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44 來信
程浩和周靈俊的寶寶的滿月酒是在雲陰寨辦的,喝過滿月酒,同時得到三叔的健康确認後,程浩一家人打道回府。
送走程浩和周家人後,雲陰寨恢複了以往的平靜。
雖然大家都很舍不得他們,但人家不可能永遠住在他們這裏,所以大家約定了等十三他們成親時大夥再聚一聚。
日子自然繼續,走過了夏天的熱火,迎來了秋天的豐收和涼爽。
秋天真的是豐收的季節,春天和夏天種的農作物轉眼就是“秋收萬顆子”,養的魚和雞也長了膘,豐收喜悅的聲音在田野和山林不斷回蕩。
肚子越來越大的趙易莘已經不敢去山裏了,他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之外就是捧着書坐在槐樹下看看書曬曬太陽,很是悠哉游哉。
當然,他沒有忘記寫話本,他出話本的頻率還是挺高的,這讓陳曲很是欣慰。目前,他的話本還是很暢銷。
他最新的話本寫的是三叔的故事,除了故事內容是真的之外,其他的都是他虛構的。除了寫故事,趙易莘還征詢了三叔的意見,将一些醫學知識寫在上面。
上次周靈俊胎位不正的事情給他提了醒:很多孕夫不知道自己的情況如何,這讓他們處于被動的危險之中。因此,趙易莘想通過話本來提醒大家。
書中的主人公是神醫之後,他一邊治病救人一邊和一個漢子談感情。趙易莘描寫主人公治病救人的過程很詳細,詳細到有什麽症狀什麽藥物。這些都是三叔告訴他的,可以說,這本書有一半都是三叔的手筆。
身為醫者,三叔仁心仁術,他希望世間少些因為病痛帶來的無奈,所以趙易莘來找他時,他很快就同意了。
他沒想過私藏自己的所學所獲,畢竟這些知識只有他知道并沒有什麽用。相反,将這些知識傳播開來,使其廣為流傳,才算真的有意義。
……
趙易莘的這本話本是賣得最好的一本,因為大家買回來一看,發現可以當成醫術來看,而且讀起來又不枯燥無聊,還可以學到醫術,真的是一舉兩得。經過大家口口相傳,看話本的人幾乎人手一本。
“話本要有意義。”這是趙易莘一直貫徹的觀念,這也是被他奉為寫作的信條。曾有一位文人說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他寫話本的道理也是這樣,是為了某種目的而寫,而不是随随便便。
陳曲疑惑:“承梓的文章為何越讀越有味道,讓他讀了又讀,而其他人的話本他讀完一遍後就不會在看了”,那是因為他的話本有靈魂,有靈魂的話本如同千尺潭水,引人入勝,勾人尋思,而後回味無窮。
Advertisement
……
一場秋雨一場寒。
昨夜,一場秋雨後,氣溫驟降。人們不僅需要穿厚一點,同時要大家把收獲的作物及時曬幹以便存儲。要不然再過一些日子,溫度會變得更低。
今日大夥要處理的作物是高粱。高粱可食用、釀酒、入藥,廢棄的梗還可以當做飼料,可謂全身是寶。
收回來的高粱在天氣晴朗時已經曬好,一顆顆顆粒飽滿,像是吃撐了的小娃娃。
大夥将高粱分成三份,一份是用來吃的,一份是釀酒,另一份是入藥。
高粱酒的釀造由三叔親自操刀,寨裏的酒都是三叔負責釀的。因而,雲陰寨的酒不僅僅是拿來喝的,而且還可以養生。
高粱酒的釀造很簡單,将晾幹的高粱放進鍋裏蒸到七八分熟,然後撒上酒引子涼拌均勻後密封,再放到地窖裏靜候一個月即可。
三叔在蒸高粱的時候放入了藥材,這樣蒸出來的高粱釀成酒更有功效。
圍觀了全過程的趙易莘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三叔這一招真是高。
“來信了!”三六歡快地拿着一封信跑進來。
“誰的信?”趙易莘好奇地問。雲陰寨很少收到信。
“父親和爹爹的信。”三六說道,他所說的父親和爹爹就是沈陽傾和莫柯。
“是嗎?快打開看看!”聞言,其他人迫切想看信的內容。
沈北賀和莫柯已經大半年沒有音訊,現在來了信,大夥很是激動。
“三六來念吧。”自從寨裏人一起學習後,大家都識字了。
“雲陰寨的各位兄弟和孩子:我和北賀二人離寨半年,甚是想念各位……我二人不日啓程回寨,願各位安好。”
三頁紙的內容不到幾分鐘就念完了,信的內容大概是他們很想念大家,大家過得如何,這半年來他們玩得很開心,他們準備回來了……
“喲,三六厲害了,見這麽難的字都會念了,這段日子學得不錯呀!”然而,大夥的關注點并不在沈北賀夫夫說了什麽,而是三六念出來超級生僻的字。
“那是!”三六驕傲地挺起胸膛。
“瞧你那嘚瑟樣,誇一句就受不了了。”老三哈哈大笑,寬大的手掌輕輕糊了一把三六的後腦勺。
“好疼啊!三哥你下手忒狠了。”三六捂住被拍過的後腦勺,裝作被拍疼的樣子。
“別裝了,眼淚沒擠出來。”老三涼涼地瞥了一眼。
“三哥你就不能給我點面子嘛?”三六氣得直跳腳。唉,這個尴尬的年齡不上不下,真是寂寞如雪。
“哈哈哈……”兩人的互動逗樂了周圍的一夥人,趙易莘更是笑出了淚。
“我說呀三六去唱戲吧,這麽愛演。”大夥笑呵呵地打趣。