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1)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是古人對黃山秀麗風景的贊美。
然而,對江湖人士而言,黃山兩字更代表着另一種意義;因為,武林第一府南宮世家、劍魂山莊,正位於黃山天都峰下!
南宮一門屹立江湖近兩百年,每一代掌門,皆能秉持忠義家風,在江湖上濟危扶弱,早已是白道共認的盟主!
太祖起兵之時,南宮世家和洛陽的司馬世家,不計一切犧牲,幫助徐達大元帥,驅逐鞑虜,居功甚偉。兩大世家主人,皆不願為官,於是,太祖特封南宮世家為武林第一府,司馬世家無敵堡為武林第一堡,并賜下丹書鐵券,可免十死!
此後,兩大世家的威名遠播,江湖上無不欽服!
南宮世家這一代的掌門,乃是南宮雲天。自他接掌門戶以來,以江湖道義為己任,配合上南宮門士的努力和犧牲,南宮世家的聲譽,早已超越了各大門派,為江湖人士所景仰。
南宮雲天育有叁子一女:長女南宮萍,嫁給司馬世家長子司馬斌為妻,育有一子。南宮萍自小聰慧、堅毅,志氣不亞男子,嫁入司馬家後,獲得無敵堡上上下下的敬重!司馬斌接掌門戶後,大半事務都交給南宮萍掌管,南宮萍不但管理得井井有條,還使得司馬家聲望節節升高,遠邁司馬斌乃祖之時!
長子南宮劍秋,二十歲時,就以自創的松石十八劍,和洛陽紅葉山莊葉劍寒、南京栖霞山莊楚劍文、無錫折劍山莊白劍雲,合稱天下四劍公子!南宮劍秋并曾單人獨劍,剿滅天目山悍匪獨眼雄鷹一夥,在江南武林道上,享有極高的聲譽!
次子南宮烈秋,論武功,也還普通;但他自小,聰明異常,遍讀經史,文名滿天下,今上慕其文名,破格聘請他為國史館編修,人人尊稱他布衣校書,雖無官秩,聲望卻遠比一般官員為高!皇帝還為他,在京城內修了一所布衣校書館,以供他上京之時,休憩之用。
子女都十分出色,自己的聲望又節節上升,南宮雲天可說是這世上最幸福的人了;然而,連月亮都有陰晴圓缺,人世間又怎會有十全十美之事?在這世上就有這麽一人,讓南宮雲天每天煩惱擔憂得不得了;這人,就是南宮雲天的叁兒子南宮少秋。
南宮少秋生於建文四年,太宗靖難成功之時。由於太宗殺戮太慘,南宮雲天不得不親自奔走天下,以救亡存絕為任。
史書記載,方孝孺的兩位女兒,在押解途中跳水自殺,首全無;其實,這乃是南宮家安排好了的水遁,人早已送回黃山!而建文帝扮成和尚,逃往雲南,一路上也全靠着南宮世家的掩護。
在這種情形下,南宮少秋四歲前,總共只見過自己父親兩次!於是,教養南宮少秋的責任,全由他的祖母彩練飛霞何明珠一手包辦。
何明珠的丈夫南宮修文死於徐大元帥攻克北京之時。原來,當時城門久攻不破,徐元帥十分焦躁,南宮修文遂仗着自己一身武功,強行登上城樓,擊殺元兵,打開城門!但南宮修文卻被流矢所傷,不治身亡!
