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蔣瑛的婚禮
經過幾天的收拾整理,蔣家把裏裏外外都做了大調整,清潔規整,為喜宴那天做好了準備。蔣瑛把卧室裏影響美觀的雜物全部裝進紙箱裏,搬到雜物間暫存,床鋪也都換新了。她躺在床上,整張臉埋進枕頭裏,發出咯咯的笑。
下午,蔣林穿上皮鞋,揣了好幾包煙出門。給村裏的鄰居一家家發香煙,請他們明早上早點來幫忙。
走到李軍家,他們一家人正在看電視,李軍見蔣林來了,趕緊讓座,“哥,坐。”
“不坐了。”蔣林從煙盒裏拿出三支煙,一支給李軍,一支給闫春,一支給李鹽,說:“明天早點來幫忙哦!”
“要得,哥。”
“還有桌子、板凳。”
“要得要得。”
“那我走了。”
“嗯。”
“叔,慢慢的走。”李鹽送蔣林出門,蔣林回答:“今天可不能慢慢走,還有好多家要走呢!”
蔣林請完附近兩三個生産隊的鄰居,已經是晚上九點了,他打着一只老式手電筒,沿着田埂抄近道回家。
第二天一早,鄰居們紛紛扛着自家的大木桌子、條凳前去蔣家。廚子是隔壁生産隊的韓師傅,廚藝了得,附近辦酒席的人家都請他掌勺。韓師傅走進廚房,問:“我開的菜單都買齊了哈!”
“齊了。”唐聲答。
院裏,李軍正用一堆磚頭和水泥沙漿砌一個簡易的竈頭,李鹽在一旁打下手,遞塊磚什麽的。唐初蹲在一邊看他們怎麽砌竈頭。他見李軍往磚塊上抹點沙漿,再放到前幾分鐘砌好的磚塊上,接着又是同樣的操作。李軍砌到一半,發現唐初學得挺認真的,就問:“你要不要來試試?”
唐初接過他手裏的磚刀,學樣往磚塊上抹沙漿,小心翼翼地和下層的磚塊對齊,本來以為放得很好,結果還是放歪了,他不敢再繼續,繼續下去也是浪費大家的時間,唐初把磚刀還給李軍,說:“還是你來吧。”
李軍換了一塊磚,又回到工作崗位。李鹽把一塊磚抛着玩,說:“砌牆的師傅都是幹了好幾年才有那種的水平的,頭幾次都這樣。”
Advertisement
“你爸也是幹這個的?”
“他以前跟着別人學了一陣,現在沒幹這個。”
李軍砌竈頭的同時,蔣月紅、蔣月雲、朱小梅和其他幾位女鄰居圍着一張桌子折菜,兩個人折豇豆,兩個人清理折耳根(魚腥草)的須,韓師傅和另外兩個幫手在廚房裏切瘦肉。唐聲從後院進廚房,手裏提了四只剛殺的公雞,它們的脖子還在滴血。
李軍一共砌了三個竈頭,蔣林端來大鐵鍋,放到竈頭上,李軍一一往鐵鍋和竈頭的縫隙之間抹上一些沙漿凝固。
鐵鍋架好,李軍開始往鍋裏摻水,洗三四遍鍋之後再摻大半鍋幹淨的水,等水燒沸之後,再倒入淘洗幹淨的米。火勢在李軍的掌控下燒得很旺,待大米煮到六分熟,李軍立即将米舀進筲箕裏瀝起來,水分差不多瀝幹,鍋裏的水換新,放上專門用來辦酒席的超大甑子,把筲箕裏的米倒入甑子,再蓋上蓋子,燒火蒸飯。同時,韓師傅和周師傅在旁邊兩個鍋裏炒菜,李鹽和唐初一人燒一口鍋,大火爆炒,菜肴熟得很快,兩位師傅三兩下就把鍋裏的菜全舀到盆子裏。
有風吹過,水蒸氣和油煙四處飄散,又随風聚攏,全部繞在唐初和李鹽身上。人間煙火。
飯菜做好,差不多十點了,總管站在臺階上朝院子裏的人喊:“開席了!”開飯時間到,大家分別找到空位坐好,婦女們給每一桌放了一摞碗,剛好八個,接着又是另一個婦女前來放筷子,也是八雙。
人差不多坐好,早上來的人少,只是這個生産隊的人,所以只坐了五桌。李鹽和唐初以及連海打盆(方言,上菜之意),他們各自拿着一張大木盤,木盤呈長方形。
李鹽第一個從廚房裏出來,木盤裏面放着五碟花生,他走到桌旁,說:“起碗。”靠近他的一個女人端去一盤花生,擺在桌上,後面的桌子如此。
唐初等李鹽進廚房了才出來,他的木盤裏放了五碟炒茄子,“端菜。”還是邊上那個女人拿的菜。
“起碗。”連海端的是五碟折耳根炒瘦肉。
等客人們吃完,廚師和李鹽他們才有時間坐下來吃飯,李鹽從桌上拿了兩只白瓷碗去舀飯,唐初接過碗,說:“謝謝。”
李鹽跨過條凳,坐下,說:“你怎麽跟我這麽客氣?”
