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2)
其他的一切全都是我編出來的謊言!」朱月仙一聽此言,啊的一聲愣在當地!朱月仙轉頭望向衆人神色,顯然就連張叁刀都早已知道此事真相,不由掩面痛哭道:「你們全都騙我!」
張叁刀原本在替朱月仙治傷止血,但他看到胡珍跪在那裏,而朱月仙竟然一句話也沒表示,不由沈下臉色,用刀葉重重的在朱月仙臀部上打了一下,然後說道:
「月仙,師父是怎麽教你的?你的救命恩人跪在地上,你竟然還敢站着?」朱月仙聞言,吓了一大跳,連忙也跪在胡珍面前,然後說道:「姊姊的救命大恩,小妹結草銜環也要回報!」說完,就要磕下頭去!胡珍連忙攔住朱月仙,兩人互相扶持一同站起。
這時,胡珍說道:「郡主!我雖然救了你,但也騙了你,累你受了不少委屈!
咱們兩就算扯個直,從今以後從頭來過!」朱月仙幽幽地問道:「姊姊為何要欺騙小妹!」張叁刀站在一旁罵道:「不騙你,難道讓你去當漢王的打手,将來一起送命?騙你正是為了救你這條小命!」
朱月仙十分為難的說道:「師父,徒兒也知道今天不該上臺!然而父命難違,徒兒實在是身不由己!」張叁刀又再罵道:「你爹若是叫你去死,你去不去?」這時,李瑤仙走過來說道:「郡主,小妹乃是李瑤仙,在江湖上與郡主齊名!小妹想請教郡主,身為人子,立身處世最重要的規是什麽?」朱月仙說道:「那當然就是五倫了!」李瑤仙又再問道:「那麽五倫之中何者為先?」朱月仙答道:「當然是君臣之義!」李瑤仙正色說道:「所以古人有大義滅親、移孝作忠之語!卻從來也不曾聽說過移忠作孝、為親滅義的話!」朱月仙聽了李瑤仙的話,不由低頭沈思!
這時,原本站在一旁的南宮少秋也走了過來,對着朱月仙拱手說道:「在下黃山南宮少秋,見過郡主!」朱月仙看着南宮少秋那腫了半邊的臉,很想笑但卻忍住不笑出來,雖然仍然帶着淚痕,但神色已經開朗多了!於是朱月仙說道:「公子之名,如雷貫耳,小妹早已景仰多時!不知公子有何指教?小妹洗耳恭聽!」南宮少秋說道:「指教不敢,只是有些問題想請教郡主!先請郡主平心靜氣想想,當今天子,算不算是個好皇帝?」
朱月仙認真地想了想,然後說道:「大堂哥這人,雖然有時候氣量小了點,比不上大伯父,但他自登基以來,确實為百姓做了不少事!可以算是個好皇帝!」南宮少秋又說道:「再請教郡主,若是漢王登基,會不會做得比今上好?」朱月仙說道:「別的我不敢說,但就節省民力、與民休息這方面來看,絕不會比大堂哥做得好!」南宮少秋再問道:「郡主,若是趙王幫着漢王登上九五之尊,趙王府的富貴權勢是否能比現在更上一層?」朱月仙笑道:「我爹本來就是裂土分封的親王,若要再上一層,那就是天子了!哪會有此可能?」
這時南宮少秋不再言語,只是帶着微笑看着朱月仙!朱月仙明白南宮少秋的意思,也沒說什麽,只是低頭沈思!接着南宮少秋又再說道:「明晚煩請郡主帶在下面見令尊,讓在下為令尊陳說利害,也許郡主就不必陷入忠孝兩難之局!」朱月仙擡頭看着南宮少秋,發覺他正以誠摯的笑容看着自己,兩人目光相遇時,朱月仙不由覺得有點兒心虛!於是朱月仙紅着臉,輕聲細道:「那就有勞公子了!」
然後朱月仙走過去和諸女重新見禮,尤其和胡珍特別親熱!衆女一序齒,朱月仙居然最小,比柳葉風還小兩天,成了衆女的妹妹!衆女在那裏姊姊妹妹喚着、談着,好不快活!南宮少秋在一旁看着心裏也十分高興!
這時,張叁刀在一旁笑道:「乖徒兒!天色已晚,你們再談下去,大概就要天亮了!你爹一定在擔心,你不知道被那個野男人拐走了!」朱月仙嬌憨地說道:「才不會呢!師父!」於是衆女和朱月仙定下後會之約,這才分手道別各自離去!
