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正值三月,春日和暖,風輕雲淡,詩裏說煙花三月下揚州,是說江南的春景,農家的三月比不上江南的秀美,卻也別有一番韻致。
村子裏的柳樹少,沒有滿天飄飛的柳絮,坑邊兒的楊樹卻開了花,今年的楊樹林子又拔了一個高,一開春就開了滿樹的花,一串串的楊樹花像一條條挂在樹上的毛毛蟲。
村裏淘氣的小子捏一個,偷偷放到鄰居小丫頭的頭上,等小丫頭發現,嗚嗚哭着去找小子的爹娘告狀,小子的屁股總免不了要挨上幾巴掌,挨了打也不改,下次依然會吓唬鄰居的小丫頭,小子也不知道為什麽,就愛看小丫頭哭花了的小臉兒,百看不厭。
鄉屯裏的孩子,沒有太多花俏的玩具,卻擁有最鮮活豐富的童年,碧青有時候會想,假如自己也是王家村的人,跟蠻牛家住鄰居,蠻牛會不會也這麽幹,小孩子心裏朦胧的好感,以這種惡作劇的形式表現出來,總會弄巧成拙。
不過,蠻牛真這麽幹的話,估計自己也不會讓他如意,因為自己根本不怕毛毛蟲,他要是真敢把楊樹吊子放到自己頭上,自己就去抓了真的毛毛蟲來塞到他脖子裏。
想到此,不禁搖頭失笑,自己瞎想什麽呢,家裏的竈房是大郎上次回來時修的,對着炕邊兒開了一個窗戶,自己做着飯,一擡頭就能瞧見坑邊兒的楊樹林。
進了三月,楊樹吊子沒了,樹枝子上竄出青嫩的楊樹葉,沒幾天就長了起來,一陣風吹過去,嘩啦啦的聲音老遠都能聽見。
楊樹林子旁邊兒,移過來幾顆嫁接的棗樹,也抽出了新芽,想來今年的酒棗能多做一些了,如今需求量太大,一棵樹恐怕不夠了。
師傅跟江伯喜歡吃,杜子峰也喜歡,大郎哪兒營房裏那幫子可都是饞狼,尤其崔九,多少好吃的都填不滿他那張嘴,連吃帶拿,臉皮厚的堪比城牆,抱着酒棗罐子,沒一會兒就見了底兒,吃的滿臉通紅,渾身酒氣,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吃喝醉了呢。
不知道這次麥收那小子來不來,不來,自己也得把他夠來,想占便宜沒那麽容易,得找補回來才行,今兒晚上就給大郎寫信。
忽聽院裏有朗朗的讀書聲,不禁愣了愣,收回目光看向門外,院子裏放了張矮桌,桌上放着算盤,攤了一桌子賬本,碧蘭正坐在凳子上,認真的算賬。
碧蘭念書尋常,對數字卻很敏感,算賬尤其快,碧青教了她幾次,就會看賬了,算盤也打的極好,碧青就把家裏的賬都交給了她,算賬,對賬,目前沒出過纰漏。
小 海淘氣多動還笨,算賬不行,認字也慢,到現在,千字文上的字還沒認全呢,有時候,碧青真覺,老天爺太偏心,二郎那麽聰明,多難的文章都是一遍就會,且能舉 一反三,小海就笨的一個千字文,學了好幾個月都沒學會,這會兒正搖頭晃腦的背呢:“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辰宿列張,辰宿列張……”念 了三遍,怯生生的看向杜子峰。
杜子峰提醒了一句:“寒來暑往。”小海才忙道:“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秋收冬藏……”又開始眼巴巴望着杜子峰了。
杜子峰嘆了口氣:“閏馀成歲,律呂調陽,你先念熟了,弄明白意思,再背就容易多了,你知道你背的這些是什麽意思嗎?”
