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2)
大聲說道:「各位!咱們當初從軍之時,王爺對咱們說了些什麽?」
一名十夫這時站起說道:「王爺說,要帶咱們北征大漠,擒下虜酋,立下不世功業,讓大家加官進級,永享富貴!」趙威又說道:「這位弟兄的話不錯!各位想想,王爺的話,還在耳邊,今天卻叫人帶咱們上濟南,起兵造反!這可是殺頭抄家的大事!咱們辛辛苦苦到樂安從軍,為的是要報國,不是造反!古人曾說:亂命不從!這造反的亂命,咱們又怎承擔得起呢?」
趙威的話剛說完,衆士兵聽了不由議論紛紛!又過了一會兒,有一人站起喊道:「咱們要報國,不要造反!」此言一出,立刻有許多人也跟着喊道:「對!要報國,不造反!」跟着喊的人越來越多,群情也越來越激昂,甚至還有人要上前殺了侯海等人,但都被趙威等人擋住!
這時,有一名小兵站起來說道:「千戶大人,當初靖難之役不是也成功了!咱們跟着王爺,說不定還更有前途!」有許多人聽了這話,也就冷靜下來,細細思考這當中的利害關系,漸漸地,衆人也都安靜下來!趙威眼見情況有變,暗一咬牙,遂大聲罵道:「生死大事,豈容你在此胡言!還不與我拿下!」
幾名混混幫衆聞言,立刻上前拿人!沒想到此人雖然是名小兵,武功卻甚高,有幾人居然被他手上的單刀砍傷!王炯等人一看有人受傷,二話不說,立刻上前圍攻!合四人之力,竟然也打了好久,才将此人拿下,押到木箱搭成的臺前!這時趙威說道:「此人武功如此高強,但卻只是一名士兵,顯然他是漢王派在咱們之中的奸細!本人相信,在咱們之中,必然還有其他的奸細在,本人希望你們自己承認,否則別怪本人不客氣!」說完,趙威就走下臺來,舉刀一揮,将此人斬首示衆!
衆兵士見到趙威說做就做,毫不含糊,實在是個厲害角色,也漸漸在心中承認了趙威的權威!而剩下的幾名漢王奸細,因為漢王布下的人手,只有縱的聯系,沒有橫的接觸,他們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同路人有多少,深怕自己一旦動手,又陷入危險之中,遂也都默默地看着情況的發展!
趙威又回到臺上,繼續說道:「剛才這人所說的,本人奉勸各位想都別想!咱們的一家老小,都不在此處!若是朝廷得知咱們加入漢王造反,先一步将咱們的家人殺了,就算漢王得勝,咱們的家人也回不來!各位弟兄還請考慮清楚!」趙威的話剛說完,衆士兵再度議論紛紛!
混在軍中的混混幫人手,這時就産生了大作用!他們在衆人之中,不斷地說許多思鄉憶親的話題,勾引得衆人也是鄉愁片片!趙威見情緒醞釀得差不多了,又再說道:「各位!為了替咱們找條生路,所以我們五位千戶共同決定,明日就向濟南府投降!投降之後,各位願意回鄉的回鄉,想繼續從軍的從軍,我等絕對保證各位的安全!」這時郭追也跳到臺上說道:「各位!我等并非不通情理之人,若是有人還想跟着漢王造反,請在一炷香內,帶着自己的東西離去,我等絕不留難!」接着,郭追就命人點香計時!
香剛點上之時,并沒有任何人移動,到了這炷香快要燒完時,才見到有五人,各自施展極為快速的身法,逃離此地!衆人見到趙威等人,确實遵守剛才的諾言,并未追趕,對這五位千戶的信心,立刻又增強幾分!
逃走的這五人,原本也都是江湖好手!只因受了計全的騙,來到樂安!又被王叁更的毒藥制住!他們雖然也不想造反,但若是不回去,只會死得更慘!
隔天,趙威等人寫了一封信,綁在箭上,由臂力最強的章勝引弓射入城中!中箭的那名士兵,還以為自己死定了,吓得差點昏過去!但看清這箭原來是去頭的,這才安下心來!小兵以為箭上附的是戰書,連忙呈報上去,交到薛祿面前!
