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婚事
年初一祭祖過後,在一起吃了一頓熱鬧的午飯,徐家人就散了一大半兒,各有各的事情,連徐謹之都走了,不過走之前倒是跟林沛菡報備了一下說會回來吃晚飯。
送走了徐謹之,林沛菡便和王心柔一起陪着徐王氏去了徐夏氏那裏。徐夏氏昨天晚上睡得有些晚,現在有些困頓,不過興致倒是不錯,徐王氏領着兩個弟妹和老太太一起打麻将。王心柔在身後替老太太看牌,林沛菡在婆婆徐王氏的身後伺候。徐安娜和徐安妮坐在張貝莉的身後,而徐二太太徐梁氏身邊就只有一個徐安菲。
林沛菡雖然是新婚媳婦兒,但是伺候在婆婆身邊卻絲毫不顯得生疏,時不時的幫着遞個茶水,遞個幹果什麽的。也許是娶了媳婦兒人逢喜事精神爽,徐王氏今天的手風特別順,一連糊了好幾個大牌。
“還是大嫂有福氣,你看沛菡跟安菲差不多的年紀,但是卻比我們安菲要強出不少去了。”徐梁氏看着徐王氏格外羨慕,這人活着就是圖個兒孫福,再等兩年等小五也嫁了出去,她身邊就一個人都沒有了。
“媽,看您說的,難不成就二嫂才是您女兒不成?”因為家裏孩子少,所以徐梁氏對兩個庶女都還不錯,不過平常徐安菲也是不敢在徐梁氏身邊撒嬌的,也就只有這種時候才會應景兒似的說兩句話。
“可不是,等過兩年安娜她們都出嫁了,咱們家裏也就越發的冷清了,侄媳婦兒你們可得努力才是。”張貝莉笑了一下,然後說道。徐安娜和徐安菲都到了要說婆家的年紀了,也就是徐安妮還小一些,能再留兩年。
只不過徐安娜人品出衆,是北平城出了名的名媛,因此張貝莉就有了幾分待價而沽的想法,不過徐安娜到底是不小了,過了年就十九,和她一樣年紀的林沛菡早已經成了徐家的二少奶奶了。
“不光是他們要努力,你們也得努把力。”徐夏氏帶着一副圓框眼鏡,一邊看牌一邊說道。瞬時把張貝莉弄了個大紅臉,徐王氏不用說,現在都是六十的人了,再說有兩個兒子,徐夏氏不可能說她,徐梁氏也五十大幾的人了,就算是她有心也無力。也就是三十九歲還不到四十的張貝莉還有試試的可能,當年徐王氏生徐謹之可不就是老蚌生珠。
“娘,看您當着一屋子小輩兒說的是什麽話。”張貝莉嗔了徐夏氏一眼說道。
“什麽什麽話,當初你嫂子生天保的時候不是也就是你這個歲數。”其實按老太太的想法,就算是她不能生她兒子也能,不過她也知道這個兒媳婦兒的脾氣,別的事兒還好說,一提這個就能炸毛,都是快當外婆的人了,還跟個新媳婦兒似的,就連天佑他媳婦也沒這樣子。
“要我說,安娜的婚事你和老三差不多也該定下了,上次來家的那個什麽部長家的公子不就挺好的。還有安菲,都這麽大的姑娘了難不成要長老在家裏不成。”徐夏氏說道。
徐夏氏這話可把徐安娜幾個給臊壞了,連一向很有風度的徐安娜臉上都難得的有了幾分羞窘,徐安芳就更別提了,除了羞窘還有幾分心慌。她和徐安娜不一樣,徐安娜是滿北平的可着挑,而她可沒這個福分。
果然很快就聽徐梁氏說道:“我這正打算跟娘說呢,我最近也給安芳看了幾戶人家,等改天跟你說說,讓您給拿個主意。”徐梁氏精明的地方就在這裏,盡管她現在對徐安芳的婚事還沒有打算,在徐夏氏面前她也會說的妥妥當當的,過幾天就會拿着幾個“千挑萬選”的人選過來給徐夏氏看,至于現在為什麽不說,畢竟幾個沒出嫁的姑娘都在,說這個可不好。
徐安菲一聽心裏就有些慌了,不過她也不能說什麽,只是在那裏低着頭不說話。
“好了好了,你們幾個小姑娘都出去玩兒去吧,讓你們大嫂和二嫂帶上,都出去玩去。反正你們也都是心不在焉的。”徐王氏見幾個人越說越不像樣,把幾個孩子都弄臊了,便說道。
徐夏氏這還有情可原,她是上了年紀的人了,這幾年是越發的任性,想到一出就是一出,大家也都已經習慣了,但是二弟妹當着孩子說的這是什麽話,徐王氏皺了皺眉眉頭心裏想到。