小海低下頭半天才小聲道:“大姐給我講過,我當時記住了,可轉眼就忘了。”
Advertisement
杜子峰倒也算耐心:“那我再告訴你一遍,這次可記住了,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這兩句是說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時候,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黃色的……”
杜子峰的聲音頗富磁性,卻跟他的人一樣,讓人莫名覺得嚴厲,看得出來小海很怕杜子峰,自己教他的時候,這小子總是走神兒,一會兒看看遠處的樹,一會兒院子裏吃食的小雞仔,哪怕地上的螞蟻洞都比自己教給他的書有吸引力,也因為如此,自己教他好幾遍,這小子也沒記住。
不過,現在看來,或許該給這小子找一個嚴厲的老師,這小子知道自己不舍得罰他打他,根本就不怕自己,也不會好好學,換一個嚴厲的先生就不一樣了,一手板下去,就老實了,自己教了一個多月都沒學會的千字文,這麽一會兒工夫,就背下來了,看來這小子不是笨是欠打。
杜 子峰這位縣太爺客串了一回先生,自己好歹的也得有點兒表示,這幾條鲢魚就算謝禮吧,想着,從桶裏撈出一條大鲢魚,放到案板上,刀背敲了一下鲢魚頭,剛還活 蹦亂跳的鲢魚立馬就老實了,刮去魚鱗,開腸破肚,收拾幹淨,剁成一掌寬的魚段,用粗鹽碼在陶盆裏,腌一會兒,裹上一層薄薄的麥子粉,過油煎的兩面焦黃,鍋 裏擱上大大的蔥段,一把子蒜,放入煎好的魚塊,毛醬,醋,再抓一把糖霜,兌開水,沒過魚塊,大火燒開,小火焖炖半個時辰,就成了。
如此焖熬出來的鲢魚,紅亮酥爛,鮮香入味,撿了幾個鍋邊上貼的小卷子,叫小五給師傅送了一小盆,剩下的被家裏人一掃而空,數碧蘭跟小海吃的最多。
杜子峰吃了兩大塊魚肉,又喝了一碗熬得白白的魚頭湯,不禁籲了口氣,他以前不大愛吃河魚,總覺着有股土腥味兒,可碧青做出來的魚,卻沒有半點腥味兒,且厚厚的魚肉,也頗為入味,就着剛出鍋的小卷子,說不出的好吃。
杜子峰端着麥子茶,仍不覺回味剛才的美味,碧青已經把自己那張偌大圖紙展開,并跟他進一步說明,想在哪兒打井?哪兒掘挖溝渠引水?哪裏蓋房子?何處安置那些深州的災民?
杜子峰盯着那張圖紙看了很久,擡起頭:“你要知道,如此一項龐大的工程,除了人工,還要銀子,深州大旱,災民衆多,人工應該不難,可這蓋房引渠所需銀子卻也不是小數,從何處得來,難道你有不成?”
碧青搖搖頭:“我是窮人,可拿不出這麽多銀子。”
見杜子峰挑眉,碧青笑道:“雖然我是個窮人,可冀州府最不缺的就是豪門大戶的有錢人。”
杜 子峰嘆口氣道:“冀州的豪門大戶再多,也沒用,去年府臺大人親自登門,讓他們捐些錢糧救濟災民,整個冀州府的豪門大戶一共才捐了五百兩銀子,不到一千斤糧 食,還都是發黴吃不了的,這些人雖家資豐厚,卻摳門的緊,寧可屯着糧食發黴,也不舍得救濟災民,你想讓他們出錢幫你蓋房,絕無可能。”
碧青揮揮手:“大人說錯了,不是幫着我蓋,是幫着他們自己蓋,這些大人就別管了,我自有法子讓他們掏錢,給大人看這個,是想讓大人幫忙在這兒多打幾眼井,井打好了,就能蓋房了,估摸明年就能完工入住。”
說着目光閃了閃:“大人明年任期也該滿了吧,吏部考評的優可不好得,間河縣的地少,田稅有限,若用稅賦衡量優劣,大人可要吃虧了。”
杜子峰臉色略暗,這也是自己發愁的事兒,吏部考評直接幹系到自己的升遷,間河縣這樣的小縣,大齊不知有多少,間河縣地少,若用稅賦多寡來衡量,這個優自己的确拿不到。
碧青度他的臉色道:“大人也不用煩惱,間河縣的地雖少,若大人的政績亮眼,一樣高升,間河縣雖窮,卻也是快風水寶地,蓮花山的工程啓動,便可順理成章的安置數百甚至上千災民,不用分給他們地,光蓋房的工錢就養活他們。”