薛祿心中原本對於昨晚,城外大軍喧鬧之事,感到百思不解!當他展信閱讀後,薛祿這才恍然大悟!尤其這封信上頭還畫着南宮少秋特別交代給薛祿的暗記,薛祿的信心更是增強不少!但薛祿畢竟是個謹慎之人,他也寫了一信,命趙威等人先派兩人進城,向薛祿說明!
趙威收到回信後,和郭追等人商議,該派誰進城?王炯說道:「趙老大昨晚的威風不小,還是留在這裏坐鎮比較好,免得情況有變!這件事由我和章老大去就行了!」於是章勝和王炯一同走到濟南城外,兩人站在那裏雙手高舉,跳了幾下,表示自己身上沒帶武器!
薛祿站在城樓上,見了此景,這才命人打開城門!王炯見了薛祿,立刻說明:
自己等人實際上是奉了南宮少秋之命,才混入漢王軍中!漢王派他們來攻打濟南,他們這才藉機發動,削減漢王的力量!
薛祿聞言大喜,又問王炯等人是在何時,混入漢王軍中?王炯說了之後,薛祿在心中暗自計算時日,才知道當時南宮少秋根本還未進京!薛祿這時可說對南宮少秋佩服得五體投地!難怪南宮少秋只讓自己帶着五千兵馬,就有把握能守住濟南!
Advertisement
於是薛祿請王炯留下繼續深談,讓章勝回去帶大軍進濟南城!
趙威得報之後,立刻命人埋鍋造飯,讓衆人飽餐一頓!然後叫衆人整肅儀容,要求得比平時更加嚴格!衆人不但得把自己的武器擦得雪亮,身上的衣服配件,趙威更是檢查得一絲不茍!若有人不合格,趙威一定是當場一頓責罵!凡是騎着戰馬的,這下子更得将馬毛刷得一絲不亂!讓衆士兵啧有煩言!
趙威聽了衆人的訴苦,立刻說道:「各位!咱們雖然是自願投降,但并不是戰敗被俘,怎麽可以讓人小觑了呢?咱們雖然不是正式的官軍,今日進城,倒要讓這些真正的官軍瞧瞧,咱們也是能耐久戰的精銳之師!」
衆人聽了趙威此言,都覺得很有道理!身為軍人,本就榮譽第一,若是失了榮譽,那還不如死去算了!於是衆人也都心甘情願整肅起來!
事實上趙威此舉,只是為了不想弱了南宮少秋的名頭!趙威當年得了南宮少秋的傳授,這才得以報了殺父大仇!在混混幫叁十叁位分舵主中,以趙威對南宮少秋的感激最深,得到南宮少秋的傳授也最多!所以只要是有關南宮少秋的事,趙威一定豁出死命來辦!
郭追等人深知趙威的往事,也明了趙威的心情,他們雖然覺得不必做到這樣,但也都幫着趙威!薛祿看着趙威帶兵進城,看着這班嚴整的隊伍,薛祿也不禁暗贊趙威乃是名将之才!薛祿甚是懷疑,南宮少秋究竟是如何找到這些好幫手?難道南宮世家果然有如傳言一般深不可測?若是薛祿得知趙威等人的身世,恐怕會啞然失笑!
當晚薛祿立刻寫下一封信,将目前濟南的狀況告知宣宗!信上還極力稱贊南宮少秋運籌帷幄之力,讓濟南免去一戰!宣宗讀完信後,又驚又喜地問道:「少秋!
莫非你早有安排?」南宮少秋這才将當日淮北戰後,自己和徐承祖的密約說出!宣宗和衆大臣聽了,無不高興萬分,衆人連說大事可成!
這時,夏原吉讀了漢王羽檄,見到上頭,漢王說非殺不可的第一人就是自己!
於是夏原吉立刻除下烏紗帽,向宣宗請罪!宣宗立刻笑道:「夏卿何出此言?莫非是在替高煦請命?朕自小熟讀史書,七國之亂,景帝誅晁錯又有何益?難道朕還會重蹈覆轍嗎?高煦找不出朕的錯處,只好藉着夏卿之名為口實,此事休再提起!」
夏原吉先謝了宣宗之恩,然後說道:「陛下!此刻既然漢王已反,就當即時命大軍星夜前往!配合上南宮大人先前的安排,必然可以一舉蕩平!」張輔立刻說道:「陛下!這漢王有勇無謀,外強中乾!請陛下讓微臣帶兵兩萬,一定可以把漢王抓來京師問斬!」
楊榮卻跟着說道:「陛下!張太師雖然有此能力,但這件事卻不适合如此做!
