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從軍行》
杜敬達話音剛落,很多人臉上頓露不屑之色,就連和杜淹情同手足的韋福嗣也是暗暗搖頭,誰不知道楊崇是工匠,是格物高手,你要他做一個物件差不多,要他做詩就是故意刁難。孔穎達替楊崇召集,偏偏不能明着阻止,楊崇沒有理杜敬達,反而問崔處直:“久聞崔兄寫得一手好字,能否讓楊崇開開眼界。”
“當然沒問題。”崔處直二十歲出任漢王府長史,才華橫溢,處世更是老到,立即猜到楊崇要吟詩,笑着提筆說:“楊大人不若作詩一首,崔某正好揮筆。”
衆人見沒有冷場,一起來了興趣,楊崇便說在西域曾做過一首詩,請大夥斧正。楊崇其實記住全部的詩詞不多,很多唐詩宋詞只記得那些精華的幾句,但王昌齡的七首《從軍行》是熟了又熟,那是小時候罰抄千遍的碩果。楊崇輕聲吟誦道:“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所有人都愣住了,這首詩談不上錦繡,卻實實在在描寫出山巒疊嶂、烽火遍布的邊塞景色,語淺意深,餘味不盡。杜敬達是後悔不及,這首詩将大大擡高楊崇的聲譽,屈突蓋贊道:“好詩,楊崇,崔大人的這幅字就給我吧,你以後再向崔大人讨字。”
劉炫指了指坐在最下首的兩人笑道:“屈突大人所言極是。楊崇,我來給你介紹一下我的兩個學生,王薄和孟讓。”
楊崇一驚,現代社會上過學的人沒有不知道王薄的,課本裏寫着,隋炀帝東征高句麗時,王薄自稱“知世郎”,創作《無向遼東浪死歌》,在山東長白山揭竿而起,孟讓好像也是一位義軍頭領。王薄中等身材,一身讀書人打扮,生得眉目清秀,面白須長;孟讓身長大約七尺五寸,猿臂狼腰,淡黃面皮,留一口落腮胡須,錦衣在身。
楊崇急忙起身行禮,孔穎達和屈突蓋坐在對面,清楚的看到楊崇那一驚,雖然不明所以,也把王薄和孟讓記在心中。王薄和孟讓過來行過禮後,王薄試探問道:“楊大人家在哪裏,以後我們多親近親近。”
楊崇已經恢複正常道:“我就住在馬行坊,王兄、孟兄有空,盡管前來。”
王薄一個寒門,孟讓只是齊郡的一個小士族,到長安幾天了,都不被人待見,劉炫出面,就是想為兩個學生謀一條出路。楊崇是第一個平常相待的官員,不管是不是看在劉炫的面子上,王薄和孟讓已經很感激了;劉炫同樣欣慰,自己的臉面保住了,首先韋福嗣千裏赴約,現在楊崇也照顧王孟兩人的情緒。
屈突蓋算看出來了,劉炫已經一再考慮到名門大族的眼界,才邀請了這些人,但若不是楊崇糊裏糊塗地跟來,王薄和孟讓恐怕只有孔穎達這個師兄來照顧面子了。屈突蓋輕聲對劉炫說:“劉兄,韋大人,時間不早,大夥散了吧。”
劉炫和韋福嗣都是連連點頭,衆人各自散去;楊崇回到馬行坊家中,已是三更天,韋雷夫妻倆還在守着門。見楊崇回來,韋雷老婆急忙打來熱水,楊崇實在太困,洗完就睡了;第二天一早剛起來,韋雷就跑來問:“老爺,給你報個帳,你出去的這段時間,除了開銷,我們掙了八十七兩銀子,還有史将軍送來的十個奴隸和那些白砂怎麽辦?”
楊崇一愣道:“史大千怎麽送家來了。”
韋雷笑道:“史将軍說了,軍營裏沒有多餘的糧食,人是你讓買的,自然算你的人,買人的二百兩銀子毒龍客墊過了,還錢去玉海齋。史将軍還真夠意思,連文書一把送來了。”
楊崇猜是獨狐篡的意思,給自己一個小小的補償,就吩咐韋雷把天然純堿先放在庫中,再帶着十個人去長安縣上登記,然後先選四個身強力壯的進鐵匠鋪做學徒,把韋橫換出來,鐵匠鋪以後由韋隆負責。十個人中只有五名漢人,其餘分別是兩名鐵勒人和三名室韋人,楊崇不分民族,按年齡大小,直接賜名楊一到楊十。
楊崇自己吃完早飯,查看了書房裏的樟木箱,發現從宇文恺那裏拿來的魯班鎖和暗記都沒動過,箱中的書和物品還是原樣,才跑去宇文恺府上。孟鲲鵬還沒回來,宇文恺見到楊崇十分高興,笑着說:“我聽說了,現在過了調查和聖天子的兩關,大夥也知道你另有任務,恐怕過幾天,你就會升職了。不過,實缺估計不會有。”
楊崇毫不在乎地說:“我才不稀罕那些,這次西域之行,耽誤了我幾個月賺錢的時間,我要想辦法補回來。”
宇文溫插話道:“楊師叔,你真是掉在錢眼裏了。”
宇文恺訓斥道:“胡說什麽,你師叔家裏那麽多人,不掙錢,吃什麽?你要是有你師叔一半的本事,我也不用煩神。”
楊崇勸道:“師兄不必在意,溫兒只是那麽一說。溫兒,我就是個工匠,軍國大事輪不到我煩神,不給朝廷添麻煩,我就心滿意足了。所以我的目标就是要掙錢,有一天就算丢了官,也是吃喝不愁。”
宇文恺問道:“你是不是想打什麽神兵利器?”
楊崇一豎大拇指說:“師兄,你現在正好在家,我們合計一下,打一把利器來,以後我們兩家作坊專門做。我聽毒龍客說,現在關隴士族的收購價已經到千金買寶刀的地步,我們只要每個月打一把就夠了。”
宇文恺也不怕錢多,打趣道:“虧得我們不是開鐵廠的,要不然聖天子非以為你私吞了配方不可,說說你的想法。”
楊崇的想法就是從百鍛鋼入手,百鍛鋼就是在打制兵器時燒燒打打多至上百次,由于碳分比較多,組織更加細密、成份更加均勻,所以鋼的質量有很大提高。楊崇想的是方法是在鋼塊打成六寸左右厚的時候,在刀背面開一個v字的槽,深度兩寸上下,然後放入一條軟鋼,再打成刀的形狀;覆土燒刃時,不是一次性覆土,改用五到六次的疊加方式。
宇文溫沒反應過來,但是宇文恺和宇文虎一聽就懂了,宮中侍衛的橫刀就是百鍛鋼的,僅次于佰刀和骁刀,刀身內軟外硬中間韌,楊崇這樣煉出來的刀與橫刀不同,刀鋒鋒利硬度高刀背韌,更适合作戰。最主要的是,楊崇這種方法對鋼鐵的要求不是非常高,不需要镔鐵就能打制,宇文恺立即拍板動工,楊崇就決定把韋橫調過來幫忙。
孟鲲鵬在西域的具體情況楊崇沒問,宇文恺也沒細說。楊崇推敲過此事,孟鲲鵬去西域,不僅僅是因為自己,肯定有其他的目的,宇文恺要是想讓自己知道,肯定會主動告訴自己,否則問也沒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