杜子峰想了想道:“先不說你那些房子蓋不蓋的起來,便蓋起來,明年完工之後,這些災民又該如何安置,你的桃林用不了這麽多人吧。”
碧青點頭:“是用不了,不過,大人何用愁這些,有朝廷大力支持,間河縣的百姓定會大量種植番薯,朝廷之所以如此,想來是想用番薯來解深州大旱,如此一來,明年番薯的種植就會被大齊百姓接受,估計最遲明年,朝廷定會兒遣派欽差來冀州。”
話說到這種程度就足夠了,以杜子峰的精明,後頭的事兒,不用自己點明也應該明白,果然,杜子峰目光閃了閃:“如此,你蓋得那些院子也不愁賣了。”
碧青笑了起來,眨眨眼到:“碧青盼着大人騰達,也能跟着沾光。”
杜子峰走了,臨走之前給小海薦了個先生,是在普惠寺借住的窮秀才,叫劉盛,因屢試不中,心灰意冷,盤纏用盡,又無臉回鄉,只能寄居在普惠寺,靠抄寫經文賺口飯吃,跟杜子峰有過數面之緣,杜子峰說此人中正耿直,給小海當先生正合适
碧青琢磨杜子峰話裏的意思,是不是說那個秀才不适合當官,忠正耿直是美德,可當了官兒,這樣的美德就成了弊端。
既然杜子峰推薦了,抽個時間去一趟吧,再說,自己還答應了普惠寺的老和尚,幫着寺裏種一池蓮花呢,自己倒是不怕食言,師傅的面子不能折,更何況,把人家後頭那些桃樹枝都快砍光了,也着實該還這個情,聽說普惠寺的素齋頗有名,順道也可以學兩招兒。
杜子峰辦事很靠譜,沒幾天冀州府司農部就來了人勘察水脈,預備打井,人一到,村子裏就熱鬧了起來,也不管地裏的莊稼了,都湊過來瞧熱鬧,有心思的恨不能井打到自家跟前兒。
桃 花娘就是一個,見看水脈的人圍着碧青家附近轉悠,急的不行,忙回家找自己男人去了,一進院見丈夫正在喂豬,不禁道:“你咋還在這兒喂豬,你是村裏的裏長, 大小也算個管事的,村子裏打井這樣的大事,沒知會你就罷了,來了也得先從咱家待着才是,如今你瞅瞅,淨圍着大郎家轉悠了,你這個裏長倒成了擺設。”
王 富貴皺起了眉,手裏舀麥糠的瓢咣當仍到豬食盆子裏:“你消停些吧,大郎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你瞧着眼熱,背着人嚼說了人家多少閑話,弄得咱兩家越走越生 份,都是因為你這個嘴碎的婆娘,你瞧着人家二郎拜了先生,有了好前程,求到人家門上,想幫桃花女婿尋個門路,也不叫什麽大事兒,好歹鄉裏鄉親的,大郎媳婦 兒心眼兒善,說不得就幫忙了,可求人,你倒是有個求人的樣兒啊,當着人家大郎媳婦兒的面兒,說人家小叔子的不是,大郎媳婦兒心眼是好,可你莫忘了,人家是 有一肚子學問的女秀才,人家叫你一聲嬸子,是看在一個村的鄉親份上,你倒端起架子來了,說了一堆有的沒的,給人幾句話頂回來,還氣不忿,嚷嚷着往後瞧,還 用往後瞧什麽,就瞅現在,咱家連人家的邊兒都攀不上了,你嫌人家大郎媳婦兒說的話不中聽了,俺倒是覺着,人家說的是實在話,桃花女婿要是真是個念書的材 料,哪用得着求到丈人家頭上,成天端着個書裝讀書人,也不瞧瞧家裏老婆孩子都快吃不上飯了,一家子靠着丈人接濟過日子,他不臊得慌,我都替他臊得慌,回頭 桃花再回來你跟她說,嫁出去的丫頭潑出去的水,三天兩頭回娘家要嘴,他周家丢的起這個人,她爹這張老臉丢不起。”
桃花娘道:“你這是什麽話,好歹是親生的丫頭,難道眼睜睜看着她三口子餓死不成。”