何明珠接此噩耗,強忍悲傷,繼續率領門下,幫助徐元帥掃蕩北方,立下大功。
為此,朱元璋立國之後,特別召見何明珠,稱她為天下第一奇女子,馬皇後更與何明珠結為姊妹。至今,何明珠手上那串佛珠,還是馬皇後所贈之物。
Advertisement
何明珠為人,可說是豁達大度、不拘小節,她對自己兒子南宮雲天老是一本正經的樣子,深深不以為然;而對南宮少秋的哥哥姊姊,明明是個小孩,卻裝成一付小大人的模樣,更是十分讨厭,尤其是南宮烈秋,年方四歲,應該十分淘氣好玩,卻整天吟誦詩書,活脫脫是個小學究,更讓何明珠不喜!對這新生的小少秋,何明珠完全采取自由放任的作法,讓南宮少秋自由發展。
南宮少秋的天資遠勝自己兄姊,會走路之後,天天纏着衆人問東問西。這些奇奇怪怪但又十分有趣的奇思異想,為劍魂山莊帶來不少笑聲。
何明珠對這孫兒十分喜愛,每當有故舊來訪,總是帶着南宮少秋與人見面,并且常說:「若想要使劍魂山莊名垂不朽,只有少秋才辦得到!」
南宮少秋五歲時淘氣非常,整得衆人常常哭笑不得。有一回,少秋故意将廚房中糖罐和鹽罐弄反,讓一家人吃了一餐甜菜。南宮雲天知道,這必然是少秋所為,遂喝問少秋為何作此?意欲好好懲戒一番。
沒想到,南宮少秋不慌不忙地答道:「爹,孩兒平日裏吃糖,總覺甜滋滋的,十分好吃;今日拿鹽來吃,卻是鹹巴巴的,難以入口。孩兒不明白,為何煮菜總是多放鹽而少放糖?於是孩兒想試試用糖煮的菜,會不會比用鹽煮的來得高明?」
何明珠笑道:「小秋仔,試的結果如何呢?」
南宮少秋答道:「奶奶,這糖炒的白菜和糖煮的排骨湯還真是難吃!」
何明珠又道:「小秋仔,從這件事中,有沒有學到什麽教訓?」南宮少秋答道:「奶奶,孫兒學到一件事理。世間萬事萬物,看起來最是簡單的事情,往往都是前人不斷試驗才學得的!然而前人之言,不見得都對,咱們若是不試試看,也許永遠不明前人之非!所以要想了解一件事,還是自己先試試看比較妥當!」
何明珠眼見自己孫兒,年紀雖小,卻能如此深刻地體會事理,不禁大喜,把南宮少秋抱在懷中疼。但何明珠仍然正色對南宮少秋說道:「小秋仔,你雖然不算做了錯事,不過還是要負起責任。這些菜肴,你必須吃下大半!」
南宮少秋答道:「孫兒知道!」
南宮烈秋思考一陣子後,說道:「叁弟此言甚是,為學作人,确不可憑着前人一理之正,強推至天下萬物,否則不是失之以偏概全,就是失之以全論偏,正是為學之大忌!愚兄得此一言,可省十年之功,當助賢弟一臂之力。」說完,挾起一筷糖炒白菜吃下口中。
南宮劍秋接道:「那糖醋排骨呢?這是用糖煮的,卻又好吃得緊,這又有何道理?」
南宮萍笑道:「大弟,這正如叁弟所言。如果有人告訴你,這排骨是用糖煮的,十分好吃,你不去試試,又怎知他人所言,是真是假呢?」說完,舀了一碗排骨甜湯,再對南宮劍秋說道:「大弟,這些菜是用糖作的,別致得很,你何不幫着叁弟,多吃一點!」
衆人你一言我一語,把南宮雲天冷落一旁,南宮雲天氣了個滿臉通紅,正想發作。他的妻子,無錫錢氏才女錢秀荷卻瞪了他一眼,說道:「得此佳兒,是你祖上有德,你還氣個什麽勁兒?還不幫着大家吃菜?」
南宮雲天一口氣出不來,長嘆一聲,埋首飯桌,再無言語。一場風波就此結束。
當晚,南宮雲天思量了一夜,心想:晚飯之事,少秋并無大錯,倒也不必深究。然而,在祖母寵愛下,長久下去,對少秋是好是壞,還很難說!於是,南宮雲天決定,把南宮少秋交給南宮修武教育。
隔天,南宮雲天準備了滿腹言辭,希望能說服自己母親。沒想到,他才提出這個想法,何明珠立刻擊掌叫好,還說道:「把小秋仔交給修武弟,我才放心不過,免得一般的老師,糟蹋了小秋仔的資質!」
南宮雲天見何明珠答應得如此爽快,不禁懷疑,自己的決定到底是對是錯?
