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鄉下小孩兒的生活
李蘇小腿上的傷并不是很嚴重,兩三周就好得差不多了,李媽媽怕她腿上留疤家裏的菜都沒敢放花椒和辣椒,一家人吃了好一陣子幾乎沒味道的菜。
劉醫生宣布李蘇的傷已經好了的那天正好是大年三十,李媽媽一咬牙跑到鎮上去買了魚和豬肉,過年了總還是要做點好吃的才有過年的味道。
此時李蘇拿着筷子雙眼亮晶晶地盯着桌上的一盆魚。
李蘇和李爸爸一樣特別愛吃辣的,不過因為她身體一直不太好,家裏還沒發生變故之前李媽媽做菜都不會做太辣,怕李蘇受不了。像這樣辣的菜李蘇大半年才能吃一回,只是後來李蘇寄人籬下有的吃就不錯了,哪能講究這麽多。
桌上的盆最上面飄了一層紅紅的油和紅豔豔的辣椒,最中間還有綠油油的香菜,紅綠相間看着就讓人特別有食欲。裹着香氣的熱氣撲面而來,李蘇覺得自己口水都要流出來了。不過還不能吃,咽了咽口水,她戀戀不舍地放了筷子下了木凳,蹭蹭地跑到竈房。
李媽媽正在煮酥肉湯,見李蘇站在門口吩咐道,“蘇蘇,你去把外面洗好的豌豆芽拿進來。”
半肥半瘦的小塊豬肉用面粉和雞蛋細細腌漬過後用冒着熱氣的滾燙的油炸了備好,要吃的時候就拿一點出來煮一鍋湯,放一點自家種的嫩嫩的豌豆芽進去,起鍋的時候再淋上一點醋,李蘇一回憶起這滋味就覺得人生真的太幸福。
把菜都擺上桌之後,李爸爸還沒到家。礦上二十七就放假了,但李爸爸為了一天四十塊的值班費自願留下來值班看礦了,吃過這頓飯還要摸黑趕回去。生活總是不大容易的,誰家都一樣,李蘇站在自家院子外面等父親回來的時候突然這樣想到。
李爸爸遠遠就看到站在門口的女兒,高興地喊了一聲“蘇蘇”,後着了也歡快地應了聲“阿爸”,然後跑過去接過裝着李爸爸換洗衣物的袋子。
吃飯的時候李蘇特別乖巧地給李爸爸和李媽媽分別夾了一筷子魚,雖然她這陣子越發乖巧懂事了,但給父母夾菜倒還是第一次,即使是十分內斂的李爸爸和李媽媽眼眶都有些紅。
只是李爸爸心裏還夾雜着些許愧疚在裏面,弟媳懷孕的時候母親把她當做寶來伺候,李福寶生下來就白白胖胖的,健康得不得了。而自己妻子懷着蘇蘇時,母親不僅從未來看過,甚至還叫已經懷孕七個月的妻子去幫二弟家收玉米,導致李蘇早産,甚至到現在身體也一直不大好。
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吃了晚飯又坐着看了一會春晚,看時間不早了李爸爸才終于起身準備回礦上。李媽媽套了外套送他出去,李蘇把之前用袋子裝好的切好的熟香腸和臘肉拿給父親,笑眯眯地叮囑他晚上要蓋好被子。
李爸爸和李媽媽對視一眼,眼睛都笑彎了。等他們出門,李蘇才回卧室從床底拿出鞋盒,從一疊本子下面拿出換來的簡裝版的《唐詩三百首》。人總是渴望無法得到的東西,李蘇前世早早就被迫辍學,後來的環境也不允許她對知識有太多的奢望,她現在幾乎睡前都會拿出這本以後世的眼光來看特別廉價的書看看。
有了前世二十幾年的人生經歷,即使李蘇從未接受過正規的教育也能理解大多數的詩歌意義,甚至也能感受其中一些詩歌的意境,不過多半都是一些籠罩着陰郁的類型。
李媽媽自己文化不高,也沒辦法對李蘇的學業多加關注,只是看到李蘇每天都會早早起床搬了凳子、拿了書包到院子裏看看寫寫,她心裏就覺得高興。她只以為李蘇看的書都是她的課本,做的作業都是老師布置的寒假作業。
那本李蘇用新衣裳換來的字帖李媽媽倒是看了兩次,只見到唯一空着的又白又薄的紙上幹幹淨淨的,以為李蘇忙着做寒假作業還沒來得及看也就沒多管了。
Advertisement
其實李蘇現在每天都會練字,只是她都是用沒加墨水的鋼筆在印着字的紙上一次有一次地臨摹,一開始李蘇并僅僅是為了節約,更重要的是她沒有墨水這種現在還比較高級的物品,周小武他爸給他寄回來的一瓶早就被他打碎了,李蘇自己更不可能弄到。