餓 死?王富貴哼了一聲:“你瞧她男人穿的衣裳鞋,連點兒灰都不沾,天天什麽活兒都不幹,筆墨倒費了許多,好好的紙,與其寫那些沒用的文章,不如糊了窗戶,還 能擋擋風,給他白瞎了,她家又不是沒地,只要他兩口子肯下力氣,俺就不信能餓死,便不樂意種地,如今大郎媳婦兒買下臨山屯的一百多畝桃林,活兒有的是,只 要肯幹,一個月五十文的工錢穩穩當當的落下,趕上這樣的好年景兒,要是還餓死,就是活該,至于打井,那是冀州府司農部的人,跟間河縣可沒幹系,是人大郎媳 婦兒托人情找來的,不是官差,打井的銀子都是大郎家掏的,之所以打兩眼井,是人家大郎媳婦兒不忍心村子裏的人喝苦水,你想在家裏打井,先不說舍不舍的掏這 些銀子,就算你肯使錢,也得問問人家冀州府的人幹不幹,趁早在家貓着,別處去丢人現眼的好。”撂下話沉着一張臉進屋了。
桃花娘聽着外頭熱熱鬧鬧的說話聲兒,心裏一陣陣不自在,有心想出去掃聽掃聽,可人都在大郎家,自己去了,沒人搭理反倒沒臉,不好出去,卻又實在好奇,忽想起二丫頭杏果兒,忙進屋去找閨女。
這丫頭自打開春不知怎麽回事,跟變了個人似的,也不出去瘋跑了,成天在屋子裏悶着,話都少了,就知道在炕頭做鞋,一個人就兩只腳,哪穿的了這麽多鞋。
桃花娘進來把她手裏做了一半的鞋丢到一邊兒道:“你跟碧蘭好,去她家問問在哪兒打井。”
杏果兒只當沒聽見,拿起鞋來悶着頭接着做,桃花娘剛被自己男人沒頭沒臉的數落了一頓,本來就憋着火呢,這會兒見閨女也不搭理自己,火氣竄上來,伸手就擰了她幾下:“死丫頭,聾了不成,聽見了沒,叫你去碧蘭家問問在哪兒打井?”
杏 果仍沒反應,給她娘擰疼了也不吭聲,低着頭,跟個木頭人一般,氣的桃花娘直哆嗦,揚起手打了好幾巴掌,見杏果兒還不動,也卸了勁兒,一下坐在炕上,喃喃的 道:“怎麽都是我錯了,我哪兒錯了,你們一個個都這麽着……”念叨了一會兒對着杏果兒道:“算娘求求你,說句話,難道真啞巴了。”
杏果這會兒擡起頭來,木呆呆的看了她娘一眼,站起來出去了,出了自家院子,走到碧蘭家門口,就見裏頭擠滿了人,村子裏的鄉親們差不多都來了,老老少少圍着那些冀州府看水脈的人,問東問西,叽叽喳喳的好不熱鬧。
杏果兒腳都邁出去了,又縮了回來,當初鐵柱家的嬸子跟娘說,把自己跟二郎湊做堆的時候,自己在裏屋聽的真真兒,還記得,那時自己一顆心都跳到了嗓子眼兒,心裏喜歡二郎不?杏果自己也不知道,就是覺得二郎家好,什麽都好。
二郎娘和善,二郎的嫂子更好,識文斷字能教二郎念書,有本事賺銀子,還會做吃食,大郎嫂子做的吃食,是杏果兒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東西,甜甜的麥芽糖,香噴噴的醬頭肉,哪怕烙的餅,都比自家的好吃幾百倍。
之前還覺得自家過得日子不差,後來才知道,二郎家的日子才是日子,如果自己能嫁給二郎,就能在這樣的家裏生活,一想到可以過二郎家的日子,杏果兒就從心裏頭歡喜。
可她娘看不上二郎,娘心心念念想攀上一門好親,在她娘想來,二郎家不算好人家,娘更喜歡姐夫那樣的,可自己沒看出姐夫家哪兒好,連飯都快吃不上了,留着書香門第的名聲,也是笑話,姐的日子自己是知道的,還不如在家的時候呢。
娘瞧不上二郎,幾句話把鐵柱嬸子頂了回去,親事也黃了,還叮囑自己別跟碧蘭在一起玩,省的外人傳出閑話,将來不好說親事。
她娘的話都沒涼呢,二郎就拜了先生,跟着先生進京了,聽說進了太學,太學是什麽?杏果兒不知道,可她知道一件事,自己曾經離二郎,離那個溫暖的家很近,差點就邁進去了,現在卻只能站在門外偷偷的看。
想起這些,臉色一暗,剛想回去,碧蘭一眼看見了她,撂下手裏的茶壺,跑了過來:“杏果來了,走去我屋裏待着。”說着拉着她的手去了自己屋,讓她坐着,自己出去給她舀麥子茶。
杏果兒忍不住打量這個屋子,這是自己家以前的老宅 ,荒了好些年,早就破的不成樣子了,可現在她竟認不出了。
屋裏收拾的很幹淨,地面跟炕都是新磨的,炕頭疊着整整齊齊的被子,炕上擺了一溜小櫃兒,上頭有一大摞賬本,再旁邊兒是筆墨紙硯,牆上挂着一個小算盤,對面牆上搭着木架子,木架子有兩層,放着滿滿的書。
杏果兒好奇的問:“這些書……都是你看的?”
