如果心裏有了一個人的位置,便再也容不下任何一個人:對不起了,亦瑝,我不喜無故糾纏不清,必須斬亂麻。
“我累了,三太子請回吧!”栩夕起身望着他說道。
亦瑝緩緩起身,明白這番話她能說出來,她便已看出來了,已短暫的幾句話,列明了該有的立場,如此,再表明已是無用了,只是不知道,她心有所屬的人,是不是也同樣鐘情于她?
如果是,那為何從她眼中,看到了些許失落?
這時,旁邊一道白芒閃現!
兩人一驚轉頭望去,見來人,竟是天樞!
“天樞!”
Advertisement
“天樞!”
栩夕和亦瑝同時驚道。
天樞對亦瑝作揖一禮,道:“三太子,水系法會馬上就要開始了,還請三太子速速回天界。”
亦瑝一聽,皺着道:“每屆水系法會不是都是我大哥嗎?”
天樞道:“此屆水系法會是由各海兩位太子完成,東海抽中的正是亦瑝三太子和二太子,龍王找不到三太子了,妖尊說您在這,這不,怕其他人誤了時辰,我就下來了,三太子咱們回吧!”
“那好。”亦瑝說完走向了天樞。
天樞回過頭看了栩夕一眼,對她莫名一笑,還一點頭?接着,兩人一陣靈光閃現,就消失了。
栩夕獨自站在那,不明所以的笑了笑。
喃喃道:“什麽意思?”
管他什麽意思,反正亦瑝可算是走了,栩夕想着,話她都表明了,應該也不會再來了,這天樞來的可真是時候。
二人到了天界,水系法會也即将開始,天樞站在一旁望着三太子亦瑝身影,又轉頭看了看坐在宴席上一直挂着笑意的白弗子,嘆了口氣搖搖頭。
可真會挑事,他一跑到玉清宮說自己讓東海亦瑝下界找栩夕去了,天尊聽了後臉上雖沒什麽,心裏好像就沒定下來,到了水系法會選人,竟然破天荒改為由各海兩個人完成,還特意說出了東海亦瑝三太子。
天樞頓時明白了,看來亦瑝三太子不上來,他那顆心就掉下界了。
妖尊吶妖尊,您這哪是造就一樁美事,分明是故意刺激他呀!
※※※※※
栩夕正想回房睡呢,忽然想起,還沒給那些人送吃的呢!亦瑝一來,自己居然把這麽重要的事給忘了,看了看天色,剛入夜還不晚,不如就去看看,白走一趟總比讓他們餓肚子好。
便提了一筐子餅又去了那道街口,果然,早已沒有人了,便回了宅子睡了。
睡了個好覺,一覺到了大天亮,懶洋洋的翻了個身,眯着眼支起身子,擡頭看了看窗外大好陽光,倒頭又睡了。
也不知睡了多久,栩夕才起身下榻,張開雙臂伸了個懶腰,沉醉地自語道:“沒人管沒人問的日子太好了!”随即一個旋身,周身靈光陣陣,一襲粉色衣裙在身,伴着嫣然之笑,宛若桃花仙子落人間,灼灼盛放。
出去走走!
一路小跑着出了宅門,不忘轉身用仙法鎖上。
今天街上的人很奇怪呀!怎麽那麽多挎着筐子的婦人?平時街上,婦人不少,也沒見她們都挎着筐子呀?而且,筐子裏裝的東西幾乎都是一樣的,好像太湖祭水節時用的那些,她們的方向也差不多是一致的。
莫非,今日是什麽節氣?
湊巧,旁邊走來一對母女,說說笑笑地,她們也挎着筐子,栩夕走上去問道:“麻煩問一下,今兒是什麽日子嗎?”
婦人旁邊的年輕姑娘,搶在母親之前,巧笑着回道:“今日琉璃寺開寺上香,姑娘要去的話,跟着行人走就會到啦。”
栩夕道:“謝謝,我知道了。”
她們母女二人一走,栩夕轉身就打開宅門又回了宅子,也找了個小點的圓筐,在裏面變幻了些檀香和果子,這才出了宅子鎖門,跟着行人朝琉璃寺走去。
這一路上,男男女女好多人啊!有看上去穿着華貴的,也有簡樸的,走着走着,不想就出了城門,栩夕才明白,原來這琉璃寺是在城外!
沿着彎曲的山間小路逐漸走上一座不太高的山,栩夕還想着,在凡塵,應該是高山了吧,可若和祖洲山比起來,簡直就是山底部分呀!
琉璃寺就坐落在半山腰處,栩夕走進後,照着阿娘上香的樣子,選了一處香壇,上香叩拜,雙手合十祈道:“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望菩薩保佑我早日回到太湖,見到阿娘。”
說完,她跪在那仰望着菩薩尊容,看似是沉思了下,才起身把位置留給了接下來要上香的鄉親。
這也想許那也想許,算了就這樣吧,萬一許太多,菩薩嫌棄自己貪心不成願,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