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抽絲剝繭
根據元秋的供詞,昨夜她回小膳房收拾後便沒有去過寝殿,一直是元芳陪着趙嫔。
慕容辭和沈知言又問詢了兩位宮女,供詞和元秋、元芳的供詞差不多。
之後,他們來到小膳房。
小膳房在大殿的東側,鍋碗瓢盆等東西不多,但擺放得很整齊,而且潔淨得一塵不染。
只是例行看看,他們并沒有希望在小膳房能找到什麽線索。
果然,一無所獲。
接着他們去了偏殿,把宮人遣到殿外,沈知言對趙嫔進行詳細的查驗。
慕容辭在一旁看着,随着他的查驗過程,她的腦海閃現一幕幕趙嫔生前的影像,好像她身臨其境、親眼目睹了整個過程……
元秋送來杏仁酪……元芳把杏仁酪送到寝殿……趙嫔吃杏仁酪……趙嫔寬衣就寝……趙嫔被帶到案發地……趙嫔被吊在辛夷樹上掙紮……
一幕幕,朦胧而迷離。
“趙嫔的确是自缢身亡,身上沒有其他傷痕。”
沈知言從頭到腳查驗個遍,除了頸間那道深紫色的勒痕與指甲扣抓的血痕,再無其他。
二人出了景福殿,慕容辭一邊走一邊尋思道:“趙嫔的指甲為什麽斷裂一截?倘若她是自缢,臨死之際不會去扯繩索。”
他贊同地點頭,“這是一個疑點。第二點,趙嫔為什麽輕生、自缢?若她當真有輕生之念,為什麽昨夜還吃杏仁酪?第三點,若趙嫔真要自缢,根本不必跑那麽遠,在景福殿便可自缢。”
“倘若趙嫔是被他人殺害,本宮覺着應該是這樣的:昨夜她吃了杏仁酪便睡下,杏仁酪可能被人做了手腳,下了迷藥之類的東西,因此她不省人事,任人擺布。夜半人靜之時,兇手潛入寝殿,先把守夜的元芳弄暈了,再把昏迷不醒的趙嫔穿好宮裝,接着把她扛到案發地,把她吊在辛夷樹上。許是迷藥的藥效過了,趙嫔在最難受的時候蘇醒,于是她垂死掙紮,用手去抓繩子,不過很快她就窒息而死。”慕容辭抑揚頓挫地分析,“趙嫔那身宮裝是最華美的,平常很少穿,為什麽兇手給她穿上那身宮裝?”
“殿下的推測合情合理,應該比較接近真相。”沈知言劍眉緊鎖,“那盞杏仁酪,只有元芳和元秋接觸過,她們都有嫌疑。”
Advertisement
“元秋想在杏仁酪裏做手腳,再容易不過。元芳接過杏仁酪之後就送到寝殿,短短時辰內下手必須手腳麻利,也不是不可能。”
“殿下有沒有發覺,元秋的供詞有什麽不妥?”
“雖然元秋不像元芳那麽悲痛欲絕,不過元秋的供詞并沒有不妥,她斷定趙嫔是被人害死的,求我們為趙嫔讨回公道。”慕容辭回憶元秋作供的時候的模樣,不覺得有什麽破綻。
“我們并沒有說趙嫔是自缢還是被人殺害,為什麽元秋一口咬定趙嫔是被人殺害?還有,我總覺得元秋的悲痛是裝出來的,作供時的一言一行是演出來的,雖然看着完全沒有破綻,但越是完美無暇就越有問題,說明她預先想好了供詞,只等我們問詢。”沈知言清俊的面容在日光下熠熠生輝。
“你這麽一說,本宮想起來了。她明明不像元芳那麽悲傷,卻求我們為趙嫔讨回公道。這麽說,元秋的嫌疑大一些。可是,她為什麽這麽做?是她殺害趙嫔的?”
“若元秋身懷武藝,一人足以殺害趙嫔,不然,她沒有那麽大的力氣把趙嫔扛到案發地,并且把趙嫔吊在辛夷樹上。”
“元秋看着不像身懷武藝,還有一種可能,她被人收買了,只負責下藥。”
“元秋和兇手裏應外合,合謀害死趙嫔。兇手能夠把趙嫔扛出景福殿而不驚動宮人、巡守宿衛,可見對後宮內苑頗為熟悉,應該輕功甚好,才能在後宮如入無人之境。然而,兇手為什麽殺害趙嫔?緣由何在?殿下覺得趙嫔之死跟近來發生的事有關嗎?”
慕容辭明眸微凝,“趙嫔死得突然,跟那首歌謠完全對不上。”
沈知言再次颔首,“從目前的線索來看,趙嫔之死似乎跟近來的事搭不上邊。”
二人一邊說着一邊走往東宮。回到東宮,如意、琴若立即奉上姜茶,驅寒祛濕。如意還為殿下更衣,因為之前出去時還下着雨。
書房裏,如意擱下兩盞熱茶便退出去候着。
慕容辭坐在書案前,喝了半杯熱茶,“昨日本宮去了一趟春蕪院,扔到亂葬崗的兩具屍體是白庶人和莫庶人,她們是父皇的妃嫔,二十年前被貶為庶人,打入春蕪院。”
沈知言贊賞地笑,“在春蕪院有什麽發現?”