隔天上午,南宮少秋怕前去交接的人受到阻撓,特地布置了重兵,沒想到計全那邊竟然毫不為難,交接十分順利!交接之後,計全等人帶着他們原有的手下,跟着漢王,一同回到樂安去!接着南宮少秋上了一道奏章,将東廠衙門恢複原狀,只保留了幾個虛銜,其他的空缺全都裁撤掉,并将原有的人手,全部移到錦衣衛這邊來!而徐承祖走在路上也特別得人尊重,因為衆人都知道,徐承祖不再是個空頭指揮使了!※※※當晚飯後,南宮少秋一人走到趙王別館,朱月仙早站在門口等他!
朱月仙這時穿着一身淡紅晚裝,和前幾次那種武林俠女的模樣完全不同,令南宮少秋頗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兩人進入大廳後,南宮少秋看見趙王早就坐在那兒等候!
南宮少秋立刻拱手說道:「小侄參見大叔!來京日久,但總為種種因素,不便來此問候大叔,請大叔恕罪!」趙王一聽南宮少秋的稱呼,知道他來此只論私誼,不談官禮,不禁暗贊南宮少秋确實懂得作人!
於是趙王親切笑道:「賢侄不必多禮!賢侄入京,我這作叔叔的,沒給你半點照顧,實在說來慚愧!不知老太君和令尊可好?」南宮少秋聽趙王說起父母,又再拱手說道:「多謝大叔關心,家中一切安好!」趙王又再說道:「如此甚佳!賢侄請坐,今日來此,究竟有何事情,要和我商議,請賢侄明示!」南宮少秋說道:「大叔應該聽過:「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句話?」趙王笑道:「這是當然!」
南宮少秋又說道:「小侄膽敢請大叔想想,若是一旦漢王爺登基,這塊璧玉,又是落在誰家?」其實,南宮少秋的意思是說:如果漢王當了皇帝,在他心中,接着第一個要對付的,就是趙王!
Advertisement
趙王嘆道:「賢侄之言,大叔也明白,只是我現在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南宮少秋奇道:「依小侄看,大叔和朝廷并未到此決裂的地步,大叔此言,小侄實在不明白!」趙王愧道:「大叔當年權欲薰心,做了一件非常對不起大哥的事!結果事情沒成功,大叔這條命,反而是大哥救下來的!若是今天,大哥仍然在位,說什麽我也不會幫着二哥胡搞!只是現在換了我這大侄兒在位,情形又有不同!當年之事,差一點也連累到他,我和他之間,仇早已結下!他又是個有仇必報的利害人物,大叔我就算只想當個太平親王,恐怕也逃不過他的算計!而我若是幫着二哥,将來二哥成功了,我只要委屈一點,還有機會保住這條命!否則,大叔我在他手中,遲早難逃家破人亡之局!」原來當年太宗在位時,趙王為了謀奪皇位,勾結了幾名宦官在太宗面前進讒!太宗是個脾氣暴躁的人,一聽讒言,竟然不察真僞,就要廢掉太子,同時還将幾名東宮官,如楊溥、黃淮等人監禁起來,一直到太子即位後才放出來!
幸好有幾位大臣聯合起來,查明真相,太子才沒有被廢!然而太宗不肯公開認錯,放出被冤枉囚禁的人,反而更加生氣,要殺趙王!當時的太子,也就是後來的仁宗,聽說太宗要殺趙王,一直在太宗面前苦苦求情,趙王才得以逃過死劫!至此,趙王才真真正正對這位肥胖的大哥心服口服!
不過當時的皇太孫,也就是現在的皇帝宣宗,卻因此而恨上趙王,一直鼓動他爹乘機殺了趙王!這個想法到了現在恐怕仍未改變!南宮少秋知道當年趙王兄弟間的那筆帳,聽了趙王的話,南宮少秋不禁細細思考,想替趙王找出一個化解之道!
於是南宮少秋說道:「當今朝中叁位閣老以及六部尚書都十分賢明,小侄認為,他們絕對不會輕易鼓動皇上,做出逆倫之事!」趙王苦笑了一下,說道:「賢侄!
你不是生在帝王家,這真是你的幸福!否則以你之能,早已成為別人的眼中釘了!