南宮修武乃是南宮修文之弟,早年也是個專整人的促狹鬼。南宮世家幫朱元璋打天下之時,南宮修武卻繼續雲游天下,漠不關心。前幾年,南宮修武突然回到黃山,若非何明珠認出了他,否則南宮世家早已忘了有這一號人物。
南宮修武回家之後,在天都峰上搭了一座草寮,獨居山上,說是潛心向道,只是偶爾下山,探望衆人。
南宮門下原本不知此老深淺,只在一回南宮修武指導南宮劍秋練劍之時,才發現此老武藝深不可測,堪稱此時南宮世家中第一人,於是紛紛向南宮修武請教;南宮烈秋更發現,自己叔祖學究天人,常常拿着書本,向南宮修武請益。
南宮少秋出生後,南宮修武十分喜愛他,下山的次數自是更加頻繁了。南宮修武曾不只一次向南宮雲天建議,要把少秋帶在身邊,好好教導,并說道:「天下之大,也只有少秋可以傳我衣缽!」
但南宮雲天總以何明珠不會允許拒絕了!這回,南宮雲天親自帶着少秋上天都峰,請南宮修武教導,南宮修武自然喜出望外。
從此,南宮少秋跟着叔祖過活,衆人只見他們兩人,每日裏滿山遍野亂跑,也不知南宮修武到底教了南宮少秋些什麽?而南宮少秋又學了些什麽?※※※四年之後的某一天,天都峰的山徑上出現一道細小的身影,正蹤躍如飛地往山下而來。仔細一看,這身影是名十齡左右的孩童,在他右肩上,坐着一只半尺高、全身無半絲雜毛的雪白猿猴。一人一猿一路上指點景物,甚是悠然自得。
此時是二月中,山徑上積雪未溶,十分難行,這名孩童仍然能夠上下自如,輕功之佳,自可想見!
小童直接走進劍魂山莊,迎面而來的,正是年方十五,卻早已長得甚為英俊挺拔的南宮劍秋。
南宮劍秋一見到小童,立刻上前握住他的手,說道:「叁弟,你終於趕來了!
前些天我們還在擔心你練功不過關,修武叔祖不讓你下山呢!」又指着那只猴子說道:「這只小猴子是打哪兒來的?以前從沒見過!」
白猿聽了小猴子叁字,似乎十分生氣,立刻從南宮少秋肩上跳起,打了南宮劍秋一個爆栗,跳回南宮少秋肩上時,兀自小手握拳,狠狠瞪着南宮劍秋。南宮劍秋完全沒有防備,被白猿打得痛得不得了,只好以手撫頭,不解地看着南宮少秋。
南宮少秋呵呵笑道:「老白,這是我劍秋大哥,他還是個小孩;小孩不懂事,說話就如同放屁一樣,你不要理他!」
南宮少秋又指着白猿,向南宮劍秋說道:「大哥,這是老白,論年紀我們都得稱他一聲白公公公公,是只得道的「高猿」,你剛剛稱他小猴子,他當然不高興!