“在她們的床上,本宮找到一根花白頭發。”她把那兩根花白發抖放在案上,“一根來自于屍體手上,一根來自于死者床上的被子下,本宮覺得,這兩根花白頭發應該是兇手無意中留下來的。”
“若頭發真是兇手留下來的,那麽兇手年紀頗大,起碼五十多歲以上。”他點點頭,尋思道,“兇手有可能是春蕪院裏的人嗎?”
“白庶人和莫庶人死亡的時間跟奉天殿天降血玉一事很接近,本宮覺着,幕後之人應該是先殺白庶人和莫庶人,取了她們的血,然後在奉天殿布局‘天降血玉’。”慕容辭分析得頭頭是道。
“這就解決了奉天殿‘天降血玉’的人血從何而來的問題。”沈知言道。
“清元殿下血雨,本宮覺着應該是狗血。本宮得知,前幾日城裏有五只狗死了,血被抽幹了。”
“不如我們從頭理理案情。”
沈知言坐在她的對面,擱下茶盞,拿起狼毫在一張白紙上寫了一道短橫線,“最初應該是那首歌謠的散播,接着是奉天殿天降血玉。天降血玉發生在辰時,血是人血,極有可能是白庶人和莫庶人的血。那血玉的來源還沒查到。天降血玉跟歌謠裏的‘血玉現’暗合。”
慕容辭在那道短橫線旁添上一道短橫線,接着道:“接着是清元殿下血雨,那日正好天亮之際下雨,幾個內侍親眼目睹清元殿的殿檐流下來的是血雨。所用的血很有可能是從城裏殺死五只狗得到的狗血。不過,布局之人如何知道那日會在天亮時分下雨?如何精确計算做出這等恐怖的效果?這件事跟歌謠裏的‘雨漫天’暗合。”
他添上第三道短橫線,“再接着是魚食人。洛河死者孫玉梅,臉部和四肢有被蟲獸咬的傷口,致命傷是髒腑破碎。死者與丈夫馮科婚後感情很好,育有一雙兒女,已經排除家人殺害的可能。宮內曉月池死者小鹿,致命傷和孫玉梅一樣,髒腑破裂而死,被兇手扔到池裏,布局成魚食人。能夠震碎一個人的髒腑,可見兇手內力深厚,武藝不凡。不過,至今我還想不到是什麽蟲獸咬傷兩位死者的臉部和四肢。”
她接着添上一道短橫線,清冷道:“今早,內侍發現趙嫔被吊在後宮宮道旁的辛夷樹上。趙嫔極有可能吃了下有迷藥的杏仁酪,之後昏迷不醒被殺害。兇手似乎……有意布局成趙嫔自缢,可又暴露出明顯的破綻,這一點,令人捉摸不透。再者,兇手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她帶到案發地,可見輕功極好。不過趙嫔一案好像跟歌謠沒有明顯的關聯。”
她的腦子裏忽然閃現一絲火花,驚喜道:“魚食人的兩個死者孫玉梅和小鹿,震碎他們髒腑的兇手內力深厚,而殺害趙嫔的兇手輕功極好,也是武藝不凡。這三起兇殺案的兇手會是同一人嗎?”
“趙嫔一案應該區別開來,這一點或許只是巧合。”沈知言眸色沉沉,“天降血玉所指向的兇手年紀偏大,頭發花白,或許是春蕪院裏的人。若兇手是春蕪院裏的人,又是如何離開春蕪院行事?或許幕後之人只是随意抓了春蕪院的白庶人和莫庶人殺害取血,如此一來,殺害白庶人和莫庶人的兇手出入春蕪院如履平地,該是輕功不凡,跟殺害孫玉梅、小鹿的兇手一樣武藝高強,對應得上。”
“這些事錯綜複雜,千頭萬緒,一人難以完成,本宮覺得幕後的布局者有主謀或是首領,有屬下若幹人。”
“殿下分析的極是。”
“我們還沒有破解的關鍵點有如下幾點:血玉極其罕有珍貴,是從何處來的;清元殿下血雨如何巧妙地布局;孫玉梅、小鹿臉部和四肢的傷口是什麽蟲獸咬的,兇手是誰;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麽事。”
“而歸根結底,這整個局是什麽人部署的,有何企圖,是沖着皇家來的,還是向我們警示那個人的野心。”
慕容辭和沈知言的目光從那一道道短橫線移開,投向對方,面色憂重。
還有這麽多謎團沒有破解,對隐藏在暗夜裏的幕後之人更是毫無所知,他們處于被動的劣勢,焦灼,憂慮。
然而,他們最擔心的是三個字:
玉竊國!
只要慕容彧想,就沒有不可能。
是的,那首歌謠指向的那個人,就是慕容彧!
慕容辭的心口好像壓着一塊巨石,壓得她喘不過氣,小臉發白,纖長濃密的睫羽微微發顫。
沈知言理解她的心情,道:“殿下,或許事情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這麽糟糕。禦王那邊并無異動,我想他也猜到了這首歌謠的影射,因此不敢輕舉妄動。在這風口浪尖,一旦他有所舉動,就會招致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