在帝王家,人倫之常早已斷絕!你看,普天下的家族,有哪一家是親叔叔去見侄兒,還得叁跪九叩首的呢?再說,朝中大臣大多十分賢能,這句話是沒錯!只是我那侄兒,現在最寵信的,就是他的啓蒙恩師楊榮!別的人我不知道,但若是楊榮的話,要是有人建議皇上殺我,楊榮必定第一個贊成!賢侄,你說我還能怎麽辦?」
南宮少秋又說道:「大叔,侄兒相信,只要大叔不跟着漢王行動,若真有此事,楊士奇和楊溥兩位大人,一定會堅決反對此事!」趙王又苦笑道:「只可惜,這兩楊的反對,比不上那一楊的贊成!」南宮少秋沈思良久,像是毅然下了決定,然後說道:「大叔,小侄以南宮世家的身份,給大叔一個保證!只是大叔您也必須給小侄一個明确的交代!」趙王說道:「賢侄,你實在太看得起大叔了!說真話,大叔手上原來有的那一點力量,早就被二哥搶光了!大叔現在手上唯一的力量,就只有我這仙兒了!這孩子是我手上最珍貴的明珠,我卻虧欠她許多,現在想來真是後悔!
大叔這一生,不但曾經靖難造反,也享盡了富貴,早已過得夠了,并不在乎殺頭抄家!只是對仙兒放心不下!原先我想将仙兒嫁給邊地重将,就是希望他能保住仙兒!
若是仙兒能跟着你,我自然更加高興!」
說完,趙王将朱月仙的手放在南宮少秋手上,然後說道:「少秋,大叔這樣叫你應該沒關系吧?大叔現在把仙兒交到你手上,這就是大叔的保證!仙兒是大叔心頭上的一塊肉,你一定要善待她!」南宮少秋站起身來,正色說道:「大叔放心,小侄一定會好好對待月仙!」趙王點點頭,又對朱月仙說道:「仙兒,你去整理東西,等一下就跟少秋回去!爹明天就要回彰德,你也不要來送我!将來,你若是願意嫁給少秋,捎封信給爹,只要爹還活着,必然會在家中為你慶賀!」朱月仙立刻跪倒,哭道:「爹!孩兒舍不得離開您!」
趙王抱住朱月仙,慈愛地笑道:「傻孩子,又不是永遠不見面了!你們若有空,可以一起來彰德見我!」朱月仙又哭了許久,這才在趙王的催促下回到自己房內整理東西,然後兩人一同離開趙王別館!朱月仙一走到門外,立刻回過身來跪下磕了四個響頭,答謝父親養育之恩,這才跟着南宮少秋一同來到布衣校書府!
衆女對於朱月仙跟着南宮少秋一起回來,莫不大感驚奇,但卻也都大表歡迎!
衆女和朱月仙有的拉手,有的招呼,有的談笑,這些舉動倒也将朱月仙心中,那股離別的哀愁沖淡不少!至此,天地四靈六位女将總算全都聚在一起!
從此刻起,終她們一生,這六人再也不曾分開過!六人聯手,不知替天下萬民做過多少轟轟烈烈的大事!這時,南宮少秋将趙王所說的話轉告衆人,衆人對於趙王的情形全都十分同情,但又對南宮少秋此去能化解了朱月仙的心結,感到十分高興!此時衆人還不知道,就因為有了南宮少秋這次晤談,趙王府才得以富貴綿延,直到明朝被滅亡為止!
隔天,南宮少秋正式接任北鎮撫司,同時兼任東廠騎都統!原來的南鎮撫司王仲,因為并無什麽過惡,所以南宮少秋予以留任!南宮少秋上任之後,立即下令,将偵察重點放在和漢王有來往的将領身上!這時,朱月仙的價值就顯露出來!朱月仙知道許多漢、趙兩王的秘密往來,在她的主持下,南宮少秋找出了六百多位可能和漢王有密約的将領!
衆人又分頭追查下去,從這六百多人當中,找出了四百多人和漢王約定一齊起事的證據!在朱月仙的幫忙下,這件工作只花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南宮少秋總共騰抄了叁份名冊,其中,一份交給吏部,一份交給兵部,另一份則直接面呈宣宗!宣宗看着這份名冊和所附的證據,不禁驚訝於南宮少秋辦事能力之強!南宮少秋卻笑着說這不是他的功勞,全都是朱月仙幫的忙!於是南宮少秋将趙王已經脫離漢王,并且将朱月仙留下來幫忙的事告訴宣宗!
宣宗高興地說道:「難得叁叔如此深明大義,少秋,朕答應你,只要叁叔沒有重大過惡,朕一定不會對叁叔不利!」南宮少秋先感謝宣宗的好意,接着又将常繼祖奉先帝之命入京待诏,這期間,常繼祖主動幫了南宮少秋許多忙之事道出,請宣宗考慮複爵,或者另外任用!宣宗卻說道:「這件事朕知道,明日就交給吏部研議!」
南宮少秋不知道,徐家之所以能複爵,徐皇後的因素占了大半;而常家現在正是倒楣的時候,不管南宮少秋說什麽也沒有用!