來歷嘛甚是複雜,叁言兩語說不清,你先去找二哥,等我拜見奶奶和爹娘之後,咱們兄弟叁人再好好聊聊。最好也把大姊找來,不過她五天後就要出嫁了,這會兒可能沒有空。」說完,南宮少秋進了內堂,拜見何明珠等人。
何明珠一見自己愛孫,立刻把他摟在懷裏,說道:「小秋仔,你到底是在練什麽功?怎麽這麽重要?八個月來,修武不但不讓你下山,連我們要看你也不行!」
南宮少秋這才把八個月來的事,一五一十地道出。除了南宮雲天知道實情,仍然鎮靜如常之外,何明珠和錢秀荷全都聽得一身冷汗。※※※原來,八個月前,南宮少秋在始信峰練劍之時,突然聽見一陣陣打鬥聲傳來。細辨聲源,似是出自始信峰側的山洞內。於是小少秋結了一條山藤,一端綁在樹上,這才沿着山藤往聲源之處攀爬而下。果然在始信峰側發現一處幽窈的洞穴,聲音正從此處傳出,小少秋想也不想,立刻翻身而入。
這洞穴看似狹小,其實內中另有天地。小少秋進入山洞之後,才算把這洞穴,看了個清清楚楚。只見,靠近洞口處,有座兩丈方圓的池子,裏面堆滿野果,野果浸泡在金黃色的液體中,液體流動間,散發出一陣陣酒香;過了池子,是個十丈方圓的石室,兩側洞壁上刻劃了無數人身劍影和文字;石室內側,有座石案,案上擺了一具丹爐,案後有座石床,床上趺坐着一名道士,道士閉目垂簾,似乎正在思考着天地鬼神等幽明之事;道士身後牆上,挂着一只葫蘆和一把劍;劍下立着一座石櫃,櫃中放了滿滿的書籍。
這時,石案前有一只約半尺高的白猿和一條長一丈左右的血蟒,一猿一蛇正在作殊死惡鬥!白猿雖小,力量卻不輸血蟒;血蟒雖大,矯捷亦不遜白猿。然而,白猿似乎吸入了血蟒的毒氣,漸呈不支之狀。
小少秋見此,立刻抽出一枝匕首,上前幫助白猿。他知道蛇類要害,多半在七寸之處,於是在旁等候,觑準了一個機會,上前一刺,正正刺中血蟒七寸!
然而血蟒皮堅肉厚,小少秋根本無法傷它,反而将血蟒激怒。只見它一翻身,吐出一股毒氣,蟒尾一掃,攻向小少秋,小少秋立刻翻身避過攻擊。
白猿知道小少秋正在幫忙,哪肯讓小少秋受傷,立刻躍起,再度攻向血蟒。一猿一蟒又鬥成一處。
小少秋逃過一劫,站在一旁細細思量,他發現血蟒開阖之間,腹下似乎露出一處紅點;而白猿的攻擊,大多針對此處,血蟒卻也着意保護此處,於是少秋暗暗想道:「血蟒要害必在此處!」
此時,血蟒已利用蛇身,将白猿纏住,白猿卻用雙手,撐住蟒頭,以免被噬,情況十分危殆。少秋一見,立刻執起匕首,攻向血蟒。匕首雖然無法刺傷血蟒,卻也激得它野性大發!血蟒立刻放開白猿,攻向少秋。就在血蟒解脫蛇陣之時,腹下紅點,忽然露在少秋眼前;少秋一見,機不可失,一匕首刺在紅點之上。
血蟒受此重創,張口咬在少秋右臂。少秋中了血蟒之毒,立刻昏倒在地;而血蟒兀自在地上翻滾,作垂死前的掙紮!