碧蘭搖搖頭:“我才認識幾個字,哪看的了這些,這是我姐的,從桃花村拉過來的,我姐說這屋子年頭長了,潮氣重,不能放太多書,等回頭新房蓋好了,找木匠打個一通到頂的櫃子,刷上桐油,外頭吊上布簾子,既防潮又防蟲子,放多少書都不怕。”
說着,把牆上的算盤摘下來撥了兩下:“這算盤是我的,姐跟我在這屋住,就是為了教我看賬打算盤。”指了指炕櫃上的賬本:“這些是我家做買賣的賬本子,如今都歸我管呢。”說這話的時候,碧蘭眼裏都放光。
杏果兒恍惚想起碧蘭剛來時的樣子,穿着破破爛爛的衣裳,小臉蠟黃蠟黃,一頭枯黃的頭發像秋天亂蓬蓬的草,整個人瘦成了一把骨頭,瞅着都吓人,明明跟自己一般大,卻生生比自己矮了一頭還多。
如今的碧蘭,個頭比自己都高了,烏黑發亮頭發梳了一條辮子,垂在一側肩膀上,辮稍兒系了一條鮮亮的紅綢子,趁着那張小臉越發白淨好看。
都說碧蘭像她姐,以前還不覺得,如今瞧着眉眼兒越發的像了,身上簇新的襖,異常合身,不像自己總穿大的,娘生怕自己長得快,衣裳小了,每次做新衣裳都做的老大,一身衣裳都穿破了還大呢。
碧蘭見自己說了這麽多,杏果兒也不言聲,只管盯着自己看,就問她:“你看我作啥?這些日子怎不來找我玩了?”
杏果兒咬了咬嘴唇半天才道:“我娘讓我來問問,你家的井打在哪兒?”
碧蘭道:“我家就打一口井,打在新房那邊兒的院子裏,另外一口是給村裏人打的,姐說不能光我們一家喝甜水,全村這麽多鄉親呢,就叫冀州府看水脈的再尋一處,說是在街當,離着你家不遠,走幾步就是,以後你家吃水可方便了。”
碧蘭還要拉着杏果兒給她看自己繡的手帕子,忽聽外頭碧青喊她拿紙筆,跟杏果兒說了一聲就跑了,等再回來屋裏已經沒人了。
碧蘭不免有些郁悶,杏果兒是她來王家村的第一個朋友,她很希望能跟她做一輩子朋友,姐說過,女孩子有個能說心裏話的朋友最難得,可杏果兒最近都不打來找自己,自己去找她幾次,她也不出來。
碧青叫小五跟着冀州府看水脈的人去了桃林,自己把筆墨拿進來,一進屋就見碧蘭一臉愁容的坐在炕頭發呆,不禁笑了,戳了她的小臉一下道:“琢磨什麽呢,多大的丫頭就發起愁了,叫人見了,還不笑話死你。”
碧蘭圈着她姐的胳膊蹭了蹭道:“姐,我是不是長得讨人嫌?”