南宮少秋離去後,一邊走,心中一邊暗自想道:「這位皇帝還真是小氣!什麽沒有重大過惡?古往今來,不知道有多少的重大過惡,是為了争權奪利而僞造出來的!什麽交吏部研議?作皇帝的,只要肯開口,下面的人自然會把事情辦好!」回去布衣校書府後,南宮少秋将宣宗的話告訴常繼祖和朱月仙兩人,并且也将自己心中的不滿說出!朱月仙只是淡然笑道:「少秋,大堂哥這個人,能說出這一番話已經十分難得了,你不必太過強求!」常繼祖更是正色說道:「老弟,我常繼祖願意跟着你、聽你驅策,把命交到你手上,是因為你比我有能力,又肯為百姓辦事!我們常家的人做事,圖的不是功名富貴,否則當初我們家跟着太宗靖難,豈不是常保富貴!下次你要是再為了我的事,在皇帝面前亂開口,我就不再認你這個朋友!」
南宮少秋聽了他們兩人的話,也只是喟然嘆了口氣,不再多言!
日子就在暴風雨前的寧靜度過,當年的十一月,徐承祖的父親徐欽,因病去世!
徐承祖正式襲了公爵之位,還将他的小名承祖,改成了官名顯宗,從此徐承祖就成了徐顯宗公爵!徐承祖為了丁父憂的關系,辭去了一切本兼職務,專心在家守孝!
於是錦衣衛指揮使出缺,廷議由南宮少秋升任!從此錦衣衛指揮使,不再是酬庸用的虛銜,反而成為掌握大權的關鍵人物!
徐欽出殡那天,朝中大臣幾乎全都親臨吊唁,南宮少秋也跟着衆人一同來到徐府!對於徐欽這位硬骨頭公爵,南宮少秋心中确實存着很大的敬意!到了徐府,衆人只見到處張燈結彩,不像在辦喪事,反而像是在辦喜事!衆人不由大惑不解!徐承祖看見他們來了,連忙避開其他賓客,前來和他們說話!
衆人齊聲詢問徐承祖他們心中的疑惑,只聽徐承祖說道:「我們徐家的人早有了覺悟,只要不是戰死在沙場的,就是善終!所以徐家辦喪事,就好像在辦喜事一樣!」一切喪葬事宜處理完後,徐承祖留下他們晚飯。席間,徐承祖說道:「少秋,當日我們在淮北所說之事,你今天可以告訴我了吧!」
於是南宮少秋說道:「大哥!當日之戰結束之後,小弟就已經傳下號令,從各地精選出叁千名幫衆,以在山東地面有親戚關系的人為優先,早已分批混入漢王的新兵營中!據他們傳回來的消息,漢王還把山東地區的死囚全部釋放,又收編了無數的地痞流民,現在漢王的新兵,居然已經有了五萬之多!不但如此,漢王還将山東各府、州、縣的馬匹全部收歸己有,現在漢王正打造兵器,操演戰術,積極備戰中!更可笑的就是,自己的天下連影子都還沒有,漢王居然已經封了好多的官!其中比較重要的是指揮使王斌被封為太師,知府朱恒、長史錢炫兩人都成了尚書,千戶盛堅、典仗侯海則成了都督!除此之外,計全被封為軍師,其他四名宇內十兇則都成了萬夫長,你們說好笑不好笑?」
南宮少秋所說的固然有點兒可笑,然而衆人一想到,漢王竟然能聚集五萬兵馬!
若是漢王起事,萬一又得到一些地方衛所的支持,這場刀兵之災,勢必不能躲過!
衆人一想至此,不由心頭全都沈甸甸地說不出話來!
胡珍想了許久,問道:「少秋,你派了叁千人混入漢王軍中,這固然很好!可是叁千人在五萬大軍中又能起些什麽作用?」南宮少秋還沒說話,徐承祖就說道:
「胡大妹子,在戰場上,領兵作戰,最怕的,就是不能上下一心!叁千人在五萬人中,雖然不足以造成兵變,但若只是要搗亂,就已經足足有馀!」
南宮少秋接着說道:「而且我派去的這叁千人,大多底子非常好!在漢王軍中,階級最小的,也是一名十夫,百夫很多,甚至還有幾名已經是千戶了!真要搗起亂來,他們能發生的影響力更大!」
說完,南宮少秋有點兒意興闌珊地說道:「我因司馬一門的家變而來京師,本以為漢王和計全等人是多麽了不起的對手!萬萬沒想到才沒幾下子,計全就被我等打得在北京存不住身,回到樂安!而在樂安我又早有安排!現在的感覺就好像在跟棋力比我差的人下棋!棋局明明已經到了官子階段,我也早已看出,對手不論怎麽下,都必定是大敗虧輸的局面!然而對手卻偏偏不死心,我也只好陪他繼續耗着!