“我跟誰都這麽客氣。”
“好吧。”
唐初安靜地吃着飯,李鹽忽然往他碗裏夾了一塊酥肉,說:“超好吃。”
“謝謝。”
“我覺得你和我可以少說點謝謝,或者這樣吧,你幹脆一次性把今後要給我說的謝謝都說完好了。”
“謝謝,很好吃。”
“還要不要,我再給你夾”
“謝謝,我自己夾得到。”
“別跟我客氣。”
下午,蔣瑛在父母的指引下,前去給各位親戚磕頭,打煙。親戚們笑容滿面地收她的敬意,然後送上一封紅包。
蔣瑛叫了一聲外公,然後磕了一個頭,外公趕緊把事先準備好的紅包放到她手裏,感慨萬分:“終于結婚了啊!”
“是啊。”蔣瑛一邊笑,一邊答,“謝謝外公。”
“舅舅。”
蘇臣就站在他爸蘇山旁邊,蔣瑛叫了一聲大舅,便給他跪下了,蘇臣也給她一個紅包。
“謝謝舅舅。”
“這是你林學伯伯。”媽媽介紹道。
“伯伯。”
接下來是舅媽,姑姑,姑父,姨媽,姨父,叔叔,伯伯等許多親戚,磕得她膝蓋有點痛。
晚上十點,開始吃夜宵了,總管依舊站在臺階上吼了一嗓子“宵夜了”!夜宵是兩鍋油茶湯圓,湯圓糯糯的,茶湯麻麻的,一碟涼拌酸菜下菜,別有風味。
吃完宵夜,便是小孩子們最期待的時刻了,一箱箱煙花擺在路邊,蔣林和唐聲一起點燃引線,煙花嗖嗖嗖飛上天空,絢麗綻放,底下是孩子們地驚呼。
當晚,客人們玩到很晚,樓下的兩間房,全是大人在打麻将,他們幾乎是要通宵的。蔣瑛明早要很早去街上的化妝店做頭發,現在已經睡了。蔣家的另外一些親戚也來了,唐初的房間被小孩兒們占了,他沒有地方睡覺,李鹽看他哈欠連天,便問:“要不要去我那兒睡?”
“我不困。”
“明明困得眼睛都睜不開了,你到底在堅持個什麽?”
“我不想麻煩你。”
“不就讓你一半床嗎,哪兒麻煩了?你天天睡我那兒我都不覺得麻煩。”
“那走吧,我好困。”唐初實在堅持不下去了。
唐初跟着李鹽走進他的房間,李鹽的床一面靠牆,中等寬度,但要睡兩個人綽綽有餘。李鹽問:“你要睡裏面還是外面”
“你喜歡睡裏面還是外面?”
“我一般從裏面睡到外面,外面睡到裏面,整張床都是我的。不過你放心,今晚我會盡量收斂的。”李鹽搖頭晃腦地說。
“那我睡外面吧,明早我得早起。”
“可以。”
“我可以去浴室洗澡嗎?”
“要睡衣嗎?”