李景隆的事,殷不遠!張太師之能,雖非李景隆可比,但此事還是小心為宜!」
李景隆乃是開國功臣李文忠之子。靖難時,建文帝委任李景隆擔當主帥,抵抗燕軍!但李景隆被太宗打得落花流水,卻還屢次傳回假捷報,欺騙建文帝!到了最後竟然還是李景隆聯合谷王朱穗,打開南京城門讓太宗攻入!
楊榮提出李景隆的事,并不是說張輔也會像李景隆一樣,只是在提醒宣宗,像這種讨伐叛逆的事,皇帝若是不能随時掌握住真正的戰況,将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
宣宗聽了楊榮的話,問道:「楊卿之見,該當如何才是?」楊榮說道:「此事莫如皇上禦駕親征!」宣宗啊了一聲,問道:「此話怎講?」
楊榮說道:「陛下,微臣認為,在高煦心中必然會想,陛下登基只不過一年,國基尚未鞏固,陛下必然不會輕離京師!然而,此刻若是陛下親率大軍,以雷霆之勢圍住樂安,高煦的膽氣必然沮喪不少!更何況高煦手下,并非人人都是叛逆!若是聽說陛下親臨,南宮大人安排的人手一鼓動,對他們反正歸來,更有號召力!」
宣宗聽了此言,轉頭看向其他大臣,除了張輔之外,竟然每個人都同意楊榮的看法!於是宣宗又看着南宮少秋,要他說出意見!南宮少秋說道:「陛下!在下也贊成楊大人的看法!更何況有了先前的安排,此去可說有勝無敗,絕無危險!」南宮少秋的話,算是說進宣宗內心深處!
於是宣宗下令,命駐守在京的各大營,留下兩成兵馬!其馀士卒,立刻準備出發!留下宣宗的弟弟鄭王朱贍峻、襄王朱贍監國!宣宗則帶着張輔、叁楊、胡滢、蹇義、夏原吉以及南宮少秋等人出發!
臨出發前,宣宗下了一道诏書,将南宮少秋升任前軍都督府都督,竟然還加上太子少保的頭銜!邸抄一出,京師裏的官士人等,無不議論紛紛!衆人一看,就連一向最看重考成的吏部尚書蹇義,都未反對此事,衆人都猜想這當中必然有極大的原由!只不過南宮少秋升官的原因,除了宣宗和他身邊的大臣知道外,其他人又能從何得知呢?這件事就成了北京城的秘密!至此,宣宗總算還清了在淮北欠給南宮少秋的太子少保!※※※漢王聽見逃回來的人說:前往濟南的部隊已經反叛,全部都向薛祿投降!漢王不由大吃一驚,站起身來!
原本漢王以為,只要能和靳榮聯合,以靳榮手下的兵力打入大名府!再經由大名,和位於彰德的趙王取得聯系,由趙王率兵打入開封,控制河南一省!如此一來,有了山東、河南這一大片根據,就足以和朝廷決一死戰!
哪知道去濟南的人馬竟然一去不回,五萬大軍成了四萬,漢王手中的兵力更見窘迫!於是漢王将分別駐在登州、萊州的王叁更和馬大強召回,決定以手中所有的兵力往北打開一個缺口,進攻北京!
這時,消息傳來,漢王得知:王叁更和馬大強分別在當地又招了六七千名新兵,不由心下大定!漢王心想:等王、馬兩人一回來,手中又有五萬叁四千兵馬,足可和官軍一戰!
另一方面,張升和清平伯吳成,各率兩萬兵馬,分別進駐利津和博興,而在濟南的薛祿,得到趙威等人來歸,聲勢大振,也向東推進到了新城!而在南方的梅順昌,也已經過了沂水,就要到達臨淄!南宮少秋對付漢王的大戰略,四面包圍樂安,眼看就要成形!一旦戰略完成,漢王除了在樂安頑抗之外,別無他法!