有時候,我真希望漢王他們能另出奇招,要不然我對他們這一檔子事,還真有點提不起勁來!」衆人聽了南宮少秋此言,才稍微放下心來!※※※今天是大明朝宣德元年正月初一,也是宣宗即位的改元正旦!這一天不但是所有京官齊聚一堂,一同向宣宗祝賀,普天下所有的藩王也都派遣人員到北京祝賀!
這裏面,尤其以漢王派來的代表團最為龐大,送來的賀禮更是奇特!原來,今天才不過是初一,漢王竟然派出大批人員,送來了元宵節觀賞用的花燈!這些花燈不但種類繁多翻新出奇,而且制造精良,看過的人無不贊賞,所以宣宗大大地嘉勉了這些代表,要他們回去替皇帝謝謝漢王!
這天晚上宣宗利用暇,帶着衆多侍衛和幾名宦官一同欣賞花燈!這其中,素有禁宮才子之稱的阮浪,看了這些花燈不由嘆了一口氣!宣宗覺得奇怪,問阮浪為何嘆氣?阮浪說道:「回皇上的話,奴才只是覺得奇怪,漢王派這麽些人到京師裏來,究竟是為了什麽?」
宣宗心中一動,明白了阮浪的意思,到了初五,就将花燈收起,結束了慶典,命衆藩地的代表回去!所有的代表都依宣宗之命回去,連漢王的也不例外!不過漢王的代表裏頭,有一人名叫枚青的,卻偷偷留在北京!
這枚青利用漢王潛伏下來的勢力之掩護下,每天在北京城裏各處刺探消息,再将所得的消息傳回去,有時候一天的信鴿往來,竟然高達六七次!
這情形自然早就落在南宮少秋眼裏,南宮少秋也屢次将這個情形告訴宣宗,以及諸多大臣,要他們提防!而這時,在山東的各地方衙門,也紛紛有密函傳入北京,這些密函的內容全都大同小異,不是說漢王正在打造兵器、訓練新兵、恐有異圖;要不然就是說漢王強搶馬匹、招亡納匪,意圖造反!
南宮少秋每次都很盡責地将這些資料呈給宣宗,只是宣宗不願承擔千古罵名,看到這些資料時,總是說:「寧可他先負我,不可我先負他!」南宮少秋聽到宣宗這些說法,也沒有絲毫辦法!不過該來的總是要來,事情并沒讓南宮少秋等得太久!
有一天,南宮少秋正在指揮使衙門,卻看見新任的北鎮撫司王仲氣急敗壞地跑來說道:「大人!。。。大人!。。。漢王反了!。。。漢王反了!」王仲本以為南宮少秋聽到這個消息必然會很緊張,沒想到南宮少秋竟然微微笑道:「王大人,你先喝杯水,順順氣,再把事情詳細說給我聽!」於是王仲略事休息之後,就将事情說出!
原來那枚青雖然在北京待了很久,卻始終沒有得到什麽重大的消息!這天,枚青接到一封漢王的密函,要他去邀請英國公張輔一同起事,參加這場漢王名之為「二次靖難」的行動!枚青還轉述漢王的話,說漢王答應張輔的條件是,一旦事成之後,漢王将仿效雲南沐王府的例子,讓張輔封王!
南宮少秋聽到這裏,立刻笑道:「是不是張大人把枚青送到大理寺了?」王仲立刻欽佩地說道:「大人明見萬裏,令人佩服!」南宮少秋站起來整了整衣冠,說道:「王大人,我馬上要進宮面聖,這裏的事你多照看着點!」王仲暗自想道:「我們錦衣衛未得召喚,不可私自進宮!南宮大人怎知道皇上現在一定會召喚他?」
過了不久,果然見到阮浪來到錦衣衛衙門招南宮少秋入宮!兩人一同走出錦衣衛衙門時,阮浪說道:「少秋,看你這胸有成竹的模樣,我就知道事情一定很好解決!」南宮少秋笑了笑道:「阮兄,這件事确實沒什麽,只不過是我跟人下了一盤棋,因故停在那裏,現在要去把這盤棋下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