白猿一見少秋昏倒,心中大急,立刻握住匕首,向下一劃,血蟒內髒血肉流淌一地。白猿在血肉之中,尋得了血蟒膽囊和內丹,将其擠破,入少秋口中,再到前洞,拿來一只空,将血蟒鮮血裝在中;又拿了一只石碗,裝了一碗血蟒鮮血,少秋服下。
少秋身上蛇毒雖解,卻仍然全身發燙,昏迷不醒。白猿更急,立至石案前取出丹爐內藥丹,再将牆上的葫蘆取下,在少秋口中入兩粒藥丸,并将葫蘆內存之乳白色液體,入少秋口中。
少秋吃下藥丸汁液後,全身熱燙稍減,但仍無蘇醒跡象。白猿見此,突發奇想,到前洞取了一猴兒酒,了少秋一大碗酒。酒力上湧之後,少秋竟然沈沈睡去,白猿一見,別無他法可想,只得坐在少秋身邊守候。
南宮修武見少秋出去一天,仍未回來,以為他下山探望家人,仍然自行修道練功,不以為意。直到叁天後,南宮雲天來訪,才知少秋并未下山,兩人大急,立刻滿山遍野尋找少秋。到了始信峰,發現少秋所綁的山藤,兩人心知有異,沿藤而下,進了山洞。
兩人進了山洞後,看見一只白猿守在少秋身旁,那白猿以為兩人将不利於己,立刻上前攻擊。白猿功力深厚、招式精奇,南宮修武兩人,不得不使出全副精神應戰。合南宮家兩大高手之力,終於将白猿制服,南宮修武立刻沖到少秋身邊探視。
南宮雲天見南宮修武面色凝重,不由小聲問道:「叔叔,情況怎樣?」
南宮修武看了一旁血蟒體,了葫蘆中汁液的味道,将那日的情景,猜到了大半。
才對南宮雲天說道:「情形不大妙,一陰一陽兩股力道在少秋體內激揚滾,只有等少秋身體自行将兩股力道消化融合後,他才會清醒。」又看着那只白猿說道:「我知道你是一番好意,但你卻差點送走少秋一條小命!」白猿似能聽懂人言,他聽了南宮修武的話,只是兩手一攤,做了一個無辜的表情。
原來,那日少秋中毒,只需吃下血蟒膽囊,自能解毒。白猿不知,将血蟒內丹一并下,也不管少秋身體能否承受。
這蟒丹乃是天下至陽之物,少秋受此至陽之力激摧,自然全身發燙、昏迷不醒。
若非白猿又将葫蘆內所存,天下至陰的靈石玉乳少秋服下,少秋恐将經脈迸裂、死於非命!南宮修武正是指此而言。
然而少秋反而因禍得福,同時吃下血蟒內丹和靈石玉乳,将他的功力,提升到不可思議的地步;只是少秋年紀幼小,身體無法承擔,因此才昏迷不醒!
南宮雲天再問道:「那到底要多久少秋才會醒來?」南宮修武答道:「這要看少秋的體質如何而定!依我判斷,快則半年,慢則一年!」
南宮雲天再道:「那要如何向家裏的人交代?」南宮修武答道:「你就說少秋正在修煉一門內家武功,現在正值要緊關頭,不許任何人前來打擾!」
因此,南宮少秋在這山洞內足足躺了六個半月,才清醒過來。每天南宮修武都用自身功力,按摩少秋全身經脈;并每天少秋一碗猴兒酒,幫助他的血脈運行,增加陰陽二力融合的速度。白猿則負責尋找野果,供南宮修武充。
少秋清醒後只覺全身舒暢、功力大增,只是長久未吃食物,瘦了不少。南宮修武早已準備了許多補藥,為他調養。
少秋見了白猿,非常高興,說道:「我們還是殺了那只血蟒了!」
白猿将丹爐內剩馀藥丸裝在一只玉瓶內,拿給少秋。少秋說道:「這是給救命恩人的禮物嗎?」白猿點頭稱是,少秋這才收下。從此一人一猿結成了好友。※※
※衆人聽到此處,這才松了一口氣,錢秀荷更是生氣,瞪了丈夫一眼,說道:「這等大事,也不和我們說!天幸少秋無事,否則看你怎麽跟我交代?」
南宮雲天只是吶吶地說不出話來,還是何明珠解圍道:「好媳婦兒,雲天是怕我們擔心,才不說的,事情都已過去,你不要再怪他了!小秋仔,洞中那位道長又是何來歷呢?」
南宮少秋答道:「回奶奶的話,叔祖說,那位道長乃是紫陽真人張伯端!老白乃是真人座前俸果的靈猿。」說完,倒了二十粒藥丸出來,再道:「這是紫陽真人所煉制的紫晶玉實,可以增功解毒、延年益壽,洞還剩一百零二顆,老白全部都送給我了;這二十粒,就交給奶奶了。」
何明珠收下藥丸說道:「小秋仔,你一片孝心,奶奶就收下了。沒想到紫陽真人修真之處就在始信峰上,過幾天你可要帶奶奶去參谒真人遺蛻!」
紫陽真人為北宋年間人士,乃是道家金丹派宗師,着有「悟真篇」傳世,和重陽真人王重陽齊名,被視為道家南北二宗的代表人物。
王重陽廣收徒衆,在全真七子的努力下,全真派形成了一股極大勢力,再加上長春真人邱處機,與成吉思汗交好,全真教成了元代四大國教之一,直到明朝,全真教仍然聲勢頗盛,俨然為當時天下第一大教派!
