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後宮起風雨
“母後為何會昏迷不醒?”太子森嚴目光投向一衆太醫。
太醫們面面相觑,太醫正跪在太子面前:“啓禀殿下,皇後娘娘此次舊疾複發,其勢洶洶,娘娘身體本就氣虛血弱,因此才會昏迷不醒。”
“所以?”太子挑眉。
“微臣等一定盡力救治娘娘。”太醫正顫聲應道。
“如何?”太子看向正在替皇後診脈的曉曉。
曉曉搖頭:“上次同殿下提過,皇後娘娘身子虧空,不能勞神。這次恐怕是因為茜公主的事,急怒攻心,虛極厥脫。”
“可有醫治之法?”太子用力握住她的手,問。
她遲疑答道:“沒有十足把握,可如果太醫們沒有更好的法子,我可以一試。”
他鄭重道:“曉曉,孤信你。”
她輕輕點頭:“既然殿下信我,還是先行回避,太醫們都被你吓壞了,如何安心診病?”
“好,你們商量着,孤在偏殿等便是。”
待太子離去,太醫正對曉曉道:“姑娘有所不知,皇後娘娘的舊疾時來已久,起因不明,我等無法尋着确切病因,這麽多年來,只能盡力調理娘娘的鳳體,可惜,病情每況愈下。如今的情形,怕是……”
“莫非諸位大人都束手無策?”曉曉看向一衆太醫。
太醫正輕輕搖頭。
“大人以為,針灸之術是否可行?”
“已經試過了,娘娘仍未能蘇醒。”
“那麽,或許我能令娘娘醒來,只是飲鸩止渴,并不能真的治好娘娘的病。”
“如今令娘娘蘇醒最為重要,娘娘醒後,我等自會小心照料,為娘娘調理身體。”
曉曉明白,為今之計,這是唯一的辦法了。
但若給太子知道,即使皇後醒來,也将命不久矣,還不知要多傷心。
她嘆了口氣,下手施針,用的,是《玉匣遺書》中記載的再經過她自己改良的針法。
“娘娘醒了!”不知是誰發出驚呼。
她正在專心致志施針,臉上盡是汗水,聽到這話,才松了口氣。
“佑兒……”皇後輕喚。
“快去叫太子殿下。”
皇後醒了過來,卻虛弱異常,再無法打理任何後宮事務。
淑妃因茜公主之事受累,後宮形勢再變,如今由良妃、賢妃和蓮妃共同協理後宮。
沒過幾日,宮內又有一件大事發生。
懷胎十月的德嫔生下四皇子,皇帝賜名為軒轅望。
原本德嫔失寵,後宮沒人将這個皇子放在眼中。可皇帝禦賜的這一個“望”字,卻令整個後宮乃至朝野都對這個皇子刮目相看。
要知道,前朝最英明神武的聖武皇帝活到了七十歲,熬死了兩任太子,最終傳位于最小的庶子。皇帝如今對這個小兒子寄予衆望,莫不是,存了效仿聖武皇帝的心思?
後宮風起雲湧,生下四皇子後的德嫔卻一改以往驕縱,主動請求将皇子交給賢妃撫養,并自請去寺廟修行贖罪。
皇帝念在往日恩情和她生下皇子的功勞,重新恢複了她德妃的名號。
又過了月餘,有孕的楊王妃與太子妃也快要生産了。
皇家子嗣繁盛,皇帝龍心大悅,傳下口谕,兩位兒媳若生下皇孫,必重重有賞。
“曉曉,貞凝快要生産了,咱們也該去看看她。”青靈提議。
貞凝,正是楊王妃的閨名。
兩人結伴來到楊王府。
“青靈,曉曉,你們怎麽來了?”
楊王妃辛苦挺着個大肚子,見到舊時密友,很是歡喜。
“你們,去給昭儀娘娘還有曉曉姑娘拿些糕點生果來。”
兩個侍女對視一眼,應聲退下。
“自從有了身孕,就困在王府中出不去,能見到你們真是太好了。”貞凝感嘆。
青靈捂嘴笑道:“我怎麽聽說,是太醫診出你體弱,保胎不易,楊王殿下又寶貝你寶貝得緊,才不許你出府的。”
“是啊,這八個多月我難熬,殿下也是萬分憂心,對我呵護備至。”貞凝臉上寫滿了甜蜜。
“從前你性子軟弱,不争不搶的,沒想到傻人有傻福,嫁入楊王府後不僅得寵,楊王殿下更是對你一心一意,不曾納妃。真令人羨慕。”青靈由衷道。
“殿下是個好夫君。”貞凝羞澀點頭,“如今,我只盼能順順利利生産,為殿下添個麟兒。”
“王妃還有一個多月就要生産,這時候适當的走動是必要的,縱使體弱,一直在屋裏悶着,氣血流動不暢,也無益于生産。”曉曉出聲。
貞凝愣住:“當真?那為何太醫又叮囑我不可随意走動?”
青靈在一旁道:“貞凝,曉曉說得準沒錯。她醫術高明着呢。之前皇後娘娘昏迷,太醫們束手無策,就是她将娘娘救醒的。”
“好,那我現在就起來走走。”貞凝急急站起。
“你慢着點兒。”青靈忙扶住她,“不用這麽急。”
兩個侍女端着糕點入內,見此,驚呼出聲:“王妃怎麽起來了?”
就在這時,貞凝突然面色一變,捂着肚子痛叫出聲:“啊!”
青靈急問:“發生什麽事?”
兩個侍女上前扶住她:“王妃怎麽了?”
“痛,肚子好痛。”貞凝的聲音越來越微弱。
“曉曉你快看看。”青靈拉着曉曉的袖子。
“快去叫殿下和太醫。”侍女匆匆向外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