Advertisement
在一旁一直時刻注意着徐王氏的林沛菡見她皺眉頭便知道她這是心裏不高興了,連忙給王心柔使了一個眼色,兩人站起來招呼幾個妹妹出去玩兒。
張貝莉卻還有話要跟林沛菡他們說便說道:“讓他們三個女孩子出去就行了呗,心柔和沛菡留下正好可以給娘看看牌。”張貝莉最近正在玩兒股票,還整個了什麽富太太協會整天在一起跳跳舞、炒炒股什麽的,現在每個人都要拉會員,別人不行,就這兩個侄媳婦兒是非常合适的,張貝莉正想動員她們一下。
“她們小孩兒知道什麽,咱們自己在這兒玩兒就行了。”徐王氏說道。別以為她不知道這位三弟妹在想什麽,她自己愛怎麽折騰怎麽折騰,但是她的兩個兒媳婦兒卻是不可能的。
見幾個人都出去了,徐王氏才說道:“我這裏也有個不錯的的人選給安菲,雖然這孩子只是個庶出的,配咱們安娜是差了一些,但是安菲卻是綽綽有餘的。是我娘家的一個堂侄,長得也是一表人才,從小就算的一手好賬,現在正在北平大學讀書,比咱們家謹之可要出息多了,我那個堂弟還有把他送出去學兩年的打算,如果二弟妹滿意過兩天我就讓他過來看看我這個當姑姑的。”徐王氏說道。
王家也是歷代從商的,現在在北平也算得上是大戶人家。而且歷來就跟徐家交好,不僅是徐王氏,就算是王心柔也出自那個王家,不過倆人的關系已經遠到出了五福去了。這樣的人家徐梁氏當然是願意的,大嫂把自己女兒嫁回她娘家未嘗沒有安撫他們二房的意思,只是庶出的,她到底有些猶豫,這些年徐安娴、徐安芳接連出嫁,她身邊就剩着一個徐安菲,雖然不是親生的,但是到底也是疼愛的。倒不是嫌棄庶出的,就怕以後分家的時候分不到多少東西,畢竟講究的人家都是如此,就連老太太給幾個孫女準備嫁妝的時候還有個厚此薄彼呢。
“這庶出的”徐梁氏頓了一下說道。
“瞧我這記性,那孩子雖然是庶出的,但是我那堂弟也就這麽一個兒子,上面只有兩個女兒都嫁人了,現在家裏就我堂弟和堂弟媳婦,當年她娘生他的時候難産直接就沒了,是我那堂弟妹一手把他拉拔大的,跟親娘沒什麽區別。”徐王氏知道徐梁氏的意思,便解釋道。其實徐安芳也是在她看着長大的,如果不好她怎麽會提,那孩子是真的不錯,如果合适就先定下,安菲到底還是小先把那孩子送出國待兩年回來人也出息了成家正好。要不然依徐安菲的條件可定不到再好的了。
“娘,你還記得不,就是我三叔家的那個弟弟家的,您當初還說他機靈的不行的。”徐王氏見徐夏氏也在聚精會神的聽着便說道。
“哦,就是那小子啊,挺好挺好。”徐夏氏也記起來了,便笑着說道。她也覺得這樣挺好,二房勢弱,沒個兒子不說,前面兩個姑娘嫁的雖然不差但是也就是一般,不用想也知道一定跟徐安娜的夫家沒法比,小六嫁的老大媳婦兒娘家以後有大房照應着她也就放心了,至于三房,有安娜在,她那不靠譜的爹娘和妹妹,她老婆子也就不管了。當年老太爺臨終前就交代過,大房和三房都不用管,只要照顧照顧二房就行,老爺子那麽睿智的一個人說的話一定是沒錯。
徐梁氏見大嫂這麽說,心裏首先就願意了幾分,便笑着說道:“那感情好,等大嫂的侄子過來拜年,我也一定上門去湊湊熱鬧。”這就是要見一見的意思了。
張貝莉見她們一說一唱的便說道:“小五那裏着什麽急啊,她還小呢。”如果徐安芳的婚事定下了,徐安娜的便也要定下了,張貝莉還想可着勁兒的挑一挑,當然不願意。
“小什麽小,當年像安芳這麽大的時候我都已經嫁給你們父親了。”徐夏氏說道。這閨女可不能留着,留來留去得留成愁。徐夏氏說到底還是以前的那種想法。
被徐夏氏說了這麽一句張貝莉不說話了,只老老實實的打牌,其實要不是今天是大年初一,沒人出去她現在也早出去了,現在還要留在這裏挨數落,想想就沒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