寫着寫着李蘇倒是發現這樣練字更加有手感,先臨摹再用鉛筆在小本子上慢慢寫寫,一段時間下來雖然進步并不明顯,但已經足夠讓李蘇興奮的了。
過完年李蘇最開始做好的作業只剩下她自己的那一本了,小孩子過年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壓歲錢,李蘇的作業為她換了來了六塊錢。錢雖然不多,但李蘇卻像對待寶貝一樣小心翼翼地把這六塊錢放到了鞋盒最底下,壓平了再把本子放了上去。
這一年過年李蘇并沒有收到壓歲錢,往常李奶奶再不喜歡李蘇也怕村子裏的人說閑話總還是會拿兩塊錢給李蘇意思意思。而今年因為出了年前李蘇在李二叔家被開水燙到這件事,兩家人本來就不太親密的關系一下子就變得像陌路人一樣。
李媽媽怕李蘇因為這件事傷心,初一那天特意給了李蘇五塊錢當做壓歲錢,不過李蘇沒要,她把錢放回李媽媽手裏一邊笑一邊小聲道,“我沒有什麽要買的,媽媽你幫我存着吧。”李媽媽想想也是,這事兒也就過了。
其實李媽媽完全是多慮了,早在她不知道的很多年輕李蘇就已經把李奶奶還有李二叔一家人當做和自己不相幹的人了。李蘇并不想去報複或者傷害誰,可如果她也不會任憑他們欺負自己。
鄉下的年總是充滿了濃濃的年味不說,時間還特別長,沒什麽好消遣的村民辛苦了一年這個時候也會拿一些錢打打小牌娛樂一下。村頭的小賣部看準時機在門口支了一個棚,擺了幾張桌子,泡了茶,生意十分紅火。
李蘇從小性格孤僻,周圍的小孩子也不愛跟她玩,不過最近因為作業的事情同齡的小孩子對她倒是改觀不少。小孩子總是不自覺地靠近比自己更優秀的人,而這個“優秀”在這群孩子眼裏大都是以學習來衡量的。
以前幾乎沒有搭理的李蘇居然也被一個小團夥接納了,雖然李蘇從心理上有些排斥和一夥小孩子為伍,但玩過家家的時候竟然意外地開心,甚至連男孩子玩泥巴的時候,李蘇也因為手巧能用泥巴捏出很逼真的拖拉機而被以吳小雨一夥的男孩子接納。
再後來當這些小男孩發現李蘇不怕毛毛蟲也不會像一些小女生一樣動不動就哭的時候,經過一次鄭重而嚴肅的讨論,有一天李蘇把手洗幹淨準備回家的時候被吳小雨叫住了,“喂,李蘇,明天和我們一起上山吧。”
托了當兵的周爸爸定期寄回來的稀罕零食的福,和同齡人比起來吳小雨長得更高壯一點,又因為想要壓着李蘇故意學着他最近看的某部香港電影裏的主角,李蘇遠遠看過去總覺得他有種種小流氓的氣質。
李蘇當時還以為周小武說的上山是去進行掏鳥窩之類的活動,因為前世她給李福寶做作業的時候他就幹這事兒了,李蘇難免第一時間就想到這個。
前世李蘇家裏還沒發生變故的時候,她身體不好沒能像村裏其他孩子一樣滿山跑,後來李爸爸去世了李媽媽改嫁走了,李蘇寄人籬下整天忙着割草做家務更沒這機會了,現在聽了周小武的話就有點……心動。
“喂,你要不要去啊,不去就算了,我們還不想帶你呢。”周小武大概是看出李蘇的猶豫了,有些不高興地說。其實他也沒說錯,山上路不好走,女孩子太嬌氣,他們一般不帶女孩子的。
李蘇想了想,終于還是點了點頭。
第二天一早李蘇和李媽媽打過招呼,說她和周小武他們一起去玩就出門了。如果在以前李媽媽肯定不會同意,但最近李蘇性子比以前活潑了不少,李媽媽想着村子就這麽大,幾乎家家戶戶都是知根知底的,她和周小武他媽還挺熟悉的,也就答應了。
到了和周小武約定的地方,看到站在周小武身邊站着的幾個明顯比他還要高男孩子的時候雖然有些疑惑,等她看到不管大的還是小的男孩子手裏都拿着彈弓的時候,李蘇很慶幸自己剛才明智地保持沉默。周小武從另一個同伴手裏拿了竹簍塞到李蘇手裏,表情嚴肅地囑咐她,“一定要拿好竹簍哈。”
說完幾個十一二歲的孩子已經走在前面,身後幾個七八歲的孩子連忙跟上,李蘇也跑過去走在他們中間,就這樣一群人浩浩蕩蕩地朝村北的山上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