“胡 說,讓娘知道看不打你,你可是娘生的。”見碧蘭一張小臉皺巴巴的不舒坦,想起剛才小海說杏果兒來了,仿佛明白了什麽 ,開口道:“杏果兒攤上那麽個娘,是她的運氣不好,她自己要是想開點兒還好,想不開趕明兒就會鑽牛角尖,她是自卑,跟你沒關系,別沒事兒瞎琢磨。”
碧蘭仰起小腦袋:“杏果兒家也很好,她長得也不難看,自卑啥?”
碧青拽了拽她的辮子:“就是說呢,她自卑啥,所以,姐才說她想不開,都說咱們姐妹長得像,你讨人嫌,不就是說姐也讨嫌嗎。”
碧蘭嘟嘟嘴:“姐哪會讨嫌兒,我偷偷聽見村子裏的人都誇姐呢,說姐是生了菩薩心腸的財神爺,說姐夫家的墳頭冒青煙了,才娶了姐這樣的媳婦兒。”
菩薩心腸的財神爺?碧青忍不住想,這到底算哪路的神仙,不過,蠻牛能娶到自己,還真是他的運氣。
這麽想着,點點頭:“能娶到姐這樣的媳婦兒,你姐夫家的祖墳都燒着了。”碧蘭忍不住咯咯笑了起來。
姐倆說了一會兒話,碧青見小妹不再想杏果的事兒了,才算放了心,這麽大的丫頭,最容易鑽牛角尖,她可不希望碧蘭變成陰沉沉的,她喜歡現在的碧蘭,開朗陽光,一笑起來,小臉格外好看。
至于杏果兒,碧青只能說,有那麽個娘,這輩子想過上舒坦日子,恐怕不易,碧青以前不信命,可如今有些信了,尤其女人,一輩子的好壞,除了自身的努力,還真要看命。
自己的命就不錯,遇上真心疼自己的爹娘,心善的婆婆,憨厚的丈夫,聰明的小叔,護着自己的師傅,還有開朗的妹子,調皮的小弟,自己命好,才會有這些家人,所以,她希望家裏每個人都過得快活安樂,這樣才是自己期望的家,溫暖的家。
這麽想着,倒越發有些想大郎了,不知收沒收到自己的信,收到了信,會是什麽樣兒,一定拿着信傻樂呢,嘴咧的大大,露出兩排大白牙,想着大郎的傻樣兒,碧青自己都忍不住樂了。
崔九急的不行,伸手要去搶大郎手裏的信,給大郎一拳打過來,不是崔九閃的快,一準兒給這小子打個烏眼青。
崔九指着他道:“我好心好意要幫你念信,你別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啊,你抱着信傻樂半天有屁用,一個字都不認識,知道你媳婦兒信裏寫的什麽不?”
大郎想想崔九說的有理,剛才自己也是下意識的動作,不是真想打他,不情不願的把信遞給崔九,還叮囑一句:“別撕了。”
崔九真想翻白眼啊,小時候淘氣把他家老爺子的聖旨撕了,也沒怎麽着,大郎媳婦兒的一封信,倒比自家老爺子的聖旨還金貴不成。
不過,看大郎握着的大拳頭,崔九還是決定識時務者為俊傑,小心的展開信紙,一看內容,忍不住哈喇子流了三尺長,這哪兒是家書啊,分明就是菜譜。
信 裏就說最近新學了幾樣吃食,準備大郎家去做給他吃,什麽番薯圓,番薯餅,番薯丸子,拔絲番薯,番薯涼粉……一封家書上都是用番薯當食材做的吃食,而且,還 詳盡說了,哪種是什麽口味?甚至,說她自己最喜歡那種等等,最後,說随信送來幾樣讓大郎先嘗嘗,喜歡那樣兒,等麥收回去做給他吃。
崔九念完了,把信丢給大郎,一跳撲過去就把大郎旁邊的包袱抱在懷裏,莫頭就跑,一邊兒跑一邊兒嚷嚷:“過麥收我還跟你家去啊。”
大郎撓了撓頭,拿着信瞪大眼仔細看了半天,不滿的嘟囔了一句:“怎麽都是番薯,也沒說想不想俺。”回去得好好問問小媳婦兒,好容易寫封信說番薯做什麽?