紫陽真人卻相反,只重修真,甚少收門徒,到了明朝,道家南宗早已式微了!
紫陽真人精通叁教典籍、醫蔔星算、戰陣兵法等術,山洞裏紫陽真人遺留下來的着作,自然珍貴無比!事實上,光從紫陽真人的遺蛻經過叁百多年仍未朽壞,就可想見真人的道行有多高了!
從此,南宮少秋就在南宮修武的指導下,研習紫陽遺教。
南宮少秋拜別了祖母,到廚房拿了酒菜,往自己房間行去。進了房,他倒了兩大碗酒,和白猿連乾數碗,把一二十斤裝的酒喝了個精光。劍秋和烈秋一見,不由齊聲問道:「少秋,你何時學會喝酒的?」
少秋打了一個酒嗝,說道:「我足足有半年完全以酒維生,現在每天不喝點酒,還會覺得不舒服呢!」把這八個月所發生之事,一一告訴兩位兄長,劍秋和烈秋都十分驚奇。
南宮萍知道少秋回來,十分高興,這時也到少秋房中。一進房門,聞到一股酒香,不禁笑道:「好啊,你們叁人躲在這裏喝酒,我要告訴爹爹,打你們的屁股!」
南宮少秋卻笑道:「大姊,都要出嫁的人了,怎麽說話還是如此不雅?雖然無敵堡門高地廣,卻不知容不容得下你的滿口臭氣?而且,我們現在練好了酒量,婚宴之上,正好幫姊夫擋酒,大姊怎麽可以誤會我們的好意呢?」說完,姊弟四人打打鬧鬧、笑成一團。
過了五天,司馬斌率人前來迎娶,劍魂山莊另有一番熱鬧,不必細表。只是,來祝賀的各大門派、世家的代表們,雖然個個臉上堆笑,心中卻都煩惱不已。因為,這兩大世家一旦聯姻,其他各門各派,還會有好日子過嗎?※※※南宮少秋十歲之後,除了南宮修武一身本領之外,也将紫陽真人遺留下的道藏武學,全部融會貫通。
南宮少秋到底已經進展到何等境界,南宮修武也不甚了然,只是少秋和老白,每天都在黃山各峰間奔跑,連南宮修武這等修為,也很難跟上他們。
南宮修武見自己已經沒有什麽東西可以再教,而南宮少秋所缺的只是經驗,於是決定,開始帶着他雲游天下,每年只在過年,才回劍魂山莊渡過幾天。
一開始,何明珠還會擔心南宮少秋的安危,等到習慣之後,也不當一回事了,只是南宮少秋每次回家,何明珠總會着意地噓寒問暖。南宮世家的人從不問,南宮少秋也從不說,他們究竟去了哪些地方?見了哪些人?做了哪些事?