唐初想起自己沒拿睡衣,馬上就要回去拿。“我回去拿。”
李鹽朝他翻了一個白眼,趕緊從衣櫃裏拿出一套睡衣,扔到唐初懷裏,說:“就穿我的吧。”
唐初洗完澡,倒在床上就睡着了。李鹽拿了一套睡衣,慢慢去洗澡。半個小時後,李鹽濕着頭發回來了,他看了一眼床上的人,額頭和脖子都在冒汗,李鹽無奈地嘆了口氣:“這個傻子,風扇都不知道開。”他打開風扇,調到最大檔,風扇轉動,風從唐初的頭部吹到腳部。
李鹽從隔壁吹幹頭發回來,他小心翼翼地從唐初身上跨過,唐初睡得很安穩,額間也沒再冒汗了。唐初的發絲微微顫動,李鹽側着身子,從他的眉眼觀察到喉結,再到胸膛,再到手臂和腳趾。李鹽想:怎麽會有人身上的每一寸都這麽好看呢?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情人眼裏出西施不對,他本來就是西施。天吶,我都在想些什麽?還情人眼裏出西施呢!哈哈,情人,我是他的情人嗎?我不是他的情人……李鹽看着唐初的睡眼,忽而憂傷,他迷蒙了雙眼,關燈睡覺。
至少在他眼裏不是……
李鹽果然睡得很乖,完全沒有打擾到唐初。唐初起床時李鹽還在睡覺,他去浴室洗了臉,換上自己的衣服,把李鹽的睡衣疊好,一起帶回家了。
李鹽伸手,唐初已經不在了,床上尚留他的餘溫,李鹽滾到唐初睡過的地方,埋頭繼續睡。
唐初回家時,蔣瑛已經在表妹的陪伴下做完頭發回來了,長發盤起,點綴着些許花瓣,妝容幹淨,純潔明麗。
十點,新郎那邊發的轎子(現在已經是車隊了,但還是說“發轎子”)已經到了,新娘穿上婚紗在房中等待。周恒穿着整潔的西裝,帶上一衆兄弟上樓接新娘,但是新娘的朋友們也不是吃素的,一個個的抵在門前,要他們發紅包才肯開門。
經過一陣激烈地搶新娘大戰,周恒如意見到新娘,但是女伴們還是不滿意,她們要求他給新娘跪下,說出讓新娘感動的話才能接走新娘。
周恒害羞地單膝跪地,手裏拿着一束玫瑰,說:“我愛你,跟我走吧!”
“太俗了,重來!”一女伴說完,旁邊的朋友也跟着起哄說不行,周恒紅着臉,吸了一口氣,認真地說:“我們在一起六年了,很感謝你一直陪伴着我,我相信我們今後也會一直走下去,白頭到老。我會一直愛護你,尊重你,包容你,讓你每一天都快快樂樂的。”周恒說完,眼角帶淚,蔣瑛笑着把手伸過去,說:“花很漂亮,你可以給我了。”周恒把花遞給她,從朋友手裏接過鞋盒,拿出一雙漂亮的高跟鞋給蔣瑛穿上,然後背着蔣瑛出門。
蔣瑛上了車,李鹽和唐初也加入送親的隊伍,坐在蔣瑛後面的車上。
快到周家,前面的車上的朋友們紛紛下車,聚集在一起,堵住前路,周恒預感到大難臨頭,剛想跑路,就被他的朋友們拽下了車。他們給他把西裝脫掉,往頭上戴一圈豔麗的花,臉上用墨水畫花,耳朵上和脖子上挂一串辣椒和大蒜頭。一個下手比較重的男生在一邊的樹上折了一條樹枝,一棍棍打在他的小腿上和屁股上,趕他去背新娘回家拜堂。周恒背上新娘,男子一棍打在他的腿上,說:“跑快點,跑得快就不遭打了!”
一堆看熱鬧的人追着新郎新娘回家,車隊從旁邊駛過。
到達周家,送親客們被安排在另一個院子暫時休息。
吉時一到,蔣瑛和周恒進入堂屋拜堂,三拜之後,蔣瑛被接拿婆請入新房,接拿婆倒了三杯白酒,蔣瑛和周恒喝了交杯酒,同時,接拿婆在旁邊說一些祝福的話,諸如“白頭偕老,早生貴子”這類。
喝下交杯酒之後,蔣瑛脫下婚紗,換了一條紅色的裙子。周恒領着蔣瑛下樓去請送親客過去吃飯。
蔣瑛和周恒站在院子裏,鄰居吳叔叔在他們面前放了兩張椅子,請周家父母坐下,由兩人磕頭。磕完頭,兩人一起叫爸媽,同時打一支煙給二老,二老接過煙,送上兩封紅包,然後扶他們起來。
“小恒家公婆(爺爺和奶奶)周大钊和陳理蘭。”吳叔叔這是請拜,就是把長輩請過來,然後新人跪拜。
“公,婆。”
兩位老人笑眯眯地接過香煙,遞上紅包,然後扶他們起來。
“謝謝。”
先是跪拜長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舅舅舅媽、姑姑姑父等,接下來是跪拜平輩,哥哥姐姐這種。
給大小親戚磕完頭,兩人的膝蓋差不多已經廢了。旁邊幫忙拿紅包的叔叔手中的盤子裏,紅包堆得似一座小山。
送親客吃完飯,在院子裏坐了一會兒就坐車回家了。
根據習俗,蔣瑛要在家裏待上幾天,一般是三天以上,然後由父母來接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