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退親(二更)
筱蘭有些困惑了,爹爹一向都是嚴肅,自己也沒見筱蓉有多麽的讨喜,可爹爹就是對她好。
“你爹喜歡的是她聰慧敢說敢做的樣子,雖然看起來魯莽,卻是直率,看看你們一天不言不語,在過個幾日恐怕你爹都忘了你們是誰了。”
筱蘭忙點頭:“娘,教訓的是,孩兒謹記娘的教誨,只是有一事不明。”
李氏點頭,筱蘭的目光變得恐怖,開口細細得問了一句:“若是筱蘭不存在,爹會喜歡我們嗎?”
面對李氏的微笑她們兩個好像明白了什麽,三個人整整聊了一下午,晚上兩人見爹從鋪子回來才起身告退。
李氏看到付元朔倒是想起了一些事情,沈家被貶之事她如實的告訴了付元朔,本以為他會立馬同意筱蘭退婚,可付元朔并沒有這樣想。他認為退婚讓人講閑話,何況沈家老爺一瞧便是有學識之人,将來定還會有大的造就,而沈少爺年紀輕輕便文武全才,将來也錯不了,他認為筱蘭跟着他将來會享福。
不知什麽時候開始,付元朔開始在乎感情了,金錢放在了感情之後,李氏不敢相信,眼前的相公變成另外一個人一般。
“可相公您想想看,他們什麽都沒有,筱蘭若是嫁到他們家肯定受苦,你怎麽舍得讓我們的女兒受苦啊!”說着聲淚俱下,不停的抽泣。
付元朔看到李氏如此,心裏也動搖了,直到聽着李氏說筱蘭實際上并不喜歡沈家的少爺,這才同意退親。
說是也巧,此事談起不到三日,沈家便來了,他們想這兩家既然已經訂親,想借一些銀子,打點上面的人,希望能夠讓他官複原職,并且強調自己是被另一個縣官陷害,只要自己能找到上面的知府說清楚這件事,那麽自然可以官複原職。
付元朔看着眼前的親家坐在那裏,想這樣的人家屬實不能給筱蘭帶來榮華富貴,可看看沈碧辰這孩子懂事善良又舍不得,一個女婿半個兒,自己多麽希望把女兒許配于他啊!
“老爺,您不是有話要講嗎?”
李氏生怕老爺一心軟不提退親的事情了。
看着對面沈家的三人他終于開口:“鄙人慚愧,其實小女本不喜歡你家的少爺,所以這樁親事退了吧,彩禮退給你們,正好你們也急着用銀子,另外我在多給你們五百兩,就當作是我們退親的補償。”
對面的沈老爺并沒有表現出很高興的樣子,而是滿眼的失落,沈夫人也沒了往日的風采,面對付家人“退親”他們心知肚明,自己剛剛被貶官,他們就提出退親,顯然是嫌棄這家勢不好了,原本他們看上的就是自己那個當地縣官的地位,并不是看上了碧辰。
對于這些沈碧辰表現的很自然,有禮貌的起身,說着:“好,謝謝付爺的好意,不過銀子我們就不要了,彩禮退回就好,這件事情無所謂,只能說明我與貴小姐無緣。”
Advertisement
如此大度的男兒真的是少見,付元朔心中也一個勁兒的可惜,可惜他為什麽沒生在一個生意人家中,這官場之中三年河東,三年河西,永無平衡,若筱蘭跟了他确實不妥。
“我付爺說的話必然要做到,你一定要收下。”
李氏心髒在滴血,奈何白花花的銀子就便宜了對方,可當着付元朔的面兒他不敢多說,直到送沈家人出門的時候才說到:“希望這些銀子對你們能有幫助!”言外之意就是若你哪日發達,你可不能忘了我!
沈老爺、沈夫人的臉色十分難看,對于沈少爺來說這也是恥辱,可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出人頭地,絕不讓人瞧不起。
馬上走出門口了,沈碧辰在門口拾起一個芙蓉圖案的絲帕,一個普通的帕子上芙蓉圖案格外搶眼,只有一朵芙蓉花卻讓人覺得美的不凡,搖搖一芙蓉,曳曳衆牡丹。他看得出了神兒,沈老爺拉了他一把,他才緩神兒,尴尬的笑了一下兒:“這帕子真美!”
筱蓉在一旁正找着,看到他手中拿着自己的帕子,就讓柳月去取回來。
“這是你繡的?”
沈碧辰随口一問,柳月馬上搖頭,随後指着不遠處的筱蓉道:“這是我的主子蓉小姐繡的。”順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一個身穿粉紅色衣裳的小女孩兒站在一排花前面,花的缤紛色彩映着她如同花朵一般。
沈碧辰再次愣神兒,好漂亮的姑娘,好精致的帕子,人如其花,倘若芙蓉一樣美而不俗。
“碧辰,你看什麽,走!”
聽爹的訓斥他才轉身離開,而筱蓉根本沒注意到對方是在看自己,還傻乎乎的問柳月那是誰,柳月含糊不清,只知道是老爺太太的客人,卻也不知那是筱蘭退親的沈家。
“小姐,奴婢看……”
“看什麽?”
柳月橢圓的眼睛瞪着,樣子極其可愛,随後小聲兒說:“您不覺得那公子愣神兒了嗎?”
筱蓉推了她一下說:“讓你胡說八道,太讨厭了!”
兩人嬉笑着,讓送客回來的李氏十分生氣,她對着身旁的付元朔說:“這個柳月不知什麽來歷,整日沒大沒小,總是跟蓉兒在一起打打鬧鬧,我擔心她把蓉兒帶壞了。”
付元朔似乎很疲憊,沒有在意,覺得筱蓉開心就好,一個奴才能讓主子歡心何嘗不是好事。李氏發現自從筱蓉清醒後老爺對自己便不如從前,自己無論說什麽老爺都反對,看來曾經筱蓉的癡傻讓老爺忘了過去的事情,現在她是開始想那個死了的女人了。
不成,筱蓉若是一直存在,自己和兩個女兒的地位自然會跌入谷底,現在付家剩下的財産若是讓筱蓉分了一大部分走,那筱蘭和筱蓮可怎麽辦?既然決定做一件事情,那就不能心軟,對她心軟将來自己的孩子便會吃虧。
這幾日付元朔回來,筱蓉才心安,想爹爹在家李氏不敢胡來,她一有空便開始做繡活兒,每一個力求最精致,絲線透過繡布工整的留下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