事實上這些年來,這兩人一猿不但去過西域,看過東海,走過交趾,更到過北方的大漠!他們有時就在山頭露宿,有時就在海上飄游,有時又埋在沙中。。。;總之,南宮修武的用意,是希望南宮少秋能在這樣艱苦的旅程中,不斷地淬練自己的精神和體力。
南宮少秋十八歲時,南宮修武天年已盡、魂歸道山了。南宮少秋在他墳前,一草蘆,守墳叁月。
在這叁個月中,南宮少秋将這些年來所學會的東西,在腦中做了一次總整理。
叁個月後,南宮少秋又要離家,南宮雲天對他說道:「少秋,你叔祖對你可說恩重如山,你應該守墓叁年,才是正理!」
南宮少秋答道:「爹,叔祖常說:「短有長,是為天命,天命既盡,解脫歸真!」
現在叔祖已經歸真了,我們又何必矯情呢?」
何明珠心中雖舍不得愛孫離去,卻對南宮雲天說道:「雲天,這孩子是條蛟龍;是龍,就該放入大海,你就随他去吧!」南宮雲天無奈,只得讓南宮少秋再度出門。
南宮少秋這次出門,不但是為了觀察社會民生,更是為了實踐他心中的理想。
他每到一個城市,就憑着一身武功,打得那些青皮混混個個心服口服,再傳授他們武藝學識,把他們結合起來,連幫立派,短短數年之間,南宮少秋成了天下所有混混的總幫主,成立了自己的組織、聯絡和行動網;再利用這些混混的力量,在各地發展産業、教育貧苦民衆,希望這些貧苦百姓,能就此獲得一技之長,改善生活。
并且利用混混幫的組織,保護這些善良的老百姓,不讓他們受到豪門惡吏的欺壓。
這些都是在暗地裏完成的,因為南宮少秋還不願出名,他怕樹大招風,一旦出了名,反而會影響他的行動。
然而,南宮少秋在二十一歲時,仍然做了一件讓他名滿天下的大事;不過這件事,卻讓南宮雲天不得不命南宮劍秋把他帶回黃山,從此再不許他出門!
事情是這樣子的:南宮少秋早慕秦淮風月之名,只是以前都由叔祖帶着,無法去參觀;這回再到南京,南宮少秋打定主意,非去瞧瞧不可。
上燈之後,南宮少秋獨自走在這自古有名的十裏煙花道上,但因他從未來過,也不知要從何逛起,正在這進退兩難之時,恰好遇上秦淮第一名妓譚湘雲的轎子。
譚湘雲見到南宮少秋,在這花街柳巷徘徊不前的樣子,覺得十分好笑,遂招呼他道:「這位公子,不知你來此,是否為了聽幾支小曲兒,尋一段溫柔的呢?」
南宮少秋見這轎中人,不但面容秀麗,更且談吐不俗,早就有了幾分好感,於是拱手說道:「姑娘所言正是,只是在下不知門路,因此在外徘徊!」
譚湘雲覺得這位公子實在有幾分傻氣,在這煙花路上敞開門做買賣的,你只要闖了進去,自然有毛夥兒招呼,哪需要門路,於是對南宮少秋說道:「公子,你看這樣可好?乾脆就到我的湘雲小來,讓我招待你!」
南宮少秋一聽大喜,說道:「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當下兩人通了姓名,一齊往這湘雲小而來。
湘雲小位於十裏秦淮的中段,進門之後是個可容五六十人的大廳,廳上擺設的家具,全都是黃花梨所制,牆上挂着幾幅倪雲林的畫。
待南宮少秋坐定之後,譚湘雲命侍女送上茶點,才問道:「不知公子喜歡的是北地胭脂,還是南國佳麗?在這秦淮河畔,只要公子想得到的,大概都找得出來!」
南宮少秋說道:「在下都沒見過,但也都想見見,不知在這秦淮河畔,總共有多少位姑娘?」
譚湘雲說道:「二流以下的不去說他,公子一定看不上眼!光說這第一流的姑娘,大約有個五六十位!」
南宮少秋笑道:「那何不把她們都請來這兒坐坐!」
譚湘雲不禁鼓圓了雙眼,瞪着南宮少秋說道:「公子真是大手筆,想來必能在這秦淮風月史上,留下一段佳話!」於是譚湘雲下了條子,叫衆侍女和毛夥兒們四出請人。
今夜,湘雲小開了有史以來、前所未有的一個大局,五、六十名秦淮河畔的紅姑娘,全都聚在這湘雲小,而客人只有南宮少秋一位!