這天,大批人馬回到樂安,漢王親自出城迎接!漢王先設宴慰勞了王叁更和馬大強,更在席間宣布:明天一早,誓師出發,放棄樂安,全力往北,突破利津方面的吳成部隊!當天夜裏,漢王軍中傳出無數謠言耳語,內容也都大同小異,都說:
漢王一旦放棄樂安,衆士卒的家人兒女大多都在樂安附近,豈不是留在這裏任人宰割?漢王要打,就在山東打,他們絕不離開此地!
漢王聽到這些耳語,既憤怒又恐慌,忙叫王斌等人下去查察!只不過,這謠言的來源甚是複雜,王斌等人實在查不勝查,只找到了一些人雲亦雲、傳布耳語的人!
照王斌的看法,這些散播耳語的人,都應該砍頭了事!但是漢王認為,這時如果再殺人,只會讓士氣更加低落,就只是把這些人關起來!
隔天,謠言越傳越多,士氣也更加低落!尤其是王叁更兩人找來的新兵,大多是受了威脅才來,根本沒有戰鬥意志!漢王見此狀況,知道此時軍心已動,不适合出征!漢王只好費盡唇舌,安撫衆人,一天之內,不知許下多少富貴?
當夜,漢王聽到樂安城外兵馬喧嚣,戰鼓震天,不知來了多少人馬?站在城樓上守衛的士兵看到這種景象,有的人就已經吓得腳軟!
漢王得報,立刻披甲登上城樓眺望,但見城外戈影如山、茅影成林,略略估算,至少也有十萬人馬以上!但只不知領兵者是誰?又過了一會兒,城外大軍推出二、叁十臺矢彈車,從樂安四面,不斷彈射進來許許多多大圓球!漢王原本以為,這些圓球乃是大石塊,敵軍正在攻城,連忙命手下積極備戰,防止敵人攻城!沒想到這些圓球一碰到屋梁磚瓦,立刻就散成一片,竟然是一封封捆紮好的書信!
漢王撿起一封觀看,竟然是招降書!漢王連忙禁止衆人閱讀,命令将所有射進來的招降書集中起來!只不過城外的招降書仍然源源不斷地進來,漢王就算想禁也禁不了!更有許多看過的人,向沒看過的轉述其中內容!
這招降書上頭寫道:皇帝禦駕親征,現在正在城外!皇帝知道大多士兵,都是受了漢王的騙,才跟着造反!從現在起,只要投降,皇帝一定既往不咎!此外,若是有人能活抓漢王,獻給朝廷,就可以封爵;殺了漢王,提首以進的,可以升為守備将軍!漢王看見,有許多人讀了信後,看他的眼神都十分奇特!漢王知道,他的腦袋現在值不少錢,趕緊躲進王府,讓自己信任的心腹衛士守護!
隔天清晨,漢王走到城樓上觀看,看見樂安城,早已被大軍團團圍住!城西的中軍大帳,立起的,正是皇帝專用的九龍黃旗!漢王不禁嘆了一口氣!漢王費盡心機千算萬算,但就沒想到,宣宗居然敢禦駕親征!這對漢王這邊的士氣影響甚大,現在的情形幾乎是不堪一戰!
這時,宣宗的大軍中走出一人,手提弓箭!衆人只見他引弓一發,箭枝嗖的一聲,快速無比,正對漢王而來!漢王一見大驚,幸好身旁兩名侍衛連忙舉起木盾,将箭攔下!饒是如此,漢王依舊出了身冷汗!侍衛将箭尾的書信呈給漢王,漢王一看,居然是宣宗寫給他的,連忙展信閱讀!只見上頭寫道:「朕惟張熬失國,本諸貫高!淮南受誅,成於伍被!自古小人事藩國,率因之以身圖富貴,而陷其主於不義,及事不成,則反噬主以圖茍安,若此者多矣!今六師壓境,王能悔過,即擒倡謀者以獻,朕與王削除前過,恩禮如初,善之善者也!王如執迷不悟,大軍既至,一戰成擒,又或麾下以王為奇貨,執王來獻,王何面目見朕?雖欲保全,不可得也!
王之轉禍為福,一反掌間耳,其審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