腦子裏劃過小媳婦兒那身細皮嫩肉,紅潤潤的小嘴,大郎恨不能現在就是麥收,松軟的麥草垛上,好好親小媳婦兒幾口,還有,那軟綿綿的小手……大郎忍不住有些臉紅。
常 六看見他那樣兒湊過來道:“想什麽,臉都紅了,跟哥幾個說說,跟你媳婦兒怎麽辦的事兒,我瞅你媳婦兒那小身板,可架不住你揉搓,不像俺媳婦兒,五大三粗, 屁股大的像磨盤,怎麽揉搓都不怕,給俺生了一個小子一個丫頭,這次麥收俺家去好好收拾她幾天,估摸明年俺又當爹了,腦袋瓜子別褲腰帶上才掙下這份家業,一 個小子可不成,怎麽也得養仨,一個兒子分一份,到俺老的時候,一群孫子圍着俺轉,争着搶着叫爺爺,俺就給孫子講咱們打仗的故事兒,讓孫子們知道他們爺爺當 年多威武,一刀就砍了南蠻子的腦袋,骨碌碌滾下來,跟個皮球似的,眼珠子都沒閉上。”
安大牛道:“你算了吧,裝什麽英雄,你他娘的就是個慫蛋,砍了倆南蠻子,一個月沒睡不着覺,熬的都沒人樣兒了,看着都瘆人。”
常六一下蹦了起來:“你他娘少說風涼話,那是俺第一次殺人,能挺住沒倒下就是好樣兒的,你倒是睡着了,可睡着覺就吓哭了,哭的那個慘啊,跟月子裏的奶娃子似的,還嘟囔着直喊你娘。”
安 大牛道:“哭咋了,喊娘咋了,老子照樣立了軍功,給家裏掙了銀子,只要俺兒子能吃飽,俺媳婦兒能過活,就算俺死在戰場上也不屈得慌。”說着嘆了口氣道: “別給自己臉上貼金了,什麽家業啊,咱就當個笑話兒說吧,就那點兒銀子能使一輩子不成,不定咱們前腳死了,後腳媳婦兒就找了下家,年紀輕輕的,誰甘心守着 死人過一輩子啊,只要媳婦兒還有點兒良心,不讓咱的兒子改姓,認了別的祖宗,咱死了也能閉眼了。”
何進躺下盯着房頂發呆,心裏知 道,安大牛跟常六今兒為啥說這些,北境那邊兒不安生,不定那會兒朝廷就得出兵,這一打起仗來,命就不是自己個的了,生死都得看老天爺的,尤其,胡人比南蠻 子厲害的多,那就是一幫子野人,自己一刀能斬了南蠻子的腦袋,可要是跟胡人對上,弄不好滾在地上的腦袋,就成了自己的。
安大牛跟 常六都有兒子,大郎好歹也娶了媳婦兒,自己如今可還耍着單兒呢,怎麽也得給老何家留個後,就娶了姜山的小姨子吧,雖說有點兒黑,眉眼兒也不大标志,可老實 聽話是個過日子的,而且,屁股夠大,估摸好生養,自己多下些力氣,要是能給老何家生個兒子,就算去北境打仗,也不怕了。
這麽想着,一咕嚕爬起來道:“有件事跟哥幾個打個招呼,過幾天俺打算娶媳婦兒,人你們也認識,是姜山大哥的小姨子,從今往後,俺跟姜山大哥就成連襟兒,回頭挑好了日子就擺酒。”撂下話就出去了。
常六愣了愣,跟安大牛道:“他不是瞧不上姜山大哥的小姨子嗎,嫌人家肉皮兒黑,眉眼兒不秀氣,這怎麽忽然就擺酒了。”
安大牛道:“這還用說,是怕去北邊打仗丢了命,想給他老何家留個後呗。”說着,哥倆看向大郎:“大郎你可也得緊着點兒,不是哥幾個說喪氣話,真要跟胡人打起來,哥幾個弄不要就交代了,早點兒讓你媳婦兒生一個,比什麽都強。”
大郎搖搖頭:“俺媳婦兒小呢,身子也弱,這時候生養是害了她,俺不着急 ,打仗俺也不怕,俺早想好了,得跟俺媳婦兒過一輩子好日子,死不了。”
安大牛跟常六彼此看了一眼,同時搖搖頭,真不知道大郎哪來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