其他書寓的姑娘們,接了譚湘雲請人出堂差的條子,全都感到十分驚奇。因為譚湘雲不但人美,詩文之名更是享譽四方!到湘雲小的客人,很少會再叫其他書寓的姑娘來幫襯場面。今夜,湘雲小不知來得是何等樣的人物,譚湘雲竟然會下條子請人,而且一請就是五、六十位,還個個都是在秦淮河畔挂頭牌的紅姑娘!
於是衆家姊妹們決定,一定要到湘雲小瞧瞧,看個究竟。
只見,在夜幕燈火掩映之下,一頂頂小轎從各家書寓出發,齊往湘雲小而來,蔚為奇觀!旁觀衆人從未見過這等奇景,紛紛打聽在湘雲小的客人到底是誰?有人猜是中央大員,有人猜是番邦來朝貢的王子,更有人信誓旦旦說是皇帝微服出巡;總之,各種猜測可說是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南京混混幫的分舵主趙威,見了此景,暗暗苦笑,心想:「這位公子幫主還真是大膽,難道他不知道這樣做,會惹來大麻煩?」於是趙威率領手下,圍在湘雲小外面,防止別人前來鬧事。
過了不久,湘雲小充滿了一片花花柳柳、莺莺燕燕、脂脂粉粉,譚湘雲忙着一一介紹給南宮少秋認識,而南宮少秋早已看得眼花撩亂,也不知,他到底能認得了幾位?
本來,姑娘們出堂差,只須露個臉、敬杯酒、唱支曲兒,就可以走了;只有主事的姑娘,才會從頭待到尾。
但今夜的情形卻截然不同,所有的姑娘來了、聽了、看了,卻全都不想走了!
有的姑娘身上有其他的局子,這些局子,凡是能推的,都推掉了;實在推不掉的,姑娘們只是出去轉轉,敷衍兩下,就又急急忙忙地回來了!
這種情形,不但是因為南宮少秋英俊倜傥、年少多金,更是因為南宮少秋尊重這些姑娘,拿她們當人看!
今夜,在這湘雲小,不會有人,拿了酒強要她們喝下;也不會有人強要她們唱歌。喝酒,只是因為她想喝了;唱歌,只是因為她想唱了;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吵就吵,想鬧就鬧。
能夠自由地發情緒,對平常人家而言,乃是天經地義之事;然而,對書寓姑娘來講,卻是藏在心底深處一個最大的夢想!每天,她們都必須忍住背後的辛酸,強打起笑顏,去伺候別人,去娛樂別人!
今夜,雖然只是千萬個日子中,極為平常的一天,但是,姑娘們都不希望此情此景,就如此輕易地從眼前溜走;她們唱得更大聲,笑得更愉快,只希望這一刻能永遠地持續下去,成為永恒。
這些姑娘們,都早已把這一幕,深深地刻劃在心中,将來,或許還能釀成一甜蜜的回憶之酒吧!
譚湘雲看着南宮少秋陪着大家一起吟詩、賦歌、撫琴、飲酒,顯得如此地融洽和諧而快樂,不禁深深地感激南宮少秋。雖然,這只是個最容易醒的美夢;但是,曾經有過的這麽一天,對這些苦難的人來講,已經是心靈上莫大的安慰了。
今夜,整個秦淮河畔,除了湘雲小之外,其他的院子,都充滿了一片咒罵之聲。
雖然老鸨們都道盡了好話,陪盡了笑臉,還是無濟於事,咒罵之聲仍然源源不絕地傳出,蓋過笙歌之聲!這也算是秦淮河畔從未見聞過的奇景。
有幾家院子的老